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2009-11-13黄晓利

继续教育 2009年10期
关键词:教育培训对策分析农民工

黄晓利

摘要: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转变的重要途径,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由于存在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定位不准确、认识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完善机制,加大投入;细分市场,优化内容;统一认识,整合资源,这样才能做好农民工的教育培训。

关键词:农民工;教育培训;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农民工教育培训是农民工人力资本投资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它对于提升农民工的领导技能,增强农民工的职业适应性,改善农民工的就业部门和工种岗位,增加农民工收入和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和进步。然而,由于农民工教育培训工作涉及面广,某些经验较为缺乏,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总结经验,提高认识,统筹规划,加大投入,认真做好教育培训,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的意义

(一)农民工教育培训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实现农民工市民化转变的重要途径

根据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主要成分是教育资本,它提高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也是真正解决贫困问题的有效途径。由于其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偏低直接导致了其社会地位低下,收入偏低,甚至在他们为城市建设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之后仍然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很难真正地融入城市生活。所以教育培训可以提高农民素质,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并提升其社会经济地位,增强其城市适应能力,从而推进我国的市民化进程。

(二)解决好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对于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解决好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目前,农民工素质较低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农民工中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只占9.1%,没有受过任何培训的占76.47%。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在第二劳动力市场就业,他们之所以作这种选择(其实是别无选择),原因当然与他们自身的素质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和技能训练情况使他们很难胜任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已不再需要单纯依靠出卖劳动力的员工。因此,农民工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有大批农民工将会加入城市失业者的行列。这些都是社会不稳定因素,将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压力和安全隐患,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2解决好农民工教育培训问题关系到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明进步程度

由于农民工已经并将进一步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民工的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产业素质和竞争力,而且关系到整个工业化、现代化水平和城市文明进步程度。

二、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现状

(一)教育培训机制不健全,导致培训经费投入不足

1相对于巨大的农民工培训需求,政府的投入可谓杯水车薪

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据统计,2004年至2006年,中央政府投入农民工培训工程12.5亿元;近两年,全国省区市级政府部门也为农民工培训投入约12亿元。在此条件下,平均每位农民工培训的政府投入大约100多元。而在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拨款中,国家对一所大学的投入都常常数以亿计,甚至十几亿。可见,认识不足导致政府在面对农民工培训时未能担当起应有的主导责任。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的投资力度亟需扩大。

2虽然政府规定企业要发展职业发展培训,但实际多数企业没有履行

企业急于追求短期可见利润,往往忽视间接投资及收益,农民工培训投入力度非常小。据统计,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占公司销售收入3%~5%以上的企业仅为8.7%,占销售收入0.5%以下的企业有48.2%。同时由于农民工相对于企业正式员工相比,常常不受劳动契约限制,或受季节性农业生产及回乡投资、子女上学等因素影响,城乡之间的流动性较大,企业担心对农民工培训的投入成为无用功,故而最大限度地降低民工培训投入。

3由于存在二元劳动力市场的歧视和分割,农民工工资待遇明显偏低

目前我国农民工的月工资主要集中在500至800元之间。其中,每月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3.58%,300至500元的占29.26%,500至800元的占39.26%,800元以上的占27.90%。显然,去除日常花费后,农民工根本无力支付培训所需。农民工收入水平过低,自我投资能力弱,成为我国农民工培训投入不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育培训定位不准确,导致培训质量不高

1教育培训的内容定位不准确

农民工教育培训基本包含三个内容:一是提升职业技能教育与培训;二是城市生活常识普及;三是法制观念教育。根据受教育时间的不同,农民工培训又可以分为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转移后的技能教育和岗位培训等。目前,农民工培训仅仅局限于农民进城后的短时技能培训,转移前的引导性教育、城市生活常识教育和法制普及严重滞后。此外,技能培训缺乏针对性,存在课程与教学、岗位需求脱节现象;培训课程的职业分布局限在一些低层次的范围,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培训难以满足需要;适合需要的公益性服务和培训项目也不多,影响了培训实效。

2教育培训的对象定位不准确

教育对象的差异性决定教育培训方式、方法的差异性。而我国现在的农民工教育培训大多数是不分男女老幼,不论能力高低,不看健康与否,只要参加报名培训,来者不拒。这样参差不齐的教育培训其质量效果可想而知。现实中的农民工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农村大量升学无望的初、高中毕业生,他们有一定的文化基础,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较强,通过教育培训,能较快掌握新技能,综合素质也能相应提高,增收潜力很大,是教育培训的重点。二是年龄偏大,素质偏低,缺乏劳动技能的农民,宜采取短期技能操作培训。三是女性农民工,根据女性特点可进行家政服务等专业培训,同时开办各种文化学校、夜校,以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

(三)教育培训认识不到位,导致培训力度不够

1政府认识不到位是影响农民工培训工程的进展和效率的最大因素

农民工培训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属基础建设范畴,国家须明确其在农民工培训中的主导地位与主要责任。近年来国家有关农民工培训的政策方针由于缺乏制度保障,措施不力。一方面地方政府未切实贯彻中央有关精神,农民工培训落实不力;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始终未把农民工培训列入必需性计划。从国家主管农民工培训的部门看,教育部、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缺乏集中统一领导,易形成“九龙治水,天下大旱”局面;从国家教育方针来看,农民工培训未包含在教育发展战略之中;从投入来看,政府投入非常有限,全国众多具有培训需求的农民工难分其羹。因此,政府对农民工培训缺乏认识高度,责任旁落,不利于我

国农民工培训工程的实施。

2缺乏参与农民工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必然会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适应科技进步对生产过程及劳动力素质结构的要求变化,加大企业教育包括职工培训的力度,以获得人力资本投资的长期效益。部分企业未能及时更新观念,企业教育缺位。而农民工流动性相对更强,企业惮于投资的零效能,尤其不愿投资于农民工培训。

3农民工自我认识不到位,自我投入严重不足

农民工受教育年限短,文化水平不高,难以对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做出科学分析,对自身的职业与发展缺少合理的规划;同时,传统的自然经济思想和小农意识,使得农民工缺乏市场意识、竞争意识以及人力资本意识,因而缺少自我投资意识。这使得农民工更关注眼下的工作与收益,而不会投入经费和时间去接受培训。

三、农民工教育培训的对策

(一)完善机制,加大投入

当前,对社会转型期产生的农民工的认识还处在一个相对肤浅的阶段,在制度层面还不完善,而要制定更带有长久性、稳定性的一套全面、协调的政策、法规制度及有效的农民工培训激励政策,诸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断完善就业准入制度,逐步形成“先培训后就业”的就业制度,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合同难签、子女教育难、加入工会难四大突出问题,建立农民工的利益保护机制,消除其后顾之忧,为农民工培训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可以采取国外模式,开征企业培训税,在实现培训社会化的同时,让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使用付出必要的成本。

农民工的教育培训还必须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如建立专门的农民教育管理培训机构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整合农村教育资源,加强现有职业技术学校建设,逐步建立村为基础、乡镇为主阵地、县为补充的培训体系。如健全政府买单的投入机制。把农民培训纳入公共服务的范畴,作为公共财政的必要支出,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扩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专项资金的规模,提高补贴标准。同时通过市场化动作,多渠道筹措培训经费。再如加强管理服务工作,加强信息指导和服务,为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提供信息平台,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必须有长期坚持的精神和物质投入。

(二)细分市场,优化内容

针对农民工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好劳动力市场需求预测,动态的调整培训内容,形成有效高质量的“订单式”培训。根据国家专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细分市场,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目前,还缺乏农民工培训系统教材和统一的考级标准,培训内容与农民工需求仍有差距。除对家政服务、餐饮、旅店、保安、制造等方面进行培训外,对农村政策法规和市场经济等方面知识及农业种植、养殖、加工等方面知识也要培训。同时要注意区分层次,对农民工中文化水平较低的没有专业技能和稳定收入的农民工,主要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对于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民工,要实行岗位培训,使其掌握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以定点和定向培训为主,在城区和各县、市、区设立若干个农民工培训中心,分地区对农民工进行系统培训。也可采取逐级培训的方法,努力扩大培训的覆盖面。

(三)统一认识,整合资源

1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从消极控制到积极引导

开展对农民工的培训包括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各地方政府可集中力量办一所示范性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使其成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转移的重要教育基地。并还可以鼓励和支持现有的职业技术学校和技工学校扩大农村招生规模,发展和改革农村教育,使农村职业学校、成人教育学校成为农村劳动力注意培训的重要阵地。政府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提供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增加政府公共支出的实际比例,以提高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

2企业应当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有计划地对本单位的职工和准备录用的人员实施职业教育

企业的教育培训投资与利润增长呈正比关系。研究证明,若企业利润由1亿增长到4亿,其中人力资源的贡献为60%~80%,而其中80%~90%得益于员工培训。国际上著名公司每年都投入巨资用于员工培训,如美国朗讯公司每年用于员工教育和培训活动的预算约为2.25亿美元。因此,企业在提高人力资本投资的认识的基础上,将加大农民工培训的投资力度,扩大其在多元投入机制中的份额。相应地,企业需通过提高农民工待遇、提供相关服务等减少农民工流动性,以降低农民工培训投资风险。最后,充分调动农民工的教育培训需求。认真做好“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输出”用工制度和输出制度,这是刺激培训需求,调动农民工参加培训积极性的关键所在。在宣传中,准确及时地将劳动需求,情况、技能要求传递给农民工,使他们明白参加培训的重要性。在教育中,结合培训实际需求,引进高水平教师,切实让农民工感受到培训带来的好处,激发他们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猜你喜欢

教育培训对策分析农民工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重大疾病保险的产品定价和产品设计风险管理对策
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注重教育培训 保障职工安全
广东高乐玩具股份有限公司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县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考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