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金凤:186个孩子的“妈妈”

2009-11-13武爱军

人物周刊 2009年9期
关键词:聋哑学校聋哑小明

武爱军

她是西安周至百果园村的一个普通的农家妇女,虽然身份普通,但她的所作所为却一点也不简单,她八年来收养了一百多个聋哑智障儿童,给100多个可怜的孩子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

十八年来,她以博大无私的胸怀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苦楚,收养了一百多个聋哑智障儿童,为这些可怜的孩子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让他们走出无声的世界。她,就是全国有名的“美德在农家”示范户,全国三八红旗手、中华慈善总会和香港亚洲电视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活动的候选人史金凤。

原本她只是一位普通的乡村医生,和丈夫种着近十亩的猕猴桃果园,日子过得相当舒心也非常平静。因为十八年前在寒风中抱回被父母抛弃路边的小明,史金凤开始操持这个特殊的“家”。

一句不同寻常的“妈妈,我爱你”

“妈妈,我爱你!”对正常人来说,说出这句话并不困难,但对于聋哑少年小明却很费劲。他几乎得用嗓子喊出这句话。虽然他咬字很不清楚,但听到他说这句话的每个人都会被他感动。看到这动情的一幕,许多人不时会抬手抹泪。小明的“妈妈”史金凤第一次听到这不同寻常的一句话时,更是泪流满面。

说起小明,史金凤陷入深深地回忆中。

1991年农历二月初的一天早晨,史金凤要去西安给自己的小诊所购买药品,走到村北桥边,看到人们围着什么,一边指指点点一边还讨论着什么,好事的史金凤也凑上去想看个究竟,她看见,雪白的大地上,一个黑乎乎的包裹就放在路边。解开包裹,里面露出一个还未满月的婴儿。史金凤一摸,孩子全身冰凉,只能听见嘶哑微弱的哭声。她知道,这是一个弃婴,母性的慈爱告诉她:先把孩子抱回家再说。

回家后她给孩子喂奶时发现,孩子不吃,只是一个劲地哭,她这才注意到,孩子额头和脚上到处都是针眼。而且全身抽搐,额头十分烫手。史金凤这才想到,“这孩子肯定有啥病”。

果然,经医生诊断,这个孩子有先天性肺炎、心脏不好、还带有抽风,医生说很难成活。但史金凤并不放弃,坚持给孩子治疗,并征得家人同意后,收养了这个孩子,取名小明。

一年后的正月二十二,史金凤给小明过一周岁生日,欢庆的气氛中,大家兴奋地逗小明取乐。突然,史金凤的心猛地一颤,不对啊,正常情况下一岁的小明应该咿咿呀呀学着说话了,可小明只是“啊啊”乱喊。平时她只认为是小明由于发育不好,语言表达和动作可能迟缓一些,所以没在意,现在却发现小明似乎对外界的声音没有反应。

史金凤坐不住了,第二天就抱着孩子赶往西安检查。可由于孩子太小不能做听力测试,好几家医院检查后都认为这个孩子可能是先天性耳聋,“我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觉得这孩子命咋这么苦。”

从此,史金凤抱着孩子踏上了艰辛的治病之路。而这条路,她一走就是八年。八年里,她一趟又一趟往返于西安、郑州、太原、成都,为这个孩子花了十多万元。

“既然我把他捡回来了,就一定要把他养活,还要养好。”史金凤不愿意轻易放弃小明。“这孩子听力很差,是个聋哑儿,以后怎么治也都是无效的。”医生轻轻松松的一句话,让史金凤曾感到万念俱灰,甚至曾想抱着孩子跳楼。医生看到后,耐心地给她做思想工作,“你不要绝望,要给孩子培养聋哑文化,这样他会和正常人一样好好生活的。”史金凤流着泪把小明带回了家。

4名学生的聋哑学校

转眼小明到了入学的年龄,看着同龄的正常小孩背着书包上学,史金凤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把全县二十多个乡镇的二百多所小学跑遍,最终也没有一个能够接受小明这样孩子的学校。多方打听才得知当时户县有所聋哑学校,距她家有40多公里路。史金凤就把小明送到该校上学。

小明在户县上学,史金凤每周都要跑80公里往返接送。可史金凤每次送小明去学校时,小明就哭闹,不愿去学校。史金凤想,小明可能太依恋自己了,就干脆心肠硬一点。于是,她在学校附近找了一户有聋哑学生居住的人家托管小明。没想到,托管后的第一个周末,那家人就打电话说小明清早离家出走了。史金凤听说后连忙发动亲友寻找,他们寻遍了户县县城的每个角落,就是没有找到小明。天快黑时,史金凤才在一辆收班的公交车上发现了小明,当时司机和乘务员与小明没法交流,正准备把小明送往救助站。

“我当时一把搂住娃,我们娘儿俩哭成了一团。当时我就想,我再也不让孩子离开我半步了。那个时候,我才有了自己办个聋哑学校的念头,为了小明办一所学校!”

她曾想请老师到家里来教孩子。可她也很清楚,要是没有其他同学作伴,小明一个人恐怕也无心读书。于是,史金凤想在周围几个村子找几个聋哑孩子和小明一起上学。对那些家长,她一再声明老师费用全由自己出,其他孩子一分钱也不收。可好几个家长都冷冷地对她说:“聋哑娃念书不念书没有啥意思,只要能吃饱不饿死就行了!”这时,史金凤心里很不是滋味,难道聋哑儿童不是人吗?

史金凤左求右请,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才动员了三个聋哑孩子同小明一起上学。她请来本村的女高中生耿小群当老师,并送耿小群去户县聋哑学校培训。

1999年9月1日,史金凤的聋哑学校——“周至县聋哑学校”正式开学了,史金凤专门腾出的三间旧房作为校舍,全校只有4名学生,一位校长,一位老师。

“万事开头难的困苦是可想而知的。开学之初,几个聋哑学生,坐在一间教室,孩子们有语难言,他们的一招一式,都让我们费解,真是老虎吃天难下爪。我就和老师一起摸索,一点点地攒经验……最让我难忘的是,小明第一次用发音不清的话叫我一声‘妈妈,当时,我真的是眼泪直流啊,又高兴又想哭……”

为聋哑孩子撑出一片蓝天

其实办学条件简陋还不是史金凤最担心的事情,能让聋哑孩子尽早发出声音才是她感到最头疼的事。8岁的焦哲由于很少与人交流,因此从不与同学说话,老师单独授课时也不敢看老师。这让史金凤非常焦急,因为每当老师把焦哲的手放到自己的喉咙上时他就哭个不停。史金凤想,总不能让孩子哭啊。于是,史金凤就带着焦哲出去,给他买糖开小灶。慢慢地,焦哲和史金凤熟悉了,愉快地接受语训,很快发出了声音。

聋哑儿开口说话,邻里们都说这是个奇迹,也传遍了四野八乡。还有史金凤博大无私的母爱和善举赢得了四邻八乡的称赞,他们纷纷把聋哑孩子送到这里来。很快,教室就不够用了,史金凤只得租下村民闲置的六间空房。由于这些空房都是土坯房,大多是几十年的老房子。所以每逢雨天,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上课时,课桌上都放着脸盆接水。

2003年5月24日,由于突遭暴雨,住着46个孩子的一栋房屋突然崩塌,所幸发现及时,这些孩子才躲过一劫。史金凤的丈夫接受不了这样的惊吓,向史金凤摊牌了,口气很硬:“贴钱办校我不心疼,出了事咱们可担当不起,从明天起学校马上解散!”那一夜,史金凤泪流满面,彻夜未眠。

第二天,当史金凤把解散学校的想法透露给孩子们后,孩子们“哇”的一声全都哭了,一齐跪在了史金凤的面前,苦苦哀求着史金凤不要赶他们回家。这一幕强烈地震撼了史金凤,她也失声哭了。看着这些可怜无助的聋哑孩子,史金凤猛然间感到自己太残忍了,不像一个母亲。于是,她流着眼泪一字一板地宣布:“告诉同学们,学校不解散了,‘妈妈就是再难,也不放弃你们。从明天起,‘妈妈就给你们筹钱建教室!”孩子们听后,一下子把她围了起来,大一点的孩子把她抱了起来。

随后,史金凤“霸道”地拿出家中所有的积蓄,还把弟弟给儿子结婚的3万元拿了过来,又把妹妹卖果子准备盖房的2万元强行借了过来并给已成家的儿女硬性摊派任务。就这样东拼西凑,凑够了十几万元,在自家的宅基地上建起上下共有12间的新校舍。房子建起来了,可她却累了一场大病。

“现在,我也不想再提起以前的难事了……”史金凤一边抬手抹泪,一边说。言语中满含辛酸。

现在,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已经新修了两幢楼房,12间教室还有学生宿舍,已经拥有了电脑、电子琴等教学设备。她把全部都给了孩子,对他们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孩子吃饭、睡觉她样样都管,孩子衣服脏了她洗,衣服破了她要缝,家里还专门喂了几头猪,过节时给学生们改善伙食。许多聋儿的家长纷纷把孩子放到她这里。史金凤还抚养了3名孤儿。

如今,这个学校先后有26名孩子经过训练进入了普通小学,同正常孩子一样接受教育,6名孩子进入技工学校定向学习,38名聋哑孩子从学校走向社会,在西安、上海、深圳等地工作。目前,家里还有来自陕西、河南、四川和山西四个省16个区县的116名聋哑孩子。

一封信的鼓励

2007年的5月29日,史金凤突然收到一封来自上海一家皮具加工厂的信件和800元汇款。这是一位名叫李涛的聋哑孩子写的,他在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 我发工资了。这是我发的第一个月工资。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如果没有妈妈您含辛茹苦的辛勤培育,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认为,这些钱应该属于妈妈,所以我把第一个月工资寄给您——亲爱的妈妈……”

作为第一期走出校门的聋哑儿,李涛如今找到了工作并能够自食其力,这个消息带给史金凤的不仅仅只是一份欣喜。“我看到那个信呀,我的泪直淌。”“我就觉得这个娃太懂事了,这个娃的这一封信确实给了我很大的力量。”

第二天,史金凤专程登门把这一消息告诉给李涛的父亲,李涛的父亲听后说啥也不相信。可当史金凤把李涛寄来的信件和800元工资交到他的手里时,这位曾经对儿子失去信心的男子汉一下子哭了,“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我……我不知该怎样感谢你啊……”

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史金凤说,受到关爱的孩子们喊她个“好妈妈”她就很知足了。这每一声“好妈妈”的呼喊都是对史金凤热心办学的最好回报。“听见那一点声音我就是再苦再累我都忘了。我觉得人活在世上,钱再多没有意思,我觉得别人没有的东西我有,我有100多个孩子喊我‘妈妈。”

十八年来,史金凤始终把聋哑孩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孩子,既当教师,又当保姆。不知疲倦的劳累,使她体力过度透支,身体状况也远不及以前。面对这些,史金凤表现的相当坦然。她说:“这个学校,我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办下去,就是我离开了这个世界,也要让儿媳她们把这个学校坚持办下去!”

史金凤的事迹感动了中国。几年来,她先后获得了全国和省市的“三八红旗手”、“慈善奖”、“巾帼文明奖”、“特殊教育先进工作者”、“先进教育工作者”、“社会办学力量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也是全国有名的“美德在农家”示范户。2005年,她有幸成为中华慈善总会和香港亚洲电视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真情故事评选”活动的主角。

问到史金凤以后有什么打算时,史金凤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将这些聋哑生培养成社会上有用的人才,让他们走上社会能自食其力。

猜你喜欢

聋哑学校聋哑小明
天使“翻译官”和她的聋哑爸妈
小明照相
两个好朋友
小明系列漫画
——小明篇——请假
小明系列漫画小明篇
——上课问答
翻转课堂在聋哑类特殊教育学校中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聋哑学校班主任工作之我
女儿孝心无边聋哑50年的母亲开口说话
聋哑学校化学教学课堂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她用母爱温暖聋哑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