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中的爱
2009-11-13安永平
安永平
教师心中的爱就是说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理解学生追求;欣赏学生亮点,激励学生进步;信任学生言行,宽容学生缺点。能让学生有沐浴春风的感受,教师才有威信,学生才会听从教师的教育。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爱在尊重与理解中。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具全。”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都有一张脸面,都有自尊。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教授说:“教育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你尊重孩子了,他就愿意接近你,把你当成知心朋友。向你敞开心扉。这时你的教育才会在学生心灵深处起作用。尊重学生就是要对学生投入无私的爱,用真情感化学生。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明白他们是处于尚未成熟,但又是一个独立的发展个体,需要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性,让他们有更大的自主发展空间。我们要善于辩证地看问题。用发展的眼光看每一个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教育家夏丐尊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的第一原则是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早恋”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有了“早恋”现象,一方面说明学生正在长大,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另一方面也是一种美好情感的体现,太正常了。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中学生这个年龄段走过来的,作为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也要理解学生的这种心理。我们要做到的是耐心引导,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他们一些合理化的建议和指导,帮助他们处理好个人情感与个人前途的关系,而不是一味地讥讽、压制,要正确地对待学生身心发展的不足之处和学习行为上的缺点与错误,给与正面的教育、矫正,使他们获得新的发展。
爱在欣赏与激励中。希望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只有有希望,才会活下去,只有有希望,才能够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教学的不同层次造成了障碍。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爱优秀生、中等生,更需要关爱后进生,欣赏他们的亮点,激励他们进步。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是明灯,要用信念点燃学生的希望之火。在班级中总有些非常用功,成绩却平平甚至落在全班之后的人。这样的学生经常受“分数”的挫伤,久而久之,有人便会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任其发展。我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不论是什么样的学生,我要尽可能的让他们在班里“抬起头来做人,挺起腰杆走路”。面对学困生,在他们即将要放弃学业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老师在班中佩服两种人,一种人是学习优异者。他们也许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当老师稍做提示后,他们知道自己应怎样做,什么不能做:另一种人是我们班的学困生,是他们把大家突显出来。他们可以说屡考屡败,然而他们是最坚强的人,他们是最能经受挫折的人,从不言放弃。我相信他们将来在生活中遇到任何困难,他们都能承受得住,都会坚强地走过去。”面对中等生,终日埋头苦学而成绩不佳的同学,我给他们讲了一个《杨树与银杏树》的故事,让他们知道,“珍贵的东西慢成长”。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善于与每一个学生沟通,只有在爱的氛围里。学生才会尽可能地释放出所有的潜能,发展其天赋与个性。有时教师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个鼓励的动作,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小小的浪花,用爱的力量感化学生,指导和带领学生走上成才之路。
爱在信任与宽容中。“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学生。”我们不仅要有爱的思想,爱的情感,还要有爱的艺术。如果说关心是情,那么严格管理就是理,情理交融,才能凝聚学生的精神。学生犯错误时,教师应当是严父,及时纠正,决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教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进步时,教师就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鼓励与告诫的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教师应当是他们的知心朋友,与他们共享喜悦与悲伤。赏识和赞美学生,就是承认学生的成功,宽容地对待学生,信任学生的言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展他们深藏的潜能。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看法就如一面镜子,倒映着他们的形象,如果教师认为他们能力低下,不可救药,他们也会从这面镜子中看到自己沮丧的形象,从而认为自己能力不如别人,自己很难学好,没有出路。那么,他们就不能确立应有的自信与自尊,就不能具有充分的自我价值观。一旦教师对每一位学生都抱有真切的期望,信任他们,教师便会在自己的教学中表现出来,并传达自己的期望,于是,他们也就会自然而然地付出努力了。只要我们对学生有一颗闪亮的心,有颗赤诚的心,那么就一定能唤醒他们。使他们走上正确的道路。
(作者单位:平罗县姚伏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