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屏幕上的爬格者

2009-11-10

创作评谭 2009年5期
关键词:中文网网络文学作家

淦 清

淦清,1976年生,2001年开始网络写作,在网络上以圣者晨雷网名连载长篇架空历史小说《神洲狂澜》《大宋金手指》等。先后在台湾和大陆出版了长篇架空历史小说《剑道》和小说《聚灵》《金匮六壬盘》《异域妖法帖》等。现为江西九江某中学教师。

如果说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么一千个人同时也会有一千个作家梦。还在中学时期,因为阅读而带来的创作冲动就时不时地煎熬着我,让我将化学、英语和数学课变成了自己的创作课,中学生发的作业本上,我用被老师称为“狗刨式”字体写下密密麻麻的文字。当时的创作还是一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状态之中,写的东西也随着第一次高考的失利而付之一炬,可这种创作的热情却在我的心中深深扎下了根。

1998年大学毕业,家里买了台电脑,当时还在八一广场边上的工人文化宫里,几元钱一张的盗版光碟买了不少,在那些劣质的往往有各种病毒的碟子里,我第一次接触到网络文学。

那正是网络文学萌芽时期,痞子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将“轻舞飞扬”与一段网络爱情故事带到了我的面前。若是从现在来看,那篇文章只不过是一篇典型的台湾软文,无论是情节还是结局都带着岛屿文学的那种做作与忸怩,但在当时,确实让我眼前一亮——原来除了传统的纸质书本,还有一种远为自由奔放的获得阅读快乐的方式。

于是开始上网。因为家处农村的缘故,1998年还没有开通宽带,电信提供的是56K的小猫拨号,信息使用费昂贵得可以在短短几天内将我的工资榨干,唯一的选择就是到附近一所中专的计算机房上网。那个时候我每隔一周便会带着软盘去下些书回家看,大陆科幻作家星河的作品《决斗在网络》,台湾作家罗森的作品《风姿物语》,孙晓的《英雄志》,这些通俗文学作品,直到今天还以其前瞻性的想象力与激烈的情节冲突,感染着我的创作方式。

不过那个时候,基本上都是看别人写,心中创作冲动的苗子,并未破土而出。

随着能在自己家中上网的时代到来,这种创作冲动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土壤。那个时代的互联网民,除了各种聊天工具外,“混论坛”、“逛BBS”几乎成了网络生活的全部。2000年前后,文学网站如雨后春笋一般出现,比如说当时“西陆BBS”的文学网站群,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中国网络文学原创旗帜的“榕树下”网站和“龙的天空”、“幻剑书盟”等大型书站。各文学网站或者栏目中,志趣相投的书友往往会到别的网站交流,我所在的隶属于《大众软件》杂志的网站“晶合后院”也有一个文学版块,而年轻好事的我参与了一次版块组织的到“榕树下”“踢场子”的活动,在那里第一次接触到大型的文学网站。当时正是“榕树下”的黄金时期,上海籍作家陈村在其中的“躺着读书”版块担任版主,那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正式作家——此前总以为所谓作家便是书斋里板着脸说道理的老夫子,在那里才知道,原来作家并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

这个时候,也正是陆幼青的《死亡日记》在“榕树下”连载的时候,一个普通人,借助网络这个工具,将自己人生的最后体验化为文字,永久地保存下来。这给我非常大的触动,我开始思考一些此前忽视的东西,并将之写成文字,断断续续地发在了自己常去的几个网站上。

一年之后,网友阿飞(现在任《飞·奇幻世界》执行副主编),替他在《男生女生》杂志社的朋友向我要稿,我的第一个短篇小说《谁是劫匪》就这样变成了铅字。我此前也曾尝试过向杂志社投过稿子,但无一例外都是石沉大海,故此当杂志寄来样刊时的狂喜,我至今还记得。

网络写作面向的读者特点,决定了网络写作的通俗化道路,爱情、科幻、武侠,便成了当时文学网站和网络写手们主要的创作内容,我也不例外。随着《指环王》等世界奇幻经典高调进入中国市场,看日本动漫成长的一代成为读者的主体,构建中国式神话体系,并在此背景下进行故事创作,便成了我们这样年轻气盛、野心勃勃的写手们的梦想。

可是现实是,生存的压力让许多写手不得不放弃他们的梦想。在网络上写小说,只靠热情与兴趣支撑得了一时,却没有办法支撑长久,而传统出版界对于网络小说来说此时只是一个旁观者,即使《第一次亲密接触》《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等作品无论是网络之上还是现实之中都获得了不错的口碑。对于网络写手而言,能在杂志上零星发表几篇短文补贴上网费用的已经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还处在一个没有收入来支撑写作继续下去的境地中,他们不得不将目标转向出版门槛更低、对盗版打击更严格的台湾市场。一批台湾的出版公司出现在我们这些网络写手面前,他们快节奏的出书频率(每月一至两集,每集六至七万字)很对网络写手的胃口,而一个月数千元的稿费收入,也足以让他们在面对家人“不务正业”的责难中可以自辩。我也是在这个时候,在台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套实体书《神洲狂澜》,这也是最早的网络“架空历史”作品之一。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网络创作,从原先的读者摇身变成网络文学的创作者,台湾的图书市场门槛虽低,岛屿的局限性与受众的狭窄还是显示出来,能翻过这个门槛的人仍是少数,更多的人是不停地在各文学网站中更新自己的文章,期待着能被台湾出版商看中。绝大多数网络作者,在年轻人的热情被耗尽之后,不得不选择让自己的作品夭折,这也产生了两个有趣的网络热词:中途戛然而止的作者被称为“太监”,而仓促将作品完结的作者被称为“烂尾”。

2003年的时候,一家当时并不起眼的文学网站“起点中文网”在上海上线了。这家网站最初的几位站长、管理员本身也是网络写手,他们年轻、目光长远同时充满野心,成立之初,他们便四面出击,从西陆文学论坛群、龙的天空书站、幻剑书盟书站拉来驻站写手。在经过一番努力与探索之后,他们推出了“VIP电子阅读”这一种方式,他们提供一个网络发表和阅读的平台,将网络作者与读者联系在一起。作者与网站签约,向网站提供自己作品,其中前二十万字到几十万字作为公众作品免费向读者开放以吸引眼球,其后续部分则进入“VIP”,读者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向网站支付阅读费用,而这个费用的一部分作为稿费由网站支付给作者。当时和“起点中文网”一同推出这种电子阅读方式的还有其余几家文学网站,但商业化运营最成功的无疑是“起点中文网”,它从文学网站的小字辈,一跃超过诸多前辈,在各种流量排名中遥遥领先,并成功引来了正试图打造一个全方位娱乐平台的上海盛大公司。这家靠网络游戏起家的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手握重金,将“起点中文网”收购在手,然后又斥巨资用于运作、宣传,从而使得起点中文网成了当仁不让的行业翘楚,在商业化的网络文学时代,三分天下有其二。

这个时候,国内的出版公司终于将他们高傲的目光投向了网络文学,先是由少数独立的发行人试水,像充满着《蜀山剑侠传》般神幻色彩的《诛仙》,在死水微澜的国内出版市场上取得了极大的反响,然后是掀起“盗墓热”的《鬼吹灯》,成为很长一段时间流行文学的成功范例。这两者的成功,让一些拥有作者的网站开始尝试与出版社合作,正是在这种合作中,我先后由海洋出版社出版了两本商业小说《聚灵》与《彼岸之梦想》。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圈子,网络文学这一块也不例外。因为网站、书商、杂志这些出版渠道的缘故,国内的网络写手们渐渐形成了自己的圈子,大体来说,可以按地域分为北京写手圈、上海—南京写手圈和成都写手圈三个大圈子。江西的网络写手不少,可因为本省在网络文学出版方面的资源欠缺,还只能依附于这三个圈子。比如说曾经以《悟空传》而成为网络文学初期的弄潮儿的江(下转第17页)(上接第14页)西籍作者今何在,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里在上海办杂志,现在又转战北京,在北京一家涉足文学网站的游戏公司任职。另一位江西德安籍的网络作者方想,则长期居住在南京,过着依靠稿费的职业写手生活,因为作品在网站很受欢迎,他成为起点中文网“白金作家”之一。而另外江西籍网络作者撒冷,则在网络创作与现实事业之间摇摆不定,他同样也是上海的起点中文网的“白金作家”之一。这些有一定影响力的江西籍写手,在各地忙于自己的生计,真正呆在江西的反而不多,也就很难在现实生活中进行交流砥砺。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可以预见的将来,网络文学将同此前的大众文学一样,渐渐被学术界所认可。江西籍的网络作者能否也在这个认可过程中,为自己取得一个历史定位,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猜你喜欢

中文网网络文学作家
作家谈写作
调查
我国网络文学研究的困境与突破
Southern_Weekly_1920_2020_12_10_p36
中国网络文学闯荡海外江湖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起点中文网启动“百川计划”
十八大以来《纽约时报》中文网对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快速搜索全网中的小说资源
我和我的“作家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