网络环境下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
2009-11-16杨昆
杨 昆
网络环境下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1 问题的提出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具有开拓精神和主体意识的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育的神圣使命。审视传统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恰恰缺少一种锐意求索的内在精神。究其原因,是不少教师在教学中片面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活动总要在教师的周密的主导安排下,亦步亦趋地按程序进行。学生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相反,却处于一种被人指派、“辛苦劳作”的“仆人”地位。这样的主体活动怎能发挥学生的潜能?又谈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题通过网络环境下物理“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旨在通过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使他们在自学能力、思维品质、创新意识和科学实验等方面有较大发展,以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2 物理“自主学习”的理论依据
发展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在学校里,学生最重要的学习是学会学习,最有效的知识是自我调控的知识,学习动机水平和特点影响着学习的效果。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在学校里,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和能力的过程。
新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指出:要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的学习方式;要积极改革教学方法,注意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善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因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与学的整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内在动机,学会运用不同的学习策略,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建构良好的知识结构,才能培养具备较好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活动的学生。
3 网络环境下物理“自主学 习”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所谓“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又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中心,是教育的基本方式和途径;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和本质要求。学生在网络环境下通过阅读能产生疑问,实验能促进学生探索,讨论可得到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由此笔者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1 网络阅读
1)目的。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发展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自主能力和创新意识。
2)做法。在阅读之前,教师要提出能够引起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欲望的问题。比如学习机械运动的时候,教师提出:从枪膛里射出去的子弹能用手抓住吗?学生则会回答:不能!教师:在平时不行,但在特定环境中是可能的。然后让学生上网查找资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法国飞行员在几千米的高空看见一个像小虫一样的东西在移动,他顺手抓住一看,原来是一颗德国人向他射来的子弹。这时学生个个惊愕不已。教师:想知道这个法国飞行员为何有这样大的本事吗?兴趣激发后,教师要求学生立刻去网上浏览和阅读(这里设置3个课件和相关知识)。通过浏览阅读,学生清楚了其中包含的物理规律,争先恐后地回答:“是相对运动的原因!”教师再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阅读教材的相关内容,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2 网络实验
1)目的。通过网络提供的虚拟实验、实验录像资料片,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技能、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2)做法。①探究性的实验设计如“简谐运动”的实验,实验前首先给学生提出2个问题:简谐运动有什么样的特点?单摆的周期公式?然后让学生进行网络实验,从网上的虚拟实验——弹簧振子的运动,可以明显地看出振子的位移、速度、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变化情况;从另一实验——单摆的运动,可以探究出单摆的周期跟单摆的质量、摆角、摆长、重力加速度的关系。②验证性的实验设计,如在“交流电的产生”一节,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课件进行实验,让学生作出交流电的正弦图像,设计线圈不同的转速、不同的转动方向时,可得到的不同电动势的大小和方向。③设计性的实验设计如“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教师让学生用一个安培表和双掷开关设计实验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并提供网址给学生,让学生上网进行探索。学生有目的地上网寻找资料,积极思考设计,思维异常活跃,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设计电路,测出和r,效果很好。④合作性实验设计如“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在进行网络实验时,让一位学生掌握开关进行实验,一位学生处理数据,一位学生用计算机作a-F图和a-l/m图,不仅增强协作精神,而且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3.3 网络讨论
1)目的。通过网络交流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勇气,启发诱导学生积极思维,发表自己见解,鼓励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讨论、查阅资料后得出正确的结论。
2)做法。在“物体平抛运动“一节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两小球从同一高度落下,一个小球作平抛运动,一个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请同学们观察它们落地的时间是否相同?它们在水平方向上在相同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是否相同?然后提供给学生网址,让学生上网查找《物体平抛运动》课件和相关资料。学生能自主探究出:平抛运动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教师再进行总结。
综上所述,利用网络优质的教育资源能极大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第一中学物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