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2009-11-11农必南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农必南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担负着培养“四有”新人的重任。而德育是教育的灵魂,只有狠抓德育,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工作的要求,跟上时代发展的脉搏。

我校一直重视德育教育,特别是近几年来,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德育工作原则,以党在新时期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等,以培养“四有”新人为目标,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习惯养成为突破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工作的新路子,发挥德育在教育工作中的功能,发挥学校德育领导班子的集体力量,共克时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效率,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发展。具体步骤分以下三点:

一、健全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完善校园常规管理

1.教书育人

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实施活动的主体,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中坚力量,同时也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楷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于未成年人的素质及其道德的形成无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素质建设,对于学校的德育工作来说无疑是重中之重。我校一向重视抓好这几项工作:一是重视师德建设。组织教师重温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及国家教育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在教师中广泛开展“事业心、责任心、上进心”、“爱校、爱岗、爱生”、“奉献精神、探索精神、进取精神”的教育活动,组织教师听专题讲座,观看先进事迹专题片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树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在校园中树立了“名师风采”的德育宣传长廊,给学生树立榜样。二是加强教师的在职培训,教师强则学校强,我们学校根据自身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等特点,分批派出,重点进修,其中有名师工程的培训,也有区第二期园丁工程A类学员的培训。我校向来注重对骨干教师的培养,把“教书育人”融入日常教师的培训机制中,将管教管导作为培养年轻教师的策略,鼓励、指导每一位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将德育渗透在每一节常规的课堂教学之中。在教学工作上实行以老带新,捆绑促进,在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上做到经常化、制度化。三是建立德育工作激励机制。我校实行优秀辅导员、优秀班主任、优秀团支部和优秀学生的评选制度,给工作在一线的教师、辅导员、学生予以优先评选的资格,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以确保德育工作的正常运行。

2.管理育人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部位,德育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全校日常工作的开展。因此,学校德育工作首先应落实德育管理组织,学校成立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副校长、政教处主任、团委书记、年级组组长等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由副校长主管德育工作。每周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德育工作会议,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把各种不良的行为及倾向消灭在萌芽状态,制定对学生德育教育具有适应性较强的管理方案,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具体落实和实施。其次是管理人员的落实,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必须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负其责。再次是制度的落实,学校的制度落实的好坏,关系到一个学校民主化管理层次水平的高低。依法治校、依制度治校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具体体现,学校的常规管理更离不开法制化和制度化。对于教职工及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在日常行为制度范围内,用制度来管人是一个学校管理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为此,我校制定了《升国旗制度》、《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奖惩细则》、《教师日常行为规范》、《班组德育管理量化评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奖惩条例》、《学生毕业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德育工作规章制度,做到实施到位,管理到位,确保各种条例的落实,促进良好校风、学风的形成。

3.服务育人

我校是个实行寄宿制的全日制学校。为此,我校充分珍惜办学资源,将寄宿这一资源条件优化到常规的德育管理范畴中来,挖掘统一寄宿,统一作息的优势,细化教学活动,寻求服务效果。增设宿舍管理岗位,制定查巡制度,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有效地杜绝了校外不良势力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加强对宿舍的管理改革,组织宿管科,由政教处牵头,宿管负责人员、楼长、舍长参与的科学管理,用量化评分的方式,客观及时地评价每个寝室,把宿舍的量化评分与学生的操行评分、班集体的评优挂钩,采用“流动红旗”、“星级宿舍”的评优方式,充分发挥宿舍文化的导向、辐射、教育、优化、陶冶、塑造、凝聚、激励、约束、规范、调适和慰藉等功能。

4.环境育人

学校无闲处,处处熏陶人。环境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空间,也是培养学生文明素质的载体。教室是学生学习、交际的主要场所,是教师授业、育人的地方,师生情感交流的圣地。整洁明快的校园布置可以激发人的灵感,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启迪、激励的作用。我校经政府的投入和几代人的建设,及时地整改校门和科学地布局校园,以花园式学校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面前,错落有致的园林美使人耳目一新,走廊过道上温馨的名言警句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教室里展示同学文学才华的“班级文苑”,展现集体智慧的“荣誉栏”,体现同学妙手偶得的“学习园地”,无不展现学生知识构建中“心香的一角”。这些独具个性的“长廊壁画”,独具匠心的教室布局,展现了一个个班级特有的精神与风貌,充分发挥着教室与校园潜在的教育功能与作用。

二、创设育人情境,落实德育教育行动

1.寓德育于课堂教育之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的主渠道,我们学校在制定和实施德育目标时,要把德育工作整体目标分解到各个学科。并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挖掘德育因素、找准联系点、结合点,创设情境、把握典型、传授知识、发展智力、找准思想道德教育的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探究主题的思考,以追求“片言明百义,寸水养尺鱼”的德育效果。

2.寓德育于养成教育之中

青少年时期是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阶段,由于其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中学生的求知欲旺盛、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特别是初中阶段,是形成良好行为和品德的最佳时机。我校根据其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校实际,以《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抓好养成教育。

①从学校日常工作抓好养成教育

根据学校每周的行事周律安排,每个周一早上要举行升旗仪式,进行国旗下讲话,学习《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有步骤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日常规范训练。让学生明确在校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要求,积极服从学校管理,自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②从学生日常行为抓好养成教育

由于现在的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备受呵护,娇生惯养,生活铺张浪费,对钱物、粮食不珍惜,乱丢乱扔现象很普遍。我校在抓这种养成教育方面讲究时效,一是要求值日教师深入食堂真抓实管,每日纠错,二是组织学生反复学习《中学生守则》,采用正面的教育方式,教育学生节俭戒奢。三是开展感恩教育,反思父母的养育之恩,当思一衣一饭,来之不易,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③从榜样身上抓好养成教育

榜样教育即暗示教育,主要依据初中生好奇心强、模仿性强、受暗示性大等特点,将名人轶事、好人好事等列入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中,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使他们感受典型与榜样的力量。

3.寓德育教育于团队活动之中

以团队活动为基础,开展公益活动,我校团支部先后组织了献爱心和送温暖活动。一是去年5.12地震后,给四川灾区捐物、捐款,二是给本县一位姓黄的女学生捐赠医疗费,三是对校园四周实施“爱我家园、绿化环境”等活动,四是带动全体团员学生,前往那甲街头进行“卫生清洁大清理”活动。这一系列的活动项目,有效地促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蓬勃发展。

4.加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联系

每一个学期都定期召开家长会和组织教师家访,与家长沟通以求在如何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中达成共识。

三、以人为本,深化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效率

1.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由于我们把德育工作渗透到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锐意改革,挖掘教材,大胆创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进取,努力拼搏,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基础教育成绩显著,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有一批优秀教师还因此被调入县重点初中工作,其中陆振烈、黄吉堂、甘夫扬等老师,原来就是我校的骨干老师和德育领导小组成员。

2.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逐步形成

我校重视诚信教育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各年组各班组经常组织学生学习《守则》、《规范》,围绕《守则》与《规范》开展“我的誓言我践行”的主题活动,开展“尊师重教”等教育活动,举行“我与我的老师”等读书征文活动,加强中学生的道德风尚建设,造就师生之间的鱼水深情,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同时,还开展校园班组卫生区域卫生大评比活动,校园卫生水平跃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校园四周明亮整洁、宿舍内务井然有序,文明语言此起彼伏,学生逐步形成了懂纪律、守秩序、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生活习惯。

3.校园文化正在形成

和谐校园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为了让“每一块墙壁都说话”,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走廊与楼梯过道均布置了关于古今中外的名人读书名言宣传牌。每个班级外墙壁上的读书宣传窗,均由学生自主设计,内容丰富、图文并茂,定期更换。在班会活动课上,我布置了“每日一读”,有名人读书格言,自创读书格言等。学校阅览室全天开放,校内书卷气息扑面而来,书香芬芳溢满校园。

参考文献:

[1]广西中小学德育读本.广西教育厅基础教育外编印

[2]刘晓明,王丽荣主编.新课程与教师心理素质.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育人德育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高中开展德育工作的一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