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挖掘商帮底蕴 汲取文化滋养

2009-11-16诸海江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9年23期
关键词:商帮镇海宁波

诸海江

弘扬镇海商帮的灿烂文化,不仅要体现在物质层面上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更要重视在精神层面上的挖掘、滋养和传承。

镇海,素有“文化之邦,商贾之地”的称誉,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走出了一大批名扬四海的鸿商巨贾。知名“宁波帮”人士如叶澄衷、包玉刚、邵逸夫等都是镇海人,他们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精神已成为宁波商帮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特别应该加强对商帮文化教育价值的研究,指导镇海全区中小学充分利用好内涵丰富又有镇海地方特色的商帮文化资源,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思想教育,让更多的青少年学生了解镇海商帮先驱们当年成长创业的奋斗历程和今天报效祖国、造福桑梓的感人事迹,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汲取商帮文化滋养的过程中健康成长,让积淀的商帮精神代代相传。

镇海商帮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镇海是“宁波帮”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浙江著名的侨乡,遍布在世界各地的镇海籍华人华侨逾5 000多人。100多年前,在上海经济社交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桕墅方家、庄市叶家、小港李家和当代闻名于世的包玉刚、邵逸夫、应行久、张济民等,是辉煌了一个多世纪“宁波帮”的骄傲。他们鲜为人知的创业经历,可歌可泣的爱国事迹,可敬可佩的回报之情已被乡民传为佳话。他们重工兴商,开拓闯荡,在艰辛的创业生涯中,形成了个性鲜明,内涵丰富,独具特色的精神品格,那就是树高不忘根的赤子情怀;不甘人后的开拓精神;大海容百川的开明思想;至实而无妄的诚信品德;励业重义理的互助风格。[1]这种精神品格渊源于镇海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植根于祖国振兴的伟大实践,融合渗透着民族精神的精华,同“宁波帮”精神是一脉相承的。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包玉刚和众多镇海商帮人士把对家乡的那份浓浓情意转化为对家乡的慷慨捐助,宁波大学、龙赛医院、中兴中学、龙赛中学、兆龙小学等一大批学校、医院相继建成。经初步统计,共有100余位镇海商帮人士热心家乡的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家乡捐赠金额高达数亿元人民币,仅向镇海教育事业一项捐赠就累计达1亿多元人民币,镇海80%以上的学校受到过各种形式的捐赠。更值得一提的是,镇海商帮人士回报祖国的赤子之情并没有局限于家乡的一方水土,而是从家乡做起,捐赠项目辐射到全国各地。如邵逸夫共向内地教育捐赠400多个项目,捐款累计30多亿港元,被称为“华夏捐资兴教第一人”。赵安中钟情于扶持贫困山区农村的基础教育,助建希望工程等项目148个,累计捐款达1亿多元人民币,被称为“希望工程的功臣”。

近年来,在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镇海商帮文化资源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度开发和充分利用,即将建成的宁波商帮文化公园和宁波商帮史迹陈列馆落户镇海,附近众多的商帮历史遗存也将得到修缮和恢复,如宁波商帮著名代表人物“五金大王”叶澄衷的墓园、叶澄衷捐资兴建的叶氏义庄、“世界船王”包玉刚的故居、“影业巨擘”邵逸夫的旧居和团桥方家镇海商帮遗址等,这些文化景点是镇海商帮坎坷经历和执着追求的真实写照,更是广大青少年学生汲取商帮文化滋养,传承商帮精神品格的教育阵地。

镇海商帮文化教育价值的多视角探究

21世纪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东西方文化交汇冲击不断加剧,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趋势,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许多旧的传统观念正在打破或重组,相对完善的新的教育体系尚未得以建立,因此广大青少年学生在多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下,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成长缺陷和问题,这对当前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挖掘利用镇海商帮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是一项富有时代特色而又具现实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教育工程,其所呈现的教育价值必将是深层次和多方面的。

一、生涯教育价值

镇海商帮人士艰辛的创业历程和个人风范是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内容极其丰富的教育参考书。

首先,生涯教育关注个人的终身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获得永远地成长与发展。诸多商帮精英的知识起点并不高,但他们能在今天的信息时代仍雄据前列,是他们在奋斗中不断学习新知,又用新知推动事业发展的结果,现在的青少年学生尤其要学习他们不断探求知识的精神。

其次,生涯教育要帮助学生确立最适合个体发展的人生目标定位,并协助学生找到实现个体发展目标的途径。审时度势、把握时机、准确定位是镇海商帮人士事业成功的要素,可以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认知、自我定位,确立人生目标。

第三,学习商帮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个体生涯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及时规划和决定自己生涯发展的目标,有利于学生正确选择职业、确定人生发展方向。

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也直接应对了基础教育新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生命成长”的崭新理念。国外先进国家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在中小学开展生涯教育,建立一种新型的学校德育工作模式大有可为。因此,镇海商帮文化是一项重要的生涯教育资源。

二、爱国教育价值

海内外镇海商帮知名人士大都少小离家,历尽千辛万苦,克服艰难险阻,才在各个领域创造出辉煌业绩。但是,他们无论离家有多远、成就有多大,总是把自己的前途和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饱经沧桑的祖国,许多镇海商帮人士主动承担起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不同时期以不同形式报效祖国。从鼎力资助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业到舍生取义于民族危难之中,从推动祖国统一大业到积极投身家乡建设,一代代镇海商帮人士,始终牢记自己是祖国的儿女,竭尽赤子之心,奉献能及之力。他们的感人事迹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鲜活素材。

三、诚信教育价值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镇海商帮人士长期以来十分注重诚信为本,强调义中求利。他们主张见利思义,信守“宁可清贫、不可浊富”,不赚昧心钱,不谋不义财;他们主张信誉至上,坚持诚实守信,恪守商业道德,奉行货真价实;他们主张以德立业,以诚待人,以信执事。这种诚信品德,不仅成就了事业,而且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海内外他们一直享有很好的口碑和广泛的赞誉。

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今天,用镇海商帮人士诚实守信的生动事例来教育镇海的中小学生,让广大学生真正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从业之基、处事之道的基本道理,让镇海人的诚信品格代代相传。

四、创新教育价值

镇海商帮人士在开拓创业的过程中,既坚持从我国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又不固步自封,乐于接受新知识,善于掌握新技术,勇于改革创新,视创新为事业发展的生命力,在不断的创造中实现自我超越,从而形成了顽强的生存和发展能力,在激烈的商、企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此种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正是新的历史时期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内在需要。我们必须从民族振兴、国家兴旺的高度来认识创新教育的重大意义,全面推进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五、心理教育价值

每一个镇海商帮人士的一生都是一部曲折的创业奋斗史。面对创业的艰辛,他们以自强不息的执著追求,勤奋好学,顽强拼搏;面对激烈的竞争,他们以敢为人先的坚定信念,敏于时势,锐意进取,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在异国他乡励精图治,成就事业。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心理基础。他们是迎接挑战、战胜挫折的典范,是当前广大青少年学生锤炼品质、磨砺意志、积极进取的学习榜样。

六、回报教育价值

广大镇海商帮人士的捐赠项目大都集中在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其中以捐资兴学最为突出。在这个好德乐善而无求的群体中,固然不乏富甲一方的鸿贾巨子,但更多的是中产阶层,甚至还有一些小业主。他们中有的是一边打工一边将所得捐赠给祖国和家乡,有的是自己省吃俭用倾其一生的积蓄慷慨解囊。我们要用这种崇高的回报祖国家乡、回报社会的精神教育影响今天的中小学生。

七、教育研究价值

镇海的叶澄衷曾分别在沪、甬两地捐建的澄衷蒙学堂和中兴学校两所学校,培养了许多杰出人才,前者如竺可桢、胡适、丰之恺、周扬、陆俨少等,后者如包玉刚、邵逸夫、叶庚年、包丛兴、赵安中、包玉书、包玉星、叶谋彰、叶谋遵、楼志章、朱之信、朱之康、叶谋升和西班牙侨领林涟水等闻名海内外,中兴学校也因此被誉为宁波帮的摇篮。[2]

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教育创新、科教兴国成为时代强音的今天,两所名校的办学思想值得借鉴,“中兴现象”更值得深入研究,让两所学校成功的办学理念和治校方略继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让越来越多的学校培养出栋梁之才。

镇海商帮文化的教育行动思考

镇海商帮文化资源极其丰富,其所蕴含的教育价值也是无可置疑的,笔者就镇海区中小学教育如何进一步利用丰富的商帮文化资源,挖掘其精神内涵,并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提出几点思考:

一、教育基地化思考

加快教育基地建设步伐,使之成为中小学生开展教育活动的舞台。

镇海的许多商帮文化遗址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和利用,正在建设的宁波商帮文化公园和宁波商帮史迹陈列馆更要加快建设步伐,随着镇海独特的商帮文化旅游圈的建成,也将意味着相关教育基地的形成,建议政府要重点确定一批商帮文化教育基地和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为各校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

二、教育校本化思考

加强地方、校本课程建设,使之形成富有特色的教育内容体系。

镇海商帮文化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教育资源,要不断加大开发研究的力度,要充分发挥宁波大学“宁波帮”文化研究中心、镇海“宁波帮”文化研究室和镇海中兴学校校友会在学术研究上的积极作用,大力加强有商帮文化特色的地方、校本课程建设。镇海的许多学校与商帮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有的学校是有镇海商帮人士出资新建或扩建的,如中兴中学、龙赛中学、仁爱中学、张和祥小学、兆龙小学、逸夫小学等,这些学校要加大商帮文化的校本研究力度,积极开发有商帮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中兴中学是在中兴学校的基础上于1987年复校建成的一所完全中学,要发挥资源优势积极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高质量完成省级立项课题《开发商帮文化资源,开展中学生涯教育研究与实践》的研究工作,形成相关的校本德育辅导读本,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

三、教育传统化思考

建立“教育活动月”制度,使之形成一项有地方特色的传统教育活动。建议把每年的9月定为各校弘扬商帮文化精神月,各校结合实际,开展各具特色的系列教育活动。

活动的形式可以有:读商帮名人传记,如《包玉刚传》、《邵逸夫传》、《赵安中传》、《张济民传》等书籍;听商帮文化系列专题讲座,2008年镇海区关工委讲师团成员金时荣老师分别在23所中小学作了25场专题讲座,听众近2万人,并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讲有关商帮人士成长创业的小故事;写读后感或听后感等。大力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实践体验式的学习教育活动,如为商帮旅游景点设计导游词、担任景点的义务讲解员、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商帮文化小故事、策划迎宾活动方案、开展“我为镇海商帮文化旅游献一计”等活动。让学生在自主的实践探索中汲取文化滋养,提升精神品格。

四、教育整合化思考

重视教育过程的有效整合,使之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开发利用商帮文化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选择合适的教育素材,有目的、有计划地精心组织教育活动,并与每年9月的“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动相结合,与学校大型主题教育活动相结合,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与校本特色德育建设相结合,在教育过程的有效整合中不断增强教育实效性。

众多的镇海商帮人士共同创造了灿烂的镇海商帮文化,也共同诠释了“艰苦创业、勇于开拓、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镇海商帮精神的深刻内涵。今天,作为镇海商帮人士的后人,作为从事镇海教育的每一位同仁,都不能忘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责任,要加强镇海商帮文化物质层面上的保护、开发和利用,更要珍视精神层面上的挖掘、滋养和传承。我们必须着力探究镇海商帮文化的教育价值,挖掘商帮底蕴,汲取文化滋养,为广大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夯实精神支柱,为镇海及宁波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华人时刊•宁波帮[Z].2005(8):12

[2]华人时刊•宁波帮[Z].2005(9):22

(作者单位:宁波市镇海区庄市学校)

猜你喜欢

商帮镇海宁波
镇海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
中国茶叶商帮群体概貌
镇海为大乙烯装上“中国心”
一图读懂宁波
驰骋西北的平阳商帮
拖起明天的希望
聚焦·宁波
从中法身税交涉看近代旅越闽粤商帮的利益诉求与历史演变
郑镇海:做中韩交流“民间外交家”
明清十大商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