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象,让你的文章血肉丰满

2009-11-13胡志林

青少年日记 2009年11期
关键词:烛光情结想象

胡志林

【课文引路】

★ 作文技法启示:放飞想象添灵彩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伟大的悲剧》、《在沙漠中心》、《登上地球之巅》等课文,在对人物生活经历的叙写之中添加了适当的想象之笔,这样就使表达灵动而不显枯槁,内容丰富而不觉单薄。这种写法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借鉴。

★ 作文写法启示:恰用想象文生辉

在写人叙事中加入适当的想象,它能使文章笔意飘逸,情感厚重。如《在沙漠中心》中,“我对自己说:‘这不是寒冷,是别的原因,是我的大限到了。”这是作者身陷荒凉、恶劣的环境中对自己所说的话,其实就是作者的想象而已,它把自己那种绝望的心情淋漓酣畅地表达出来,这样就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起来。再如“我没有一点儿遗憾。我奋斗过,但我失败了。这对从事我们这个行业的人来说也很平常。”这是作者的生活态度和对生命的留恋,他明知从事此事业有危险,却依然执着,虽败犹荣,从而重新激起了他活下去的信心,因而又以乐观的态度走下去,这一想象就揭示了文章的主旨。

由此看来,想象描写真是妙不可言。其實,想象的作用还不止这一单元课文所言的这些,它在文章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那么,我们究竟要在什么时候去铺设想象之墨呢?

1、适时来点对比想象,增添文章的层次美

写实是一种平面的铺排,想象则是一种立体的升腾,虚与实结合,它能增添文章的层次感。如朱自清在《绿》中,作者由眼前的“绿”联想到“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作者通过联想,把与眼前之景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的浓淡明暗的不同光色“引”入作品,这样就为眼前的“绿”增添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立体感”。

2、适时来点回忆想象,打造文章的情感美

文章在写实过程中,作者往往由眼前景物联想到以前曾经发生的事儿,以此撩拨起情感的宣泄,这样能使文章极富真情实感。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在描写藤萝流泻时就有这么一段回忆性的想象:“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迷、手足情的。”作者看见紫藤萝瀑布,自然想到比她小3岁而身患绝症而死的弟弟,他“好不容易奋斗着张开几片花瓣,尚未盛开,就骤然凋谢。”因此睹物释怀,那种怀念与悲痛之情于是流淌在字里行间。

3、适时来点伸发想象,升华文章的题旨美

写作中,不少人把“对象”定格在“小事物”上泼墨,有时根据它的某种“特征”与“品格”,想象出与之相关、相联的“大道理”来,这样就升华了文章的题旨,从而使立意高远起来。如席慕容的《贝壳》,作者由贝壳“脆弱”、“卑微”的生命,上帝却给它制作了一个“精致”、“仔细”、“一丝不苟”的居所,以此联想到作为生命主宰的人类,故来了这么一段想象描写:“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儿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来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这样就把对贝壳“卑微”的生命认识上升到人的“人生目标”、“奋斗价值”的思考,从而使文章的意旨高远起来。

4、适时来点深层想象,闪烁文章的哲理美

在写文章时,人们往往在实写之余由此及彼地进行递进想象,让意思逐层深入起来,其字里行间充满哲理,它能使文章意境深遂,内容丰厚。如鲁迅先生《故乡》的结尾段“我在朦胧中,眼前展示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作者由“沙地”、“圆月”想到“希望”,接着由“希望”想到地上的“路”,于是来了一句“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的至理名言,这样就使文章理彩闪烁。

【病文升格】

▲原作亮相

烛光情结

从前乡村的夜晚,家家户户点起蜡烛照明,给人带来了很多方便。(笔墨过少,可以对烛光来点想象描写,以此来丰富文章的内容)啊,我的烛光情结!(抒情较做作,可删去)

小时候,就在这明亮的烛光下,(用“明亮”形容烛光,不如换成“柔和”或“温暖”适合)在妈妈的严格督促下完成作业。(“严格督促”不能很好突出“妈妈”的爱意)寒冷的冬夜,冻风从门缝里钻进,把火苗吹得左右晃动,妈妈常常用双手挡着风儿,手被冻得瑟瑟发抖,那点微弱颤抖的光亮照在我的书本上,我就这样勉强地写着作业。(这样写烛光过于浅白,你在描写时可以想象它的精神品格等,这样就使立意高远起来)我把脚放进妈妈那温暖的胸口,(“我”主动把脚放进妈妈的胸口,显得自私,不如改为“妈妈”让我把脚放进他的胸口)浑身觉得异常地暖和。(写“妈妈”的同时,还要写写烛光,可以把“妈妈”的温暖与烛光的温暖联系起来加以想象,因为文字的主题是“烛光”,所以要处处扣题)。炎热的夏夜,那昏暗的烛光仍旧照耀着我,妈妈在烛光下用蒲扇给我摇风,她的脸上却挂着豆大的汗珠。

上初中了,家里学校都用上了电灯,烛光的作用越来越少,只是在偶尔断电以后才把它拿出来使用。但有一次,蜡烛给我带来的好处让我记忆犹新,至今难忘!(叙事平直,缺乏抒情味儿。)

那夜,我们快下晚自习了,天空突然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电路被巨雷轰击,停电了,教室里一片漆黑。下了晚自习,同学们只好借闪电的余光慢慢向外挪动。我等不及父母来接,急急忙忙地向回家的路上跑去。“哎呀!”我一声惨叫,我与迎面跑来的一位同学在漆黑中相撞,顿时,我眼冒金星摔在地上。后面跟来的两个同伴在闪电中发现了我,他们赶忙把我扶回了家。这时,妈妈划燃火柴,四处寻找那已被遗弃的蜡烛。她在那慈祥的烛光下给我换衣,清洗,涂药。我的两颗门牙被撞断,额头也裂开一道大口子,鲜血不断地往外流。她并没有埋怨我的鲁莽与冒失,只是一手秉着蜡烛,一手用棉球给我轻轻地擦洗,并一个劲地自责,雨一阵紧接一阵地下着,烛光在电闪中跳跃,它映红了妈妈断线的泪珠,我知道那是她的心在滴血。

我在烛光中读懂了母爱,我的成长离不开烛光的照耀与关爱,烛光还将照亮我今后成长的道路。我爱烛光,我与烛光有着化不开的情结!

▲升格作文

烛光情结

在那没有电的夜晚,蜡烛跳起豆大的火苗,点亮了乡村小镇的夜空。这夜幕中繁星一样的烛光,它不同于天空中清冷的月辉,它是温暖、慈和的;它有别于夏夜里闪烁的萤火,它是永恒、明亮的。(运用对比想象写烛光,增添了文章的层次感)烛光,像妈妈火红的脸庞,像妈妈慈爱的目光!

小时候,就在这温暖的烛光下,妈妈手把手地教我做作业。寒冷的冬夜,冻风从门缝里钻进,摇曳着这灵弱的火苗。火苗颤抖着,对抗着,它没有屈服,仍然以它顽强的生命张力放射出温暖而强劲光,照在桌旁的我和妈妈的身上。(由冻风中“颤抖”的而不熄的火苗想象出它“顽强”的生命张力,这样就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坐在对面的妈妈把我的脚放进她那温暖的胸口紧紧地捂着,一股暖流涌进我的心房,流遍我的周身。她的心在颤动,应和着那烛光的律动,奏出了一曲《爱的奉献》。(由妈妈心跳的律动联想到《爱的奉献》,又使主旨得到进一步的升华)炎热的夏夜,我伏在温馨的烛光下,妈妈陪伴在我的身旁,她摇动着那把破裂的蒲扇,送来了习习凉风,妈妈的脸庞上却挂着豆大的汗珠。于是我读懂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真正含义!(由烛光的精神想到“妈妈”的付出,再由“妈妈”的付出想到古诗句,这样使主旨再次升华。)

长大后,家里、学校都用上了电灯,烛光的身影只能在断电后偶尔出现。可我怎么也忘不了,那个暴风雨的夜晚,那抹照暖我心房永不熄灭的烛光!(这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那夜,电闪雷鸣,大雨倾盆。电灯被惊雷击灭,教室里漆黑一团。下了晚自习,同学们只好借闪电的余光慢慢向外挪动。我等不及父母来接,箭一般地冲进了雨幕。“劈啪”、“哎呀”两声连响,我与迎面跑来的一位同学撞了个正着,顿时,我眼冒金花摔在地上。后面跟来的两个同伴在闪电中发现了我,他们赶忙把我扶回了家。这时,妈妈划燃火柴,四处寻找那久违的蜡烛。她在那慈祥的烛光下给我更换脏衣,还给我清洗脸部,涂药。我的两颗门牙被撞断,额头也裂开一道大口子,鲜血不断地往外流。她并没有责怪我的冒失,只是一手秉着蜡烛,一手用棉球给我轻轻地擦洗,并一个劲地自责。雨一阵紧接一阵地下着,烛光在电闪中落泪,它陪衬了妈妈断线的爱泪,我知道那是她的心在滴血。

烛光让我读懂了母爱,烛光伴着我茁壮成长,烛光还将照亮我未来的路。我爱烛光,我更爱我的妈妈!(由烛光情结想到母爱情结,立意更加高远)

升格后的作文主要有这样一些改进:

一是内容丰厚。文章在记叙、描写与抒情中,不断插入一些想象片段,这样就使内容有血有肉,枝繁叶茂。

二是情感激越。想象便于情感的释怀,文章多处在赞颂烛光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样使情感得到酣畅的宣泄。

三是主旨升华。由烛光的情结上升到母爱情结,表面在歌颂烛光,其实在歌颂母爱。

【佳作赏读】

走在回家的小路上

荆州某考生

这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天完全黑了下来,路幽静得吓人。树枝上偶尔一声猫头鹰的悲啼,或斑鸠的一点响动,都会让人毛骨悚然。我眼前老是浮现着爸爸那凶神恶煞般的面孔,耳畔不停地回响着他那严厉的训斥声,【这是回忆性的想象,小作者回想起“爸爸”教育自己时那“凶神恶煞”的面孔,更加增强夜的恐怖色彩,而且它还是自己离家出走的原因之笔,这样就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起来。】这让我对家失去了兴趣。于是我气冲冲地离开了这个让人生厌的家。究竟要去哪里,我自己心中也没有目标。

远处投来一束忽明忽暗的灯光让我警觉起来,我想起了小说和电视剧里的恶人抢劫情景,特别是最近热播的《走西口》里那个凶狠而好色的匪首刘一刀,经常出没在山间小道劫财又劫色的场景让人不寒而栗。毕竟我還是一个未成年的女生,【这是相关性的联想,小作者由“忽明忽暗”的灯光想到电视剧《走西口》里面打劫的场景,这样让自己的心情更加紧张畏惧起来,以此丰富了文章内容。】于是躲在路旁的树后悄悄地观察起来。一个老大爷拖着一辆车慢慢地走来,前面一位老太婆用手电给他照路。我这才放心地走了出去,却把他们吓了一大跳,原来他们是在前面的集镇上卖完烤红薯回家的。老太婆见只有我一个人,她攥紧我的手生怕逃跑了似的询问情况。我如实地回答了她的提问,她并没有多说什么,只是从灶膛里拿出了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塞到我手中。我推辞不要,其实肚子饿得“咕咕”直叫,只是口袋里没有钱。

“小姑娘,吃吧,想必你也饿了,这红薯是送给你的,不要钱!”老大爷温和地说。“谢谢了!”我话没说完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他们见我吃得“吧嗒吧嗒”作响一副馋相,老两口于是笑了起来。我一边舔着手指上沾着的薯泥,一边不停地道谢,这时老太婆发话了:“你吃了我一个红薯就千恩万谢,那你的父母养育你十多年,你该吃了他们多少粮食,怎么就为一句不中听的话就离家出走,你觉得这应该吗?”我愣住了,痴痴地望着老太婆,咀嚼着这简单而富有力度的话语,想起了爸妈从前对我的许多好处来,他们总是把好吃的东西留给我,自己节衣缩食积攒点钱却要给我买名牌服装等,【这一想象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它是作者思想转变之笔,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如果有一件具体的事例就更有说服力了。】于是刚刚还愤愤不平的心霎时变得内疚起来,我无言以对,只是低下了尚存余怒的头。

“小姑娘,回家吧,你爸妈肯定会着急的,说不定他们在四处寻你。”老大爷劝慰我说。“我们同走一段吧,等会我们到家后再送你一程。”老太婆拉着我的手往回走。

夜更深了,我帮老大爷推着车子往回走,寒风迎面吹来,也没有那么刺骨。猫头鹰偶尔的一声啼叫也不再那么悲凉,斑鸠的声响也仿佛是在用暖翅给它的孩子遮挡风寒。我聆听着车轱辘的转动声,它和北风的呼啸声交织在一起,好像奏响了一首回家的进行曲。

“小翠!小翠——”(化名),前面传来了熟悉的呼喊声,我知道那是爸爸妈妈撕心裂肺呼唤。滚烫的泪水抑制不住从眼眶中涌了出来,情不自禁地大声回应:“我在这——”

“我在这——”我和老大爷、老太婆齐声回应。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仿佛一下子长大了许多。这冬夜幽深的小路呀,它留下了我美丽的记忆,留下了我深深的成长足迹!

湖北省公安县玉湖中学

猜你喜欢

烛光情结想象
烛光颂
快乐的想象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告别“GDP情结”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跃动的烛光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