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谭锦铭:教育,一辈子的事业

2009-11-13廖冬梅程书香

华人经济 2009年8期
关键词:客家人海峡两岸会长

廖冬梅 程书香

他曾是一位中学教师。从1960年到1996年,谭锦铭先生与教师这个职业的感情在三十六个春秋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深厚,不管是在教育一线,还是退居二线之后出任香港教师会会长、副会长一职,谭锦铭先生的一生都注定与教育形影相随。

在若干年之后,他的学生还能时常记挂着他,时常来看望他,他的内心被一份师生情填得满满的。源于爱、基于爱,谭锦铭先生春风化雨,滋润着一代代的新苗,双肩扛起发展教育大任,闪耀在他作为教师的幸福人生的每一瞬间。

春风化雨,滋润新苗

谭锦铭先生生在香港,长在香港,中学毕业后,考入台湾大学外文系,1960年,谭锦铭先生回到了香港,开始了他长达三十六年的英文教书生涯,直到1996年退休。

每一天,谭锦铭先生都带着一份努力走向神圣的教坛,传道,授业,解惑;每一天,他都带着一种期盼,他盼望学生们都能学有所成;每一天,他都带着一种忙不完的快乐与满足,去感受着身边的幸福。三呎讲台上,承载着谭锦铭先生一生的夙愿;看似平凡的事业里,无私地付出,夜以继日,却带给谭锦铭先生幸福的收获。谭锦铭先生说:“做老师,物质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是苦中有乐,看着学生一年一年地毕业,走进社会,在社会上发挥着作用,真的很开心,很满足。”学生们的出息就是做老师的最大的幸福,也就是教师使命所在。时至今日,谭锦铭先生已是桃李满天下。

勤勤恳恳地在教育的花园里耕耘三十六年之后,谭锦铭先生从教育一线退了下来,但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却一直没有消退。因为对教师深厚的感情,从1996年—2002年,谭锦铭先生连续三届出任香港教师会这个教师团体的会长,并和香港教师会的同仁们一起创办了“香港教师会李兴贵中学”,由谭锦铭先生出任校监。在教育方面,谭锦铭先生发挥着他几十年教育经验的优势,也展示着对教育事业一如既往的那份热心与用心。他受新界扶轮社邀请,努力推动建舍办校,几年之内,在谭锦铭先生的积极倡导下,广东、广西、北京、四川等地,办校三十余所,除此之外,谭锦铭先生还推动着希望工程的建设,他的教育之路在海峡两岸间,延续。

文化成網,交流成桥

教育是谭锦铭先生一辈子的事业,他见证着几十年以来,香港以及大陆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变化,作为资深教育者,谭锦铭先生可谓德高望重,他于1993年发起的海峡两岸和港澳地区的学术交流会,更是开创了海峡两岸学术交流的先河,影响深远。

2005年10月份,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教育学术研讨会,以“走向和谐教育”为主题,在成都市金牛宾馆会议厅举行,作为首届大会发起人,谭锦铭先生出席了这场学术交流会,赢得在场的来自两岸及港澳地区的专家学者及教育前线工作者的代表们的赞赏与尊重,代表们发表了“教师发展学校”的报告之后,谭锦铭先生等人走访了四川多所中小学学校,看着代表师生们个个斗志昂扬,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且极具团队合作精神,谭锦铭先生不禁喜由心生。

谭锦铭先生的足迹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从北京、上海、深圳,到广西、四川、台湾等地,联络教师群体,举办学术交流会,在对教育的发展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今年,各地教育代表在上海汇聚一堂,研讨“传统文化对教育的深远影响”。学术交流会,在年复一年中,继承着中国的文化,薪火相传。值得一提的是由香港教师会出版的学报《教育曙光》出现在美国的教育谘询中心的推荐名单上,而在整个香港以及大陆受推荐的不过两到三个,知名度非常高。教师会关注着教育事业上的面面观。

谭锦铭先生说:“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政府扩充教育,教师、学生也多了起来,衍生的问题也多了起来,所以我们香港教师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标就是,为教师争取好的工作环境,让教师们能够安心地把贡献投放在终身教育工作上。”香港教师会最大的特色就是设立了专门的职工会,由谈判组负责与政府交流,为教师争取权利。

在香港教师会里,谭锦铭先生承担了六年的会长之任,从2006年开始,香港教师会会长一职由高家裕先生担任,谈及老会长谭锦铭先生,高家裕先生赞不绝口,他说:“谭会长是我们的资深会长,他为教育事业无私地、默默地奉献了一生。他是我们最尊重的会长。”2005年3月12日,香港教师会举办了第八届资深年资木铎奖的颁奖典礼上,谭锦铭先生被颁予“历任会长致敬纪念座”。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此收获,谭锦铭先生是实至名归的。

客家文化,客家情缘

客家人是在漫长的岁月里,筚路蓝缕,颠沛流离,历经艰险而发展起来的,源远流长,开枝散叶,拥有着数千万的人口,分布在广东、香港、台湾等地的120余县以及世界各地。谭锦铭先生是生活在香港的客家人,他说:“不管是在哪里,全世界的客家人都保持着从几百年前传承下来的原有的文化,随着时间的沉淀,那种仗义、勇于进取、坚强、团结、富有冒险精神的文化,已经成为了客家人的标志性文化。”而将这种富有象征意义的文化一直传递下去,也成为了每个客家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香港的崇正总会于1921年在香港创立,是全球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客属社团之一,谭锦铭先生现任崇正总会副理事长、《崇正导报》社长、崇正中学校董。

每年一次的客家崇正大会成为了香港崇正总会的惯例,今年六月份,谭锦铭先生等人到天津访问,拟定将以天津南开中学作为第四届“两岸三地学生客家文化夏令营”的承办方。回顾2006年,香港崇正总会首次提出了在祖国两岸三地的学校里举办客家文化交流活动,并得到了两岸三地的客家人的一致响应,在之后的每一年里,都会有一次青年交流会。

第一届活动在广东惠州八中举办,第二届在台湾新竹义民中学,第三届在香港崇正中学,之所以选择这几所学校,谭锦铭先生道出了原委:“这三所学校都是有代表性的客家学校,都是客家学生,沟通起来更有意义。”三届活动,每一次都是圆满落幕,香港崇正总会打开了两岸三地客家学生交流的大门,让年轻的学生们,有了更多的交流的机会,互相学习,互相了解。“活动时间虽然只有短短一周的时间,可是学生的收获却不可估量,他们吃在一起,住在一起,玩在一起,聊在一起,他们亲身体验着各地生活习惯的异同,感受着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同为中华儿女,他们是如此深爱着自己的祖国,自己的同胞,彼此间的了解在互相的交流中得到了增进,效果非常好。”谭锦铭先生说。每次活动的结束,大家总是依依不舍,活动的结束并没有让彼此间的友情划上句号,当他们各自回到各自的地方之后,他们还通过各种诸如电话、网络、书信等方式将这份血浓于水的感情继续下去。

2004年,香港崇正总会创设客家研究中心,崇正总会每两个月定期出版一期《崇正导报》,每期为12个版,报纸的总编工作落在了谭锦铭先生的肩上,从客属商贸活动消息报导、全球各地客属组织消息到客家文教艺术风俗评价、海峡两岸和平互动建言以及世界各地成功的客家人的奋斗经历等,可谓面面俱到、内容广泛、乡情浓厚。

对于办报工作,谭锦铭先生早已是轻车熟路,早在1960年的时候,谭锦铭先生便开始做新闻记者,诸如《华侨日报》等报刊以及杂志上,常有谭锦铭先生的文章可见,曾做过报纸的编辑、多个栏目的编剧工作的他,可谓是经验丰富。几十年以来,谭锦铭先生都坚持练笔,未曾放弃过,担任《崇正导报》的社长,也是众望所归。

不管处在任何位置上,谭锦铭先生身上总会有一种责任,这种责任让谭锦铭先生过得充实而且快乐。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在香港,一个在深圳,生活很朴实,让谭锦铭先生很放心。每天早上,谭锦铭先生和曾同是教育工作者的太太一起,打打太极拳,好不惬意。他的快乐来自于日复一日、不知疲倦地对教育事业的付出。教师的一生,是幸福的一生。

(廖冬梅程书香)

【人物简介】

谭锦铭先生,香港崇正总会副理事长、《崇正导报》社长、崇正中学校董、客家学术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香港海峡两岸关系研究中心委员、香港教师会副会长、香港教师会李兴贵中学校监,教书育人三十六载(1960年—1996年),桃李满天下。

猜你喜欢

客家人海峡两岸会长
为什么仙人掌会长刺
赖炜炜作品
海峡两岸
行酒
海峡两岸
海峡两岸
怎么会长虫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