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民生新闻如何寻求新突破
2009-11-10许华蓉江山
许华蓉 江 山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顺势而为。开拓创新,真正贴近更广大的百姓生活,服务于民。是值得电视人去探索和研究的。
一、坚守区域特色,强化民生新闻的竞争意识
电视民生新闻具有浓郁的区域特色。报道街头巷尾百姓关心的日常事件。报道市民的喜怒哀乐、街市风光和风土人情,这些都是区域文化最鲜活的体现。找到新闻事实的区域性落点,围绕民生。定位民生,做活、做透家门口的新闻,将区域文化作为联结人们的纽带,进而达到构建和强化“区域认同”的目的。
民生新闻的区域性决定了它必须立足本地,讲述当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区域定位决定了栏目的内容定位和表现风格。只有定位准确,形成自己节目的风格,其特色和个性也才能凸显出来。另外,地方电视台的受众主体主要是本地观众,对他们而言,民生新闻具有地理上和心理上的接近性,只要节目定位准确,形式多样,有特色,打造成本地的“精神家园”大家就会喜欢,就会接受。
从《南京零距离》、《阿六头说新闻》还有我们湖北区域的《经视直播》等成功的电视民生新闻,都以富有地方色彩的平民视角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工作,聚焦的都是深厚的民生关怀,把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具体利益问题,如就业、教育、就医、分配、社保、交通、稳定等民生问题作为重中之重。主持人也摒弃制式化播报。突出个性元素和角度,摒弃官性语境,营造民性语境,给民生新闻打上鲜明的区域特征。电视民生新闻既要坚持本区域特色。但又不能把视野囿于本土画地为牢,要以区域传统文化为基础扩展,为节目发展赢得深厚的区域优势,形成并强化区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竞争力。
二、确定节目品格,强化民生新闻的价值理念
电视民生新闻在新闻报道过程中,要始终镜头向下,心系百姓冷暖,真正为百姓着想,为百姓排忧解难,这是民生新闻的基本品格。贴近民众,服务民众是民生新闻的价值理念,电视民生新闻就是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下,要关注着老百姓的生活际遇与生存状态,报道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惑。关注着普通人,尤其是当下充满困厄、艰难的社会弱势群体,比如下岗职工、民工兄弟、伤残百姓等等。民生新闻的记者、编导、主持人应该走进民众的日常生活,“零距离”地贴近民众,对于老百姓的生活遭遇与冷暖辛酸感同身受,对于民众耿耿于怀的社会现象要大胆的抨击。而对于有些受众反映的问题,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有闻必报,这就需要深入了解,并把事件放到广阔的社会大舞台加以分析解剖,对其新闻价值加以提炼。
三、注重挖掘题材,扩宽民生新闻的主题深度
“民生”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既然是涉及生计。民生新闻的选题就不应只局限于鸡毛蒜皮的琐闻,像国家出台的关于医疗改革、价格措施、住房、交通、就业、保障等关乎民生的重大题材都应该纳入民生新闻的报道范畴,重视深度挖掘。
扩宽民生新闻选题范围,把民生新闻做成主流新闻。提升民生节目品质。国家的大政方针、地方政府的举措动作,无不与民众生活与工作息息相关,媒体完全有义务有责任为民众及时提供资讯并释疑解惑。由“小民生”变“大民生”,提升民生新闻宽泛的选取标准,不管新闻来自于哪个行业,哪条渠道,只要老百姓最关注、最需要,或者最能触及百姓的心灵,民生节目就去关注,并尝试以民生的视角处理时政新闻、经济新闻和文化科技新闻。譬如湖北教育频道的《8858新闻眼》栏目就曾经尝试过用体验式的报道来反映民生问题。比如记者和患者一起去体验就医难、陪民工要工钱难等等问题。体验式的报道选取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既贴近民生,又具有可看性。可见。民生新闻完全可以找到很好的表现手法来拓宽题材的广度和深度。
民生新闻要有大气魄、大胸怀,敢于关注高端话题。民生新闻光是发现民生问题还只是表层次的,强化民生新闻舆论监督力度。培育百姓的参与意识,让民生新闻自己的声音更有权威性,才是电视民生新闻更深层次的任务。
四、强化选题策划,提升民生新闻的吸引作用
在电视媒体激烈竞争的今天,新闻节目要取得较高的收视率就离不开策划。民生新闻策划在当今尤其十分必要。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策划就是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势对节目进行全方位的设计、规划与包装,保证节目的传播质量。让电视民生新闻节目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首先,要根据节目定位和风格,有针对性地在频道不同时段插播节目形象片和宣传片,利用各种途径宣传自己的节目。其次,要充分利用节日、纪念日策划实施一系列与百姓“零距离”接触的活动。最后,建立识别系统,强化节目形象。
策划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报道的深度。报道的深度来自对已占有素材的科学分析与研究,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把别人没看清的东西看清楚说明白,必经科学、周密、细致的谋划。深入的了解百姓的生活,倾听他们的意见,反映他们的愿望。镜头的触角深入到平民百姓的小生活,反映他们的生活百态,更反映他们坚韧向上的奋斗精神。
选题策划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节目的'整体编排和节目的内容选择。以详尽、细致的手段将节目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注重细节的完善,同时要做到在节目整体编排上和内容的选择上要做到和谐统一。如2008年南方雪灾、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很多的地方民生新闻把报道的视角都伸向普通民众,反映他们对特大事件的实际感受、抗争精神和诉求。
五、重视形象包装,打造“朋友”型的主持人
电视民生新闻的出现,使新闻节目主持人由对“播报字正腔圆、外形端正严肃”的要求转向了对个体特征的区别,急需打造“朋友”型主持人,如:《南京零距离》光头主持孟非选择了堪称另类的主持人形象,他的个性不光是在形象上(光头),更在于其主持的独特风格,即平和中不失刚性,幽默中包含冷峻。主持人的个性化是民生新闻节目生命力的一个重要元素。
民生新闻本身的定位、内容、结构、表达方式就不同于传统新闻节目的编播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一定的客观个性化的态势,因此民生新闻主持人必然要形成与节目风格相融合的个性化特征。这就要求主持人在民生新闻“说新闻”的“口语化大战”中,体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语言风格、韵味十足的表达方式、视角独特的语言着力点和见解独到的思想内涵。民生新闻更加强调新闻节目平民化的表达方式,通过“朋友”式的平等交流和对新闻事件深入浅出的加工,增强了节目的亲近性和吸引力。平民视角是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观念定位,而主持人作为传播过程中最后的实现环节,也应该以朋友的平等关系与观众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这是因为主持人的“拟人际传播”状态,使其具有“天然贴近性”的传播特性,所以民生新闻节目主持人真诚、平等的表达,可以获得观众心理上对其“朋友身份”的认同,引发观众的收视兴趣和参与愿望。从而为民生新闻节目树立起真正的“亲民形象”,使节目的公信力得以提升。
没有个性的主持人只能做出没有个性的节目,而没有个性的节目在现今残酷的收视率大战中是没有竞争力的。从成功的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都增强了主持人在节目中的影响力。新闻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新闻内容本身所含的新奇、欣喜、伤痛、愤慨都可以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在脱掉了传统新闻主持人的窠臼之后,他们既是节目过程的串联者,又是节目内容的体现者,更是节目理念的表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