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
2009-11-11王璟
王 璟
【摘要】指导学生阅读,除了教会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还必须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本文从虚心、专注、投入、思辨、勤奋、有恒等方面论述了阅读品质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并阐释了培养这些品质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阅读教学 阅读品质 培养方法
指导学生阅读,老师们一般都十分重视帮助学生学会和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这固然重要;但常见经过这样的指导和训练的学生,阅读能力依然故我,书面的和口头的表达能力也不见提高。这就不能不让人想到,提高阅读能力不仅仅是帮助他们掌握方法和规律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努力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品质。
阅读品质属非智力因素。对于与阅读有关的非智力因素,有人着眼于阅读习惯,有人侧重于阅读态度,有人强调阅读心理,有人注重阅读兴趣,然而,无论习惯、态度、心理、兴趣,都只能是阅读需要具备的某个方面的浅层次的要素,既不能涵盖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更未能从根本上揭示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的实质。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实乃一种品性,一种素质,一种长期作用于人的品质。汉代哲学家、文学家扬雄在他的《法言·学行》中指出:“学者所以修性也,视、听、言、貌、思,性所有也。”可见,把阅读所需要的非智力因素概括为阅读品质,不仅更全面,也更接近问题的实质。
阅读品质主要应该包括下列要素:
虚心。手捧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如果没有求知的渴望,不深信有学习它们的价值,那必然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样子像在读,其实什么也学不到。我们常见一些学生阅读水平低,根本原因就是由于缺乏这种品质。他们总以为自己是中国人,会说中国话,书,没有什么好读的,即使教师要求他们读,他们也只是一目十行,浮光掠影。如此阅读,阅读能力如何提高?只有具备虚心的品质,才有可能营造良好的阅读心理和阅读心境,从而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
专注。阅读有泛读和精读之分,但无论泛读或精读,都需要专注。孟子设喻说:“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徼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如果说无论学习什么都需要专心,那么,阅读则尤其需要专注的品质。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注意是记忆的钢刀”(注意力越集中,记忆留下的痕迹就越深),也是分析思想内容的解剖刀。高考江苏考区今年有篇优秀作文《〈红楼梦〉之我见》引用鲁迅语,从《红楼梦》中,“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竟然能一字不差地默写,而他独辟蹊径,从“反腐败”的角度对《红楼梦》内容的分析,更是令人叹服,可见他平时读书是怎样的专注。
投入。对于需要“精读”的优秀作品,我们必需全身心投入,务求“进入角色”。优秀的作品往往一句、一字、一点,都渗透着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思想感情,这就要求读者把握作者所处的时代、社会地位、思想倾向,设身处地地充分开展联想和想像,体味文字中包含的意思。高尔基在《论文学》中说:“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我们只有用心灵去体味,才能与会说话的文字展开对话,才能真正读懂古今优秀的作品。
思辩,阅读需要有乐于思辩的品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即所谓“进得去”需要思辩;筛选提要,辨伪存真,形成独创见解,并躬身实践,内化为自己的血肉,即所谓“出得来”,更需要思辩。企求囫囵吞枣地看书读文能提高阅读能力是不可想像的。鲁迅在《读书杂谈》中指出:“看别的书也一样,仍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倘只看书,便变成书橱。”一个人对于阅读内容的敏锐的思考力、准确的判断力,正是源于乐于思辨的阅读品质。
勤奋。老教育家徐特立先生告诫人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因为阅读时不但要把阅读所得随时随文作批注,而且对于重要的收获,还要写出读书笔记,对于悟到文中的精彩部分和重要知识,还要随时记入专门的本子或做成卡片。要做到这些,没有勤奋的品质是办不到的。贪玩、怕读书、懒读书是当今不少学生的通病,他们“读书”只为猎奇。他们阅读以至整个学习的失败,主要原因浓缩成一个字就是“懒”,对于他们进行勤阅读的教育和培养,尤其要多做点文章。
有恒。阅读的成功不是一时心血来潮可以办到的。还是徐特立先生说得好:“要刻苦钻研,要坚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学不好。”当前,不少学生急功近利,在阅读方面总是想走捷径,耍小聪明,企图读几篇文章就赶上甚至超过班上阅读能力强的同学,结果失败了,于是,丧失信心,不肯再读了。因此,帮助学生认识到阅读是终身需要,并逐步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品质,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培养阅读品质之所以比帮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规律更重要,是因为学生在阅读中一旦养成了这些品质,不知方法自会总结,不懂规律自会领悟。著名特级教师李元昌全力追求的是“教给学生再获取知识的知识,培养学生再形成能力的能力”,阅读品质之于阅读,正是这种“再生性”要素。
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是个综合工程,自然还需从激发阅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习惯和调整好阅读的心理等方面入手,同时明确提出培养阅读品质的目标,师生共同为达到这样的目标努力。如果就兴趣而兴趣,就习惯而习惯,就心理而心理,是很难持久的,只有着眼于阅读品质,方能强根固本,形成不可移易的品性,在学生日后的人生旅途中发挥“长效”作用。在这方面,我曾作过较长时间的探索。
首先是在阅读教学中启发、指导。如我在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由于文章行文优美,学生往往愿意朗读,但在朗读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文章的内涵,学生又显得不够积极了,毕竟文中所表现的生命思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之间尚存差距。于是,我由文章开头的“我不由的停住了脚步”与结尾的“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设疑,让学生思考、讨论:“我”从哪里来?“我”又将到那里去?这一来学生的热情被激发了,纷纷仔细研读课文,找出了文中许多暗示性的语言──“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等,甚至展开想像,设想作者来到紫藤萝花前正处于巨大的失败之中,而在花的精神的激励下,懂得了要珍惜生命,抓紧奉献,于是,对“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文章的阅读中,才有可能进一步培养其优秀的阅读品质。
同时,我把自读课本中的文章全部用作培养阅读品质的材料,把学生在阅读中的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依据,每周星期一布置学生自读一组文章,并宣布这篇课文共设多少(50~100)奖励分。临近周末安排一节课由学生从思想内容、表现方法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交流学习体会,接着由学生相互提问,最后由教师小结,公开评分。开始,我重点布置几个人带头,学生感到读书既有表现自我的机会,又能得分,主动参与的人愈来愈多,谈得很踊跃,甚至为一个词在文中的含义争得面红耳赤。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培养了他们虚心、专注、投入、思辩、勤奋、有恒等方面的品质。
为了推动学生的阅读活动,我每日布置的家庭作业便是至少半小时读书,一周至少有两次向家长介绍自己的阅读感受;在“名著导读”的基础上,我还另外向学生推荐并要求他们每人一学期至少选读一本不少于30万字的书,并由语文课外兴趣小组收集选编《读书园地》,双休日的作业则只要求学生出一期“周刊”。其中的“美文推介”和“书海徜徉”是一定要做的栏目。“美文推介”不但要介绍一篇课外阅读的好文章,还要对此文作些点评;“书海徜徉”则是畅谈自己一周的读书感受,可以是单篇的读后感,也可以是多篇的比较体会。学期结束前几周安排两节以上的语文课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由学生投票评出前十名,当场发给奖品。让学得好的得到充分的鼓励,学得不足的从中受到鞭策,同时也养成了坚持阅读的好习惯。
这些做法都坚持围绕培养良好的阅读品质这个中心展开。坚持是有一定困难的,但坚持下来,班级勤奋阅读的习惯初步养成了,学生在这种风气中相互感染,形成良性循环,教师就相对轻松了。学生们常常说:到了中学的最大收获是喜欢上了读书,学会了读书。我想:只要怀着明确的目标,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阅读的状况必然会逐步改善,阅读品质一定有所提高。
阅读应该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信息输入的主渠道,良好的阅读品质是获取知识和能力的关键性要素。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不仅会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而且会使他们终身受用。这是通向知识渊博、才思敏捷的金桥,会把他们带入一个又一个新的人生境界。
★作者简介:王璟,辽宁省庄河市第三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