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思品课堂教学实效

2009-11-11陈春艳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品德课创造性教师应

陈春艳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在中国大地上展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标准要转变的就是那种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动性的学习方式。

思想品德课对学生的能力、觉悟要求越来越高,若我们还按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教学,就容易照本宣科,课内死气沉沉,学生毫无兴趣,更谈不上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了。因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已成为摆在思想品德课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关键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1.把提问权下放给学生

存疑、质疑最容易激发人的探究反射,并引导人努力去解疑,使未知转为有知。我国古代学者朱熹认为:“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思想品德课应少一点“师问生答”,多一点“生问师答”的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鼓励学生提问,教会学生发问,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提问。比如:教学中可把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的现状以及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放在一起讲,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此优越,为什么现阶段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呢?为什么还存在就业难、看病难、买房难等问题呢?可见,课堂上把提问的主动权下放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养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勤于思考的习惯,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

2.注重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只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处于等待之中。一个新的问题,一种新的题型摆在学生的面前,学生更多的反应是“我不会,因为老师没讲过,没教过,没练过”。这种等待式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该在课前把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布置一定的预习题,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去感知,感悟。新教材中有许多的事例来自书外,许多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例都需要学生自己去书外寻找,因此,课前应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收集案例材料,在搜集的过程中,学生就得去感知、判断、感悟。比如,在讨论“网络是一把锋利的双刃剑”的问题上,学生课前收集案例,有的学生上网查找,有的学生翻阅报纸杂志,有的学生采访他人,收集了大量的材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感悟能力。

3.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创造性思维是有创见的思维。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比如,注重作业设置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中国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原因有哪些?作为学生,我们应如何以实际行动为北京奥运加油?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小芳和小明在放学途中路过一家电子游戏厅时,小明受到电子游戏厅老板的拉拢,进了游戏机室。你认为:此时小芳对此可能会采取哪些行为?对可能采取的行动分别作出评析。课堂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有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优化。

4.促进学生经常反省自己的言行

思想品德课有很强的德育功能,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应反省自己的言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应加强课后指导,引导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比如:通过组织学生讨论探究“什么是理性的消费观”这一问题,让学生知道我们中学生社会阅历还不够丰富,要学会理财、合理消费,消费时多一些理性,少一些盲目,珍惜父母的劳动,正确、合理地支配自己的零花钱。在学习“珍惜学习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这一内容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对“上课走神、不专心、迟到、逃学、作业拖拉”等行为进行讨论探究。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行为是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应把握好青春年华,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珍惜受教育的机会,从而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起学习上要吃苦,肯吃苦的钻研精神。

5.提供自主学习的宽松的课堂活动空间

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很多结论、很多观点都需要在分析一系列材料中才能得出,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书内外的一系列材料,创设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探究,让学生动脑、动眼、动手、动口,甚至组内表演,在七嘴八舌的讨论中,使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结论也就在那一刻浮出了水面。教学时,教师更多地奉行民主、开放政策,提供宽松的课堂活动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使学生学得活,学得轻松,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力。

此外,教师教学形象亲和、教学语言幽默睿智、教学作风民主,师生关系和谐,恰当引进竞争机制,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都会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责编 袁 妮)

猜你喜欢

品德课创造性教师应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融入法制教育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在思想品德课中教师如何以“惰”督“勤”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如何使初中思想品德课灵动起来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思想品德课教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