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遗存类课程资源的推介

2009-11-11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徐州直观历史

李 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提到:“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水平同教学质量的高低密切相关,充分利用和开发历史课程资源,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的实现。”但历史课程资源丰富广泛,难以面面俱到地予以论述。因此,本文拟就历史遗存方面的课程资源,特别是徐州的历史遗存方面的课程资源的利用问题发表一些肤浅的看法,以就教于大家。

徐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水陆交通便利的“五省通衢”,是发生过400多场大规模战争的“兵家必争之地”,是历代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争相登临的“山水胜地”,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徐州有着无比丰富的楚汉历史文化遗存,像汉楚王陵、汉兵马俑、汉画像石、戏马台、歌风台、射戟台……能让我们进行直观历史教学的名胜古迹、馆藏文物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比比皆是。笔者依据历史教学的历程,现就部分资源作一评析和推介。

一、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古人的经济生活状况和艺术创作情况

对于汉代人们的经济生活状况和艺术创作情况,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教科书以及其他文字资料去了解。但是,那种了解是间接的、抽象的,不能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如果我们能带着学生去看一看汉画像石和汉兵马俑,那么,我们的学生就不仅能对汉代人们的生活状况和艺术创作情况有一个比较直观和形象的感受和了解,而且能大大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历史的兴趣。徐州的汉画像石,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各个方面反映了汉代人们的生活状况。1.农耕生产。2.官府活动。3.文体活动。4.美食文化。汉画像石中有很多画面刻画的是神话传说,从中可见汉代人们的艺术想象力之丰富;其刻法或为阴刻线雕,或为浅浮雕,可见其雕刻艺术水平之高超。如一汉墓壁画中刻一怀抱婴儿的人首蛇身像,应为女娲;一图中刻伏羲、女娲为男女双人像,均为人首蛇身。可以说,这都是古人对人类起源问题的大胆猜测和形象表述。汉画像石中太阳神骏马、月中玉兔或蟾蜍等画面,反映了古人对大自然的丰富想象和神往。再者,汉兵马俑、银缕玉衣、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都可让我们直观地了解到汉代人们的服饰、军容、行伍、手工艺制作水平等方面的情况,让我们了解到当时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成为我们进行探究式历史教学的内容。

二、让学生深切地感受战争风云的地理因素和人文关系

徐州被称为“兵家必争之地”,有记载的大规模战争就有400多次,其中最著名的是楚汉战争、三国交战、徐州会战、淮海战役。徐州为什么会成为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呢?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带着学生去凭吊九里山古战场。去考察徐州的山川地形和在全国的地理位置,去探究徐州人的精神风貌和经济发展状况……经过凭吊、考察、探究,我们的学生就不难得出下列的结论。1.地理位置——军事战略要地。徐州史称“北国锁钥”、“南国重镇”、“南船北马”。在南方军事家眼里,占领了徐州,就等于拿到了打开北方大门的钥匙;在北方军事家眼里,拿下了徐州,就等于占领了向南方进军的桥头堡。徐州东近黄海,西连中原,北倚齐鲁大地,南瞻江淮平原。有人形象地比喻,徐州是中国东部的“腰眼”,是中国南北的咽喉。“南不得此,无以图冀东,北不得此,无以窥江东。徐州是胜负转战之地”(黄兴语)。2.交通枢纽——运兵神速。从古代起,徐州就是水陆交通之地,码头驿站,设施齐全,故有“五省通衢”之称。俗话说:“兵贵神速。”“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谁占领了徐州,运兵、运武器、运粮草,就没有多大困难了。到了近代,徐州又成了我国铁路交通的枢纽之一,纵贯南北的津浦铁路和横穿东西的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使更大规模更加快速的运兵运粮在此成为可能。因此,占领徐州之后,便可调兵遣将,四面出击,朝发夕至,故不可不争。3.物丰人众——容易征兵征粮。徐州历来人口密度较大,兵源充足,徐州人崇尚武术,骁勇善战。刘邦的主要战将,多为丰腴子弟。淮海战役期间,徐州人踊跃支前,解放军一高级将领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徐州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煤和铁是徐州丰富的矿藏,汉代徐州就有皇帝设立的铁官,宋代设有利国监和宝丰监,专管开矿炼铁之事。拥有徐州,就可就地取材,以煤炼铁,以铁造兵器。徐州位于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是淮海经济区最大的城市。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较长时间的繁荣昌盛,“有地宜粮,有山宜林,有滩宜果,有水宜鱼”,故驻扎重兵或打仗时,给养不成问题。4.山环水绕——战术攻守要地。苏东坡在任徐州知府时所写的《放鹤亭记》中说:“彭城之山,冈岭四合。”这些山虽不太高,但在一望无际的黄淮平原上便十分突出。它们是徐州的天然屏障,易守难攻。徐州城外的河流,像汴水、泗水、黄河、运河,也具有很大的战略战术意义。因此,从古至今,徐州周围的山头常成为激战之地。楚汉两军曾大战九里山,明朝朱棣攻徐,也伏兵九里山。《水浒》中有“九里山前摆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之句。徐州周围的水流也常被战火映红。泗水在城东近郊,谷水在城南六十里,项羽追击刘邦,因泗、谷二水挡道,汉兵被歼十余万人。考察徐州的山川形势和人文状况,可以让学生通晓家乡古今的风土人情,明白徐州的战略地位,懂得历朝历代常常在徐州决战的原因,从而树立大局观念,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人物的精神风貌和功过是非

“千年龙飞地,一代帝王乡”。据说,从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开始,徐州出了九个皇帝。徐州历代名人辈出,称得上是人杰地灵之所。在众多的历史名人中,最吸引人眼球的当然是西楚霸王项羽和西汉开国皇帝刘邦。项、刘二人是对我国历史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是我国史学中不可回避,文学中常被歌咏的人物。他们的精神风貌被后人景仰,他们的功过是非常被后人论及。徐州的山山水水,街里闾巷,到处可见他们的足迹,徐州父老的口中,至今讲述着他们的传说、故事。戏马台,歌风台,《垓下歌》,《大风歌》,徐州的许多名胜古迹,总让人想起这两位历史人物。我们在楚汉历史教学中,如果能与这些名胜古迹、诗词歌赋、故事传说结合起来,那么,我们的教学活动就会变得直观生动起来,对他们的了解也就会深入细致起来,我们自己的人文素养也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四、增强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徐州不仅出了许多帝王将相,而且出了许多文化名人:养生专家彭祖、诗人韦盂、思想家刘安、散文家刘向、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小说家刘义庆、史学家刘知几、大词人李煜、状元李蟠、评论家张竹坡、书法家张伯英、雕塑家王子云、音乐家马可、画家李可染等等。这些徐州籍人的遗迹、居处、墓、碑等散见于徐州各处,他们的遗闻轶事还在徐州口耳相传;另外像苏轼等在徐州任职的官员,也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文碑刻,文物古迹。这一切都可成为我们随时可用的课程资源,成为我们激励学生的宝贵财富。面对这些帝王将相、文化名人留下的历史遗迹,无形中就能拉近我们与他们的距离,进而产生心灵上的共振和思想上的共鸣。他们对家乡乃至对国家作出的贡献会让我们感到骄傲,他们的成就和功绩会让我们感到自豪,也会激起我们兴邦立业的豪情。

总之,徐州的历史遗存十分丰富,本文所涉及的与实际存在的相比,不过是九牛一毛。如果我们善于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善于制定利用这些课程资源的活动计划,能够有选择地将这些课程资源有机地应用于我们的历史教学中,那么,我们的历史教学就有可能变得生动而直观,我们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庞丹丹)

猜你喜欢

徐州直观历史
疫散待春回
爆笑三国 第三回 三让徐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数形结合 直观明了
简单直观≠正确
根据计数单位 直观数的大小
新历史
几何直观,相时而动有讲究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