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立品牌从砸冰箱开始
2009-11-16张瑞敏
人物档案: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山东省莱州市人,中共党员。高级经济师,1995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现任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砸出来的质量
1984年,海尔前身——青岛电冰箱总厂还仅是一个集体小厂,亏空达147万元、年销售收入仅348万元。1984年12月26日,35岁的张瑞敏“临危受命”,从青岛市家电工业总公司副经理的位置上,调到这个小厂担任厂长。
张瑞敏知道,导致这个厂现在这种状况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质量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让厂子起死回生。
一天,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
张瑞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
这一锤所砸出的不仅是质量意识,砸出的还是一种崭新的观念。从此,质量意识结结实实地印在海尔人的心中,而张瑞敏“大锤企业家”的美名也开始在社会上渐渐传扬开来。
三年后,海尔冰箱在全国冰箱评比中,以最高分获得国家质量金奖,这是中国电冰箱史上第一枚质量金牌,海尔冰箱成为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羊。
但是张瑞敏并不满足,他决定将产品从冰箱扩展到其他的家电产品。当时国内反对的声音很多,但张瑞敏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把冰箱做好了,再做第二个、第三个产品,逐渐扩大规模。
为了做好每一个产品,张瑞敏要求员工“每天比昨天做得更好”。因此,每一位海尔员工每天把每一件事都要做到位。在这样的环境下,海尔的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电热水器、吸尘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首位。
海尔不止步于“中国第一”
尽管海尔已经成为中国家电第一品牌,但是使海尔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品牌才是张瑞敏的最终目标,走出国门成为实现这个目标的第一步。和其他品牌走出国门的步骤不同,张瑞敏制定了“先难后易”原则,决定先打入最挑剔的德国市场。海尔曾经引进的就是德国技术,德国人不相信刚学会造冰箱没几年的中国产品能进入德国市场。海尔就把运过去的四台冰箱跟德国冰箱放在一起,都把商标揭掉,然后让经销商检测,结果,没发现任何问题的,大都是海尔的。这下德国人服气了,纷纷订货。而后德国检测机构对市场上的冰箱进行质量检测,海尔5个项目共拿了8个加号,排在第一位。现在,据德国海关统计,他们从中国进口的冰箱,海尔占了98%,另外在美国市场,海尔占中国出口白色家电的53%。所有产品,都是打海尔自己的牌子。
海尔已经成功打开了欧美市场,张瑞敏的下一个目标是海尔进军世界500强,那么,下下一个呢?
(责任编校:阳晓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