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妈妈梁思庄

2009-11-11吴荔明

中外书摘 2009年7期
关键词:公公妈妈

吴荔明

妈妈梁思庄是梁启超的小乖乖,也许人们会认为她是生活的宠儿。然而,生活并没有对她特别慷慨,风和日丽的日子在她青年时代也是短暂的。作为一个独立的知识妇女,尤其是一个年轻的寡母,她一生经历的辛酸与沧桑是难以诉说的——她也从不诉说。

公公的小宝贝:阿庄

1908年9月4日,李蕙仙婆在日本神户生下了女儿思庄,她的降生给全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公公梁启超自称偏爱女孩,思庄自然就成了小宝贝。

思庄小时候最爱和她的二哥思成、三哥思永一起玩。思成比思庄大8岁,思永比思庄大4岁。当两位哥哥在北平清华学校学习时,思庄和全家住在天津,她在家最盼望的是两位哥哥放假回家。思成、思永在学校不仅学业成绩不相上下,你追我赶,就连在家里恶作剧也是他俩联合出鬼点子。公公叫他们“两个淘气精”。妈妈是他俩最疼爱的妹妹,也是他们恶作剧的最佳对象。一次,两个哥哥送她一个漂亮的小纸盒,妈妈高高兴兴地打开一看,吓得尖叫一声,把盒子扔得老远。原来盒里装满了槐树上长的绿色肉虫子——“吊死鬼”,一转身两个哥哥早已不知去向。思庄只好去找婆告状。至于装神弄鬼,倒立着吓人,更是不计其数。他们的手段大多是两人先商量好办法,再由二舅主演,有时全身披挂各种怪装饰,有时倒立着怪声怪调唱歌,然后由三舅去骗思庄来。他们摸透了思庄爱和他们一起玩的心理,说:“三妹,走,和二哥玩玩去!”而每次新花样都会逗得妈妈尖声怪叫,他俩就幸灾乐祸地达到目的。

1924年7月李蕙仙婆逝世,这给全家带来巨大的悲痛。公公在丧妻之后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怎么办?那时思庄才16岁。正好大姨丈周希哲被政府派往加拿大任总领事,于是公公就叫大姨把妈妈带往加拿大去读书。

妈妈按公公意愿考入了加拿大著名的麦基尔大学攻读文学,公公非常高兴,并写信给孩子们嘱咐道:“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因为她本勉强进大学,实际上是提高(特别)了一年,功课赶不上,也是应该的。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绝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其实外公的嘱咐是多余的,当然这聪明里包含了勤奋。1930年妈妈获得了加拿大麦基尔大学文学学士学位。次年到美国专攻图书馆学获得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学学士学位。真正实现了公公的意愿。妈妈上大学后的成绩依然是班上的佼佼者,当地人都觉得中国孩子真聪明。

罗曼蒂克的吴鲁强博士

三舅思永有一个极好的朋友,用当今时髦的词说就是“铁哥儿们”,他和三舅同岁,在清华学校就是同班同学,名叫吴鲁强,后来他成为我的爸爸。

1924年后,梁氏兄妹先后到国外读书。三舅思永在哈佛大学人类学系,吴鲁强进入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是近邻,如同我国的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所以这两位好朋友经常见面。妈妈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读书时,每逢节假日必到美国和哥哥们一起去游玩。而吴鲁强总是夹在他们中间,他爱上了妈妈思庄并对她发起猛烈的攻势,穷追不舍,聪明的他知道思永舅是一个关键性人物,必须首先得到他的同情和支持才有希望。他的一举一动三舅都看在眼里,知道他“醉翁之意不在酒”,戏称他是“罗曼蒂克的吴博士”。

妈妈思庄在家从小受到宠爱,比较娇气爱犯点小脾气。她要选择的男朋友必须是品学兼优。而吴鲁强博学多才,人品也好,又是思永的好友,当然是有很大的优势。但事情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因为他的竞争对手比他会“来事”,某位男生抓住了妈妈爱猫的心理,投其所好,送给妈妈一只大玩具猫,一身白绒绒的毛横卧在那里十分可爱,思庄非常高兴地接受了这一礼物,放在床上成了她每天贴身的小伙伴,这只可爱的白猫一直伴随着她回国,后来成为我心爱的玩具直至“文革”被抄走。但这位送猫的男生只是一位囊中鼓鼓的公子哥或一位阔少爷,并不是妈妈所爱。

妈妈对男朋友要求是很严格的,经常要发号施令,而这些命令却对吴鲁强是一种极大的精神鼓舞。1929年7月17日夜11时吴鲁强在麻省理工学院宿舍提笔给妈妈思庄写当天的第二封信:“今天下午我到学堂图书馆用了一下午的功,成绩甚佳。工作之快,倍于往常。人们说,爱情能使人兴奋,我从前听了总在怀疑。现在亲尝到了,这才相信。洋人所谓‘烟士波里纯inspiration(灵感),大概指的就是这回事。庄庄你是我的‘烟士波里纯,你是我的灵魂驱使的人儿。记得你曾亲口向我施过命令,叫我好好地用功。我登时就觉得精神百倍。现在实地用功起来,果然得到意外的成效。工作完了,眼睛和身体自然免不了疲倦,但心神却觉得舒畅。这真是梦想不到的。”

学成归国,

有情人终成眷属

吴鲁强的真挚感情终于感动了妈妈思庄,她发现三哥思永表面上不关心他们的事,实际上暗地里一直在给吴鲁强帮忙,哥哥的好朋友是不会差的,而吴鲁强的博学多才思庄内心早已倾慕,但对他的小毛病又觉不满,如唱歌跳舞不太灵活啦,经济上有点“抠门”啦,平日太不修边幅啦等等。虽然她答应嫁给他,但时不时还要闹些小脾气,弄得吴鲁强不知所措,十分狼狈。更有甚者,当他们学业结束后决定1931年回国,妈妈硬是不告诉吴鲁强自己坐哪条船及具体日期,这件事是当我长大后妈妈讲给我听的:“我当时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愿你爸爸和我一条船回国。”我也觉得这是一种非常奇特的心理状态。他们的感情生活中有很多这种有趣的小插曲。

1931年8月至1933年2月妈妈在北京图书馆西文编目部当编纂员,1933年2月至1933年9月她被燕京大学聘去当西文编目员。她十分喜爱美丽的燕园,也喜爱燕京大学的文化人。但她知道自己快要远嫁了,不可能长期留在燕大。因为吴鲁强1931年回国时初在北京大学化学系任教授,时年26岁,是当时中国最年轻的教授之一。第二年他回广州探望父母,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留在广州。

婚礼决定在北平举行,婚后立即同去广州建立小家庭,那时公公梁启超已去世,由二公梁启勋作思庄的主婚人。结婚请柬简朴大方,双折白卡,印着红字,正面印喜柬二字,打开为竖排字:

谨詹于国历八月二十六日下午五时为侄女次男思庄鲁强举行结婚典礼敬备茗

恭请

光临观礼

梁启勋 吴在民 载拜

礼堂设北平东单三条协和礼堂

这门亲事全家皆大欢喜。婚礼在北平有名的协和礼堂举行。当时思永全家迁往上海,未能参加婚礼。最忙的就是二舅妈林徽因了,礼堂的布置,新娘的打扮,都由她一手包办。她给思庄设计了一件白色结婚礼服(这件礼服一直保存到“文化大革命”,最终被抄家抄走),披纱是从朋友吴佩球阿姨那里借来的,把不起眼的思庄打扮得美丽端庄。

短暂的幸福,终生的思念

新婚夫妇回到广州,受到吴家人的热情欢迎,祖父吴在民在广东省很有名气,他是爱国华侨,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深受国外华侨的信任和爱戴。曾去美国等国六年,为广东省的教育事业筹募资金,并扩建了广东国民大学,兴办了开平县的开侨中学,现在开平县竖立着他的半身铜像。他毕业于北平京师大学堂,对梁启超很敬仰,对儿媳思庄十分疼爱,由于他本人在国外生活多年,思想较开放,因此对儿女的婚事不加干涉,任他们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结婚次年,他们的女儿我就出生了。因出生在广州荔枝湾医院,家住启明三马路,爸爸为我取名“荔明”,又因我总爱把嘴噘起发出一种卟卟的声音,又给我取了个小名叫BooBoo。我用这个小名跟随着妈妈经历了人生的甜酸苦辣,亲友们都不习惯叫我的学名,BooBoo成了人们对我的爱称。当我长大成人后,每当听见人们叫我BooBoo时我都会感到无比的亲切。

猜你喜欢

公公妈妈
叫醒太阳公公
写给太阳公公的信
冬公公
雷公公
不会看钟的妈妈
太阳公公病了
淘气
妈妈去哪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