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腔热血洒高原

2009-11-16孔繁森

科学启蒙 2009年10期
关键词:孔繁森边贸拉萨市

人物档案:孔繁森(1944—1994),山东省聊城市人,中共党员。援藏干部,曾任拉萨市副市长,1992年11月,任阿里地委书记、阿里军分区党委第一书记、政协阿里地区委员会主席。1994年11月29日,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

首次进藏

1944年,孔繁森出生于山东聊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18岁参军,在部队干了7年,196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69年复员后,他先当工人,后被提拔为国家干部。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

进藏以后,原定孔繁森担任日喀则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当地党委考虑到他年轻能干,征求本人的意见后,派他到海拔更高的岗巴县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工作的三年间,他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访贫问苦,和当地群众一起收割、打场,干农活、修水利。1981年,孔繁森奉调回到山东。

再赴西藏

1988年,孔繁森在母亲年迈、三个孩子尚未成年、妻子体弱多病的情况下,仍然克服困难,再次带队进藏,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为了发展当地教育事业,他跑遍了全市8个区县所有公办学校和一半以上的乡、村办小学,拉萨的适龄儿童入学率从45%提高到80%。全市56个敬老院和养老院,他走访过48个,给孤寡老人送去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因西藏偏远地区医疗卫生条件较差,他每次下乡时都特地带一个医疗箱,买上数百元的常用药,送给急需的农牧民。一个医药箱虽然解决不了所有问题,但对接受治疗的患者来说,却往往是性命攸关。

1992年,拉萨市黑竹、工卡等县发生地震,孔繁森赶赴灾区。在那里,他收养了12岁、7岁和5岁的三个孤儿曲尼、曲印和贡桑。孔繁森将他们带回拉萨,照管他们的生活,教他们读书识字,节假日只要有空,他就带上他们逛公园,逛商店,给他们买衣物。

魂留阿里

1993年,孔繁森进藏工作期满,但他选择继续留在西藏,担任了阿里地委书记。为了寻找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路子,他深入调查研究,求计问策,不到两年的时间,他带队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阿里是西藏最偏僻和平均海拔最高的地区,外出时常常一天也看不到一个人影。他们饿了就吃口风干的牛羊肉,渴了就喝口山上流下来的雪水。旅途中虽然艰苦,孔繁森却充满乐观,并风趣地对随行人员说:“快尝尝,这是上等的矿泉水,高原没有污染,等我们开发出来了,让外国人花美元来买!”

在孔繁森的勤奋工作下,阿里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1994年,全地区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8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国民收入超过1.1亿元,比上年增长6.7%。

孔繁森为了制定把阿里地区的经济带上新台阶的规划,准备在最有潜力的边贸、旅游等方面下工夫。为此,他带领有关部门同事,亲自到新疆塔城进行边贸考察。然而不幸的事情发生了,1994年11月29日,孔繁森在去新疆塔城考察边贸的途中,在一场车祸中不幸殉职,时年50岁。人们在料理孔繁森的后事时,看到两件令人心碎的遗物:一是他仅有的钱款——8.6元;一是他的“绝笔”——去世前四天写的关于发展阿里经济的12条建议。这就是孔繁森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怀!

就像那许许多多把自己的青春、热血和生命都献给了西藏高原的先辈那样,孔繁森也将他的一腔热血洒在了这片壮丽、神奇的土地,在无数人的心中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责任编校:阳晓婷)

猜你喜欢

孔繁森边贸拉萨市
拉萨市歌舞团迎来建团60周年
关于西藏饲草种植模式探讨——以拉萨市为例
拉萨市近54年气温变化特征
缅中边贸额同比下跌约10亿美元
高原上的追寻——沿着孔繁森的足迹
纪录片《好人好官孔繁森》首映
拉萨市土壤肥力变化趋势与改良策略
大爱是一种圣洁的精神生态
——读柴腾虎《永远的孔繁森》记
吉林省对朝边贸制约因素及政策建议
关于推进海南对越边贸发展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