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出去,中国资本叩开世界的大门

2009-11-13张伟伟

市场瞭望·投资者 2009年10期
关键词:企业

张伟伟

厦门的“9·8”投洽会恰似一面镜子,反映出中国企业在全球对外投资格局中的地位变化……

全球资本市场的盛宴上,以往忙于“招商引资”、“抛绣球”的中国人开始收获大量的橄榄枝,成为盛宴的主角。

9月8日,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统计公报》(下称《统计公报》)显示,2008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净额达559.1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11%,年度对外直接投资额首次突破500亿美元。

美世咨询公司并购咨询总监陶令晶也用一组数据佐证了中国资本的力量。“2008年中国企业海外并购额达478亿美元,比2007年增长64%。”

不过走出去,对于年轻的中国资本而言并不是一条坦途。TCL与汤姆逊的“不完美婚姻”、平安收购富通带来的“冲动惩罚”、上汽折戟韩国等失败案例也历历在目。正如世界银行投资政策和投资促进部门全球高级专家罗伯特·怀特所言,“走出去之前,一定要先发展好自己,走出去是建立在自身发展基础上的。”

双向投资的大门已经打开

“如果说在设立之初,投洽会被赋予太多‘招商引资的责任,那么如今的投洽会正日益成为‘跨境投资的平台。”一位经历多届投洽会的厦门市当地官员对此深有感触。

根据第十三届投洽会组委会统计,大会共签约“走出去”项目21个,总投资12109万美元,其中,中方投资9521.7万美元。在签约项目中,合同项目15个,总投资7809万美元,中方投资5721.7万美元,中方投资100万美元以上的签约项目有13个。

大会期间,为了呼应中国企业“走出去”意愿高涨的形势,投洽会重点推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项目对接会,现场空前火爆,共有620家中国企业进场,与120家境外政府招商机构踊跃洽谈,当场达成了4项协议。

香港特区政府投资推广署署长贾沛年在投洽会上不禁感慨,过去很多年间,香港是各国投资中国内地的有力跳板,他们帮助了很多外国企业到中国内地投资,但近年来情况发生变化,香港正成为中国内地企业走向世界的平台。仅今年上半年,他们就帮助内地29家企业在港投资落户,而这些内地在港企业基本上都以香港为跳板开拓国际市场。

“希望本届大会能够真正成为促进各国双向投资合作的‘金钥匙。”9月8日,诚如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大会开幕式上所言,双向投资的大门已经洞开。

最受关注的资本输出地

中国企业渴望走出去,很多国家和地区也渴望中国资本的尽早到来。投洽会的配套论坛——国际投资论坛,就被各国代表借用为了“投资说明会”,成了各国争相向世界表达自己引资的迫切愿望和“推销”自己投资环境的最佳场所。从马其顿、毛里求斯、萨摩亚、柬埔寨到荷兰、欧盟,大家都在争抢中国投资。

在商务部投资促进事务局副局长于华看来,经过多年积累,我国人均GDP已经到了3000美元,对外投资也进入了起步期,很快将进入快速发展期。仅用6年时间,中国对外投资额就从2002年的27亿美元上涨为2008年的406.5美元,

但即便如此,截止2007年,中国对外投资也仅占世界跨国投资的5%,仅为日本的1/4、德国的1/10和美国的1/20。发达国家吸引投资和对外投资的比例为1:1.354,而我国这一比例为4.42:1,中国“走出去”空间巨大。

而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欧美等发达国家地区由于受金融危机冲击,对外直接投资(ODI)和国际直接投资(FDI)都出现了严重下降。尽管中国也未能幸免,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已连续10个月下降,但中国经济企稳的态势已经日渐明晰,特别是外汇储备充足、市场资金充裕,这都使得中国正日益成为各国最为瞩目的资本输出地。

看到玫瑰的时候别忘记刺

但中国企业走出去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据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项目险总经理谭健介绍,我国企业近年对外投资日益活跃,主要集中在资源、电站和电信行业,收购方式被大量使用,投资风险也日益凸显。投资国国有化、汇率限制、政府违约、政治动荡这些政治风险企业不可不察。

他说道,“目前虽然国有化的风险已经大为降低,但汇率限制、禁止解雇、限制原材料使用等蚕食性征收行为却日益突出。”除了政治风险,企业走出去还面临来自市场、融资、汇率等多方面的风险。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经济研究室主任王海峰将企业走出去划分为三大类型,技术型、市场型和战略型。他指出,希望并购后获得技术的企业,通常自身技术实力比并购方弱,面临被异化的风险;希望通过投资获得海外渠道和品牌的企业,则要注意潜在的成本和竞争力的问题。

澳中财富集团的一位工作人员在投洽会上也对前来咨询的中国企业家坦言,近年来,有不少中国企业家想到澳大利亚投资矿产资源,但语言、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导致不少企业可能走弯路。

走出去已成统一认识

尽管路漫漫其修远兮,但走出去已然成为中国资本的必由之路。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虽然少不了交学费,但是,我们必须向前看。”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西方发达国家都经历了先引进来再走出去的过程,现在我们已经到了人均3000多美金的时候,也就是到了国家有能力对海外进行投资的时候。严格说走出去也是一把双刃剑,但是世界上没有哪种单项对自己有利的东西,都是有利有弊,权衡利弊以后,利大于弊,我们应该去探索,应该去尝试。

9月7日,2009年资本论坛树起了中国资本“走出去”的风向标。论坛上。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发表主旨演讲指出,当前,不断扩大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不仅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世界经济的长远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此,中国一方面为海外投资者创造更好更多的机会,另一方面推动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跨国经营。

陈德铭随后宣布,中国将进一步加强对“走出去”企业的规范管理。加强企业培训,引导企业依照法律和经济规律开展经营活动,遵守中国及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法规,尊重当地风俗习惯,依法经营、重信守约。妥善处理与所在国政府、社会及利益相关方的关系,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与当地实现和谐相处、互利共赢。

在经济学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基金会秘书长樊纲看来,部分中国企业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一契机,已经开始走到国际收购兼并的前沿,转变为跨国公司。中国企业应加紧储备如何“走出去”所需要的各种知识,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坚定地“走出去”。

“从长远计,中国必须利用这次金融危机带来的历史冲击,及投洽会带来的‘走出去机遇,加大对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投入,以期在未来竞争中居于科技发明与创新的前列,力争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大会上类似的观点不绝于耳。

猜你喜欢

企业
企业不诚信怎么办?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认证组织
商业企业品牌信用认证企业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9长三角服务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我心中的企业文化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