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欣赏课的课堂教学主旋律

2009-11-11李明煜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欣赏课梵高向日葵

李明煜

一、兴趣——美术欣赏课的原动力

美术属于视觉艺术,是用眼睛欣赏美术作品,它的特点是直观和形象的。要在课堂教学中吸引学生,首先要使所选择的美术作品能形象地吸引学生,并在情感上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无疑,兴趣就是美术欣赏课的原动力。

《最后的晚餐》这是文艺复兴时期大师达·芬奇的名作,学生大多知道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该作品中13个神态各异的形象吸引了学生,谁是叛徒犹大?这是学生最关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作品,耶稣处于线面中央光线最亮的位置,犹大则放在人群中,背景灰暗。在这里画家用了三角形的构图,把永薪门徒分成4组,4个三角形平分在耶稣左右,并用12人不同的手势与姿态将各组联系起来,最终集中于中央,形成一个对称的有变化的统一体。作品的主题——抨击伪美颂扬善美,通过构图的形式美表现了出来。如果教师再辅以介绍作家创作过程有趣的情节,定会吸引学生,激起他们欣赏的极大兴趣。

有的美术作品画面没有情节性,或是静物、风景,或是花鸟山水,加之学生不太熟悉作品和作者,因而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并不十分感兴趣。教师如果仅从构图、色彩、线条等形式美因素去分析,显然他们是不太愿意听的。教师应从美术作品的“情节”入手,即介绍有关作品的趣闻轶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欣赏后印象主义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画面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几棵金黄色的向日葵,不能一下子激起学生兴趣,应从美术性去分析作品内容。向日葵是梵高的崇拜物,他曾作过多幅。梵高之所以不倦地画向日葵,那是因为在他眼里,向日葵不是寻常之花,而是太阳之光,是光和热的象征,是他内心翻腾感情的烈火写照,是他苦难生命的缩影。梵高用心灵和燃烧的情感来作画,他的创作轰毁了文艺复兴时期以来传统绘画的桎梏。梵高学习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的浮世绘艺术,在构图上摆脱了传统透视的深度,将向日葵处理成平面装饰性的,并用他那粗硬的线条勾画出叶茎和冠的轮廓,显示出向日葵那顽强的生命力。梵高共画了12幅向日葵,将自己的工作室布置起来欢迎好友高更到来。高更看到后称之为真正的花朵,并还画了正在创作向日葵的梵高像。

二、美术欣赏课的课堂主旋律

1.离不开理论知识

美术欣赏是一种直觉审视力,这种审视力需要理论知识的支撑,是对美术语言本身的理解,以及丰富的情感体验和对独特价值的领悟。著名艺术家豪泽尔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豪泽尔著《艺术社会学》)。因而学生知识的积累,教师的博引广论,促使欣赏教育有效地进行。教学认识论主张美术鉴赏课里所谓的“知识”,并不是靠教师传递,而是学习者自身建构起来的。这就是说,任何学习都是一种主观能动的活动,都是一种对话性的文化实践,决不是教师片面灌输的、被动的活动。在艺术课程里,应该是一种对文化的对话性交流、沟通、认同、思考,而不仅仅是人们所看到的某种具体的艺术学科技术再现。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发现作品外部的诸多关系以及更为深邃和复杂的内涵。这要求教师不仅知识要更新,能广泛涉及古今中外美术史知识,而且要求教师的知识必须准确。

2.形象思维与审美——欣赏课教学的两条主线

美术教育之所以为其他学科无法替代,就在于发展了人的形象思维。艺术家创造的美术作品,都是靠形象来感染人、打动人的。因而欣赏教学必须紧紧围绕形象展开活动。光凭教者一支粉笔、一张嘴,是无法组织教学的,在欣赏活动中,欣赏者与美术作品发生着一种审美关系。通过感知与体验对美术作品作出评价。美术欣赏教学要达到欣赏者与艺术家创造的带有普遍性的审美经验的交融。任何成功的美术作品都有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伦勃朗《带金盔的人》难道只是向我们展示金盔上那耀眼夺目的金属特征?欣赏教学的重点必须放在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表现上,研究分析作品美的魅力所在,艺术形象是通过审美体验而获得认知的欣赏教学,也就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赏析逐渐提高审美感悟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因而两者必须互相联系,作为美术欣赏课的两条主线贯穿始终。

3.活动——欣赏课教学的平台

美术欣赏是一种陶冶人的情操的活动,是一种美的享受,学生接受美的教育也应是完全出于内心的自愿。按照教育学课程设计理论,中学美术教学,适宜活动课程模式,即重视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在赏析美术作品的同时,能针对当地的一些文化现象或其他范例加以评论和阐述,这有利于学生对艺术的本质特征加深领悟。比如,我讲授雕塑与环境的关系时,就拿我县的两尊“马良”雕塑为例,作了一个鲜明的对照。马良是童话人物,把他的雕塑放在儿童公园空旷的草地上,显得那么可亲可爱;而龙峰广场的马良雕塑,在高大的商业建筑群下,就显得那么小气。但是,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为了追求课堂气氛,讲一些与作品欣赏无关的故事和笑话,则是不可取的。

三、声像——欣赏课教学的立体画面

1.图片的展示

图片展示是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首先,要注意所选用的图片,画面要清晰、层次要分明、色彩感要强,有可能的话最好编制成可以局部放大,便于细节部分的分析。其次,绘画步骤图。把整个绘画过程高度概括为几个关键性的画面展示,要注意结构上的先简后繁的条理性和色彩上的先淡后浓的层次性,画面要清晰。再次,可以利用动态的绘画过程(如录像),这种既有步骤又有进程的展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绘画的方法。

2.音乐的运用

在美术课件制作中,为拓展学生的想象与联想的空间,深化作品的主题,可精心挑选适当的音乐作背景,做到视听结合、情景交融。这样引发学生思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欣赏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可以配上琵琶独奏曲《春江花月夜》。柔婉优美、流畅多变、富于江南韵味的音乐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使学生从画面上更能领略到富春江恬淡自然、清新秀美的特点,深刻地感受到作者追求和平、安宁的思想感情。

3.立体动画

在美术教学中,遇到理论性问题,教师常常使用很多抽象的语言,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如果这时在课件中插入一段适当的二维或三维动画,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真像化,就能有效地解决教学难点。比如:《色彩的世界》一课中讲到,不同的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学生一时不能理解。课件中可以设计这样一段动画“一个人背着一个白色的木块走路,神情很轻松,然后背一只同样大小的黑色木块走路,看起来又累又重。”画面夸张,以说明黑色比白色给人以沉重感。这样学生一下子就能明白刚才的意思了。当然动画的穿插要适时适度,要做到少而精。

(责编 黄 晓)

猜你喜欢

欣赏课梵高向日葵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向日葵
被盗窃的梵高
解开美术欣赏课的绳索
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之我见
上好高中音乐欣赏课的几点浅见
向日葵
初中音乐欣赏课“划唱律动”教学的应用
我就是梵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