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潭区域的解放
2009-11-10况建军
况建军
鹰潭是一座年轻的城市。1983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江西省的一个省辖市,下辖贵溪县(1996年10月撤县设市)、余江县、月湖区(1983年lO月将原县级鹰潭市区域改设月湖区)。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成为省辖市后,鹰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贫穷落后的江南小镇现已发展成为我国新兴的铜业、能源、化工基地和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值此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抚今追昔,饮水思源,谨以此文献给为解放鹰潭区域作出贡献的先辈们。
挺进赣东北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连续实施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54万人,蒋介石赖以维持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被消灭,残存的100多万军队退守到长江以南及边远省份。1949年元旦,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南京政府,为了获得喘息的时间,再次玩弄和谈阴谋,打出愿意与中国共产党进行“和平谈判”的幌子。1月14日,毛泽东主席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批驳蒋介石的元旦“求和”文告,提出了以彻底消灭反动势力为基础的八项和平条件。
1949年2月初,中共中央军委同意淮海战役总前委上报的组织第二、三野战军分成东、中、西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方案,决定由总前委行使渡江战役的领导指挥之责。3月,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集结在长江北岸待命,只等一声令下,就横渡长江、挺进江南。在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同时,中共中央还进行了新解放区建立人民政权的准备工作。1949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华北局从冀鲁豫边区抽调3900名干部、1330名战士、勤杂、通讯人员,组成二野第五兵团南下干部支队,为接管新解放区作准备。3月31日,南下干部支队从山东菏泽出发,4月9日到达安徽合肥。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合肥宣布了中共赣东北区党委、赣东北行政公署和赣东北区军区的组成。4月18日,赣东北区党委在安徽桐城宣布上饶、贵溪、浮梁、波阳4个地委、专署和军分区的组成,其中贵溪地区辖弋阳、贵溪、余江、东乡、进贤、金溪、资溪7个县,谢鑫鹤为贵溪地委书记,郭绍汤为贵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曾宪辉为贵溪军分区司令员。贵溪地区所辖贵溪县由南下干部支队第六大队第九中队100余人接管,张玉环任县委书记,刘影任县长;所辖余江县由南下干部支队第六大队第三中队100余人接管,沈廷梅任县委书记(正式接管余江县时沈廷梅另有任用,由段缄三任县委书记),张佃一任县长。
1949年4月1日,国共双方代表在北平举行以毛泽东1月14日声明为基础的和平谈判。4月20日。国民党南京政府拒绝在国共双方代表团拟就的《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宣告破裂。4月21日凌晨1时,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开始发动横渡长江的战役。二野第三、四、五兵团向长江以南的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不久胜利渡过长江。向南围歼敌人。二野领导人刘伯承、邓小平根据国民党军在长江防线突破后出现溃乱的局势,决定全力以赴进击赣东北的贵溪、上饶,直指浙赣线,继而取消第四兵团接管南京的任务,改为直击上饶和弋阳,切断浙赣线,协同第三、五兵团歼灭浙赣线敌军,迂回国民党军汤恩伯集团侧背,截断汤恩伯与白崇禧两个集团的联系。接此命令,第二野战军兵分数路向赣东北腹地和沿浙赣边境挺进,日夜兼程追歼逃敌。
二野第四兵团第十三军在军长周希汉、政委刘有光的率领下。4月24日从彭泽县马当出发,途经彭泽东南部东升,进入波阳县石门街,直插万年县陈营街,向弋阳县行进。担负切断浙赣铁路的战斗任务,以防国民党第六十八军残部从铁路向上海方向逃窜。26日获悉国民党第六十八军残部拟经乐平、万年向东乡逃窜,试图与南昌地区的夏威兵团主力会合。为消灭这股逃敌,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在师长周学义、政委雷起云的指挥下,冒雨行进。28日在波阳、万年、乐平三县交界的饶埠渡过乐安河,攻占万年县石镇街。随即向乐平县城挺进,抢占乐平、万年边境的有利地形,切断乐平、万年之间的公路,阻击从景德镇向南逃窜的敌第六十八军残部。29日,在蔡家岭、碉楼山一线歼灭敌军1个团。击毙敌团长等400余人。5月3日,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解放万年县,第三十八师第一一二团解放弋阳县,并切断了浙赣铁路。与此同时,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从万年县出发沿昌景公路南下追击逃敌,锋芒直指浙赣线上的贵溪、余江县城和鹰潭镇。
贵溪县的解放
贵溪县是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团和闽浙赣边游击纵队的合击下得以解放的。
1949年1月1日,在闽北一带坚持革命斗争的中共闽浙赣省委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把包括贵南游击队在内的人民武装力量统一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浙赣边游击纵队。1月31日,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曾镜冰率100余名武装人员从福建省南古瓯(即今南平地区)出发,取道峡阳、南槎村、太阳山、猪母岗,向江西贵溪进军,以迎接和配合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闽浙赣地区。
3月中旬,闽浙赣边游击纵队进入贵溪冷水坑,在贵南老区开展群众工作,宣传形势,讲解政策,发展党的组织,扩大群众武装,收缴民团枪支,拦击散兵游勇。3月底,游击纵队兵分三路:一路向朱家源、花桥、文坊挺进;一路向耳口、圳上、上清挺进;一路向上祝、江坊、塘湾挺进。这些地方的不少村庄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就已经是革命基点村,游击纵队到来的消息不胫而走,老党员、老接头户纷纷前来联系,积极参加革命,贵南山区呈现一派迎接解放的新景象。
4月2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挥师南下。国民党贵溪县县长俞谐和赣东北青年服务总队副总队长汪怀仁组织“应变会”,妄想随机而动。4月28日,贵溪县国民党地方官员和反动武装纷纷向塘湾逃窜。这时闽浙赣边游击纵队已到塘湾镇附近的高畈、南畈~带。汪怀仁见大势已去,加上受共产党政策的感召,表示愿意向游击纵队缴械投降。5月2日,曾镜冰等游击纵队领导会见了汪怀仁的代表,对汪的举动给予肯定,并责成汪部维护好贵溪县城的社会秩序。5月3日,游击纵队和平解放塘湾镇,为解放贵溪县城扫平了障碍。
5月4日下午,二野第四兵团第十三军第三十七师第一一○团两个营追击逃敌,兵临贵溪城下,汪怀仁率所部一千余人投诚,贵溪县城得以解放。贵溪县城解放的消息很快传到塘湾,当晚8时,闽浙赣边游击纵队副司令员陈贵芳要通了贵溪县城的电话。随后集合队伍连夜向县城进发。5月5日早上7时许,游击纵队踏上了贵溪城下的浮桥头,第一一○团团长吴效闽亲自出城迎接,两军在贵溪县城大南门胜利会师。5月6日。贵溪县召开了5000余人参加的群众大会,庆祝贵溪解放和闽浙赣边游击纵队与主力部队胜利会师。5月7日,南下干部支队第六大队第九中队100余人接管贵溪县政权,宣布成立贵溪县人民政府。
余江县的解放
余江县是在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
四十一师一部的进击和余江人民临时治安委员会的配合下得以解放的。
1949年1月三大战役胜利结束后,全国已处于革命胜利的前夜,各民主党派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口号,指示各级组织发展成员、策反国民党武装、迎接全国解放。2月,余江县城的一些有识之士审时度势,纷纷潜往南昌寻找报效国家的门路。余惠桑、许恕慈等人分别加入农工民主党、民盟等组织。4月,余江县农工民主党、民盟、民革等民主党派相继成立,这为5月份成立余江县人民临时治安委员会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1949年4月下旬,胜利渡江的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展开追击作战。余江县城国民党官兵胆战心惊,惶惶不可终日。5月2日,县保警队200余人在队长杨泗魁的带领下逃出县城,躲进离县城15里的云盖峰山上企图顽抗:县警察局局长缪茂涟接到县长卢权逃走的报告后也带领100余名警察弃城过河,向邓埠方向逃窜。
5月3日,国民党余江县政府彻底崩溃,县城已处于真空状态。为维持社会秩序,防范抢劫事件发生,保护机关财产和仓库安全,余江县农工民主党、民盟、民革等组织负责人召集各界人士商讨,决定成立余江县人民临时治安委员会,余惠桑为主任。随后委员会成员周达生以农工民主党江西省民主自卫军第九纵队司令员的名义,收集私人枪支,策反军警起义,将县保警队拉回县城收编为第一大队,将县警察局警察收编为第三大队,让他们负责担负城内要地的岗哨和巡逻任务。治安委员会则分派人员做好迎接解放军进城的准备工作:有的上街张贴布告、散发传单,宣传共产党的政策,安定人心;有的查封仓库,管理电讯器材,通告各机关、学校人员紧守岗位,保护公共财物,听候接收;有的赶制红旗、标语,筹集供应过境部队的物资用品,打听解放军进城的消息。
5月3日,人民解放军二野第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先头部队追击国民党军从万年县进入余江县北部地区,在黄家庄宿营。5月4日上午9时,第十四军第四十一师先头部队由余江县人民临时治安委员会人员引导,从东门进入锦江镇县城,顺利解放余江。5月10日,南下干部支队第六大队第三中队100余人接管余江县政权。5月14日,在余江县城锦江镇中山堂召开庆祝余江解放大会,宣布正式成立余江县人民政府。
鹰潭镇的解放
鹰潭镇(今月湖区的前身)是在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师一部的进击和鹰潭镇各界联谊会的配合下得以解放的。
1949年4月底,随着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渡过长江后南下追击国民党军,鹰潭镇这个浙赣线上的军事要地就开始弥漫着紧张气氛。听到解放军追击国民党军已向赣东北步步逼近的消息,鹰潭镇镇长桂勋园、镇民代表会主席桂枝等人先后逃跑了,个别比较大的商户老板如同泰米店的张克臣等也相继离开鹰潭。担负鹰潭邓埠一线护路任务的国民党交警总队驻鹰潭大队100余人全部跑光,至此鹰潭镇的反动统治已基本瘫痪。作为地方上主要群众组织的商会,临时决定更名为“鹰潭镇各界联谊会”,并出面组织了一支约100余人的“巡逻队”,上街执勤,维持地方治安。
5月5日,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第十四军第四十师一部从万年南下追击国民党军,午后先头部队到达夏埠汪家的消息传到鹰潭镇。下午3时许,“鹰潭镇各界联谊会”派出王阜福、汪明球为代表过信江迎接解放军。傍晚6时许,解放军先头部队一个连分乘民船渡过信江。登岸后从大码头一路纵队进入街区,两旁群众热烈鼓掌致敬,鞭炮声响彻码头上空,鹰潭镇得以解放。当晚,解放军不顾连日来行军作战的疲劳,不愿打扰当地百姓,就在镇里的万寿宫和葛仙庙两处打地铺住下。
由于地理位置重要,鹰潭镇解放后即成为重要的驻地。5月7日,中共贵溪地委、贵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贵溪军分区主要领导人抵达鹰潭镇。不日,中共贵溪地方委员会、贵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贵溪军分区在鹰潭镇正式成立。5月7日,人民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司令员兼政委陈赓抵达鹰潭,司令部驻扎在原国民党海军司令桂永清的私邸内。
责任编辑刘金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