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战略阵地培养创新能力

2009-11-11袁绍旭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创造力创新能力能力

袁绍旭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努力挖掘学生潜能的教育潮流中,许多教育者和研究者对如何培养孩子创新意识和能力作了深入研究,并发表了一些有见地的观点。从现阶段初中各学科的现状和发展需要看,能否培养初中学生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现今教育的严重问题之一,是过于控制人的个性发展。由于个性受到压抑,而使得个性没有得到全面、健康发展的人,就不敢“为天下先”,这只会做些别人做过的事,而不会去做别人不做的事。尊重和保护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有人说,每个正常生下来的孩子都是天才,关键在于后天的教育引导;还有人说,创造力这颗种子,必须从小就播下种,每一个成长的时期都需要精心培育。中学生正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大发展的时期,因此教师就应该利用课堂教育阵地大力发现、培养、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要为不同秉赋、不同潜能的学生创造一个发展的空间,提供一个开发潜能的机会。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一个特殊时期,也是长知识、增智慧,发展创造力的重要时期,他们需要的是鼓励和支持。我们在平常教学生活中已经体验到,老师对某件事情的一句不经意的评价,会改变一个人的人生。创新不只是一种思想意识,更是一种认识水平;不只是一种方法,更是一种能力。创新一定是充满个性色彩,对所看到的事物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这种想法是跳跃性的、有灵气的。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思想教育中应对不同水平的学生区别对待,有创新能力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创新;缺乏创新前提的学生要从基本功抓起,使他们达到“基础等级”中的各项要求。

有人把学生的某种特殊见解或做法看成是“违规”。所谓“规”即规划,是用于约束,规范人们行为的规定和原则。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规则确实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但是,如果我们按“规”限制学生不去做别人没做过的事,不去想别人不想的问题,不越雷池半步,就会导致学生行为上的“循规蹈矩”,就必将严重压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许多学校新生入学前都要学习《中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同时还三令五申:不许跑跳,不许打闹,不许吹口哨,不许吃口香糖,不准跑步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这样的“规则”下,学生会有独立发展的空间吗?教师应鼓励学生在遵守起码的行为规范,不妨碍别人的基础上,敢思敢想,敢想敢做,敢于动手,敢于闯,敢于标新立异,敢于“吃螃蟹”。

另外,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面对的是全体学生,而“全体”是由一个个组成的,教师的职责不仅与学生一起共同参与教育教学活动,还要着力于了解熟悉每个学生的特点、个性,因材施教。如果仅仅满足于一般要求或共同标准就无创新精神可言。因此教师要做有心人,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创新能力。诚然,许多教师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总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然而,这种“实际”思考较多地却是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智力水平,对学生学得怎么样,采用哪些学习方法、效率如何、效果怎样却没有去思考、研究,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发挥积极性、创造性是无限的。要根本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教师就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人的地位,对他们整体素质的提高起到引导作用。教师更应该注重务实和求新。因为求新是教育教学的生命;而务实则是教育教学中求新的突破。教师自己创新不断,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活水。

有人说,要创新就必须要有自信,敢于怀疑、敢于竞争。目前,全世界450多位诺贝尔获奖者,我国尚无一人,可见创新的自信和意识对整个国家和民族是多么重要。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首先鼓励学生积极进取,独立思考,大胆想象,追求真理,从而使之充满自信。自信才有可能创新!其次是敢于怀疑,这种怀疑是一种理性的,有根据的怀疑。在现今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很少有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的余地。只有改变这种现状,才能谈起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还要求学生敢于参与,敢于竞争,有了竞争才会激发学生超越他人的斗志,而有了这种斗志,学生才会努力做到与众不同,别具匠心。有竞争,才会有创新。

百家讲坛,众说纷纭,创新不是翻新,而是革旧翻新。创新能力也不是一种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所构成的综合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改革的推进,时代更加要求我们广大教师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开拓新思路,探索新问题,创造新成果,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园地中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创新能手!

(责编 黄春香)

猜你喜欢

创造力创新能力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激发你的创造力
激发你的创造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