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业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09-11-09杨晓辉
杨晓辉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目前我国的农业生产正实现着从传统农业向以特色经济为主的质量效益型农业的转变,由一般粮食品种向优质、专用品种转变,由单一粮食种植向多种经营转变,由注重数量向提高效益转变。高效设施农业、观光农业和农村二三产业以及在边境地区发展起来的外向型农业,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
农业职业教育肩负着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才培养和农业技术推广的重任,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为现代化农业服务,农业职业教育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为三农服务。农业高职院校农业人才集中、资源丰富在技术援助方面,它可以做到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进行攻关,也可同县市农业局、教科所、农技站等联合,紧密结合当地农业经济和农民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组织力量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及时解决农民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难题,为农民带去他们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一、我国农业、农村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农村教育总体上仍然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需要
我国农村还有约20%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约8%人口的地区没有普及初等教育,扫盲和巩固扫盲成果的任务仍很艰巨。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只有88万,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就占了60%,平均万亩土地仅有0.8个技术人员,万名劳动力仅有0.16个技术人员。
(二)农村教育结构不尽合理
农村职业教育还很薄弱,农村职业教育的在校生占高中阶段在校生的比例只有29%,比全国城乡平均水平低20多个百分点,质量、效益不高的问题还很突出。
(三)农业和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办学条件差
普通中小学差距较大,薄弱学校占有相当比例;职业学校教学设施普遍不足,实验实习条件不能适应实际需要;农村成人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国家财政至今没有培训农村劳动者的专项补助经费,成人学校办学条件简陋;高等农林院校装备水平低,办学条件亟待改善。
(四)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制不顺
在教育内部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通教育统筹不够,教育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其效益;在教育外部,农、科、教等部门在教育培训上自成体系,力量分散,没有形成合力。特别是表现在农科教推广体系不顺:
1.运行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我国农业推广体系以政府为主体的模式,运行机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制定的,使公益性及营利性推广工作均由政府承担。一方面增加了政府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未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农民和企业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影响了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2.生产一线推广人员少。目前,乡村一级组织不健全,大部分推广人员在乡镇以上,一线人员缺乏,使得推广工作出现基层断层。
3.推广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非专业人员多。目前,我国农业推广队伍中,80%的人员都集中在种植、养殖、病虫防治等产中领域,而发展高效农业、特种农产品,以及产后加工等领域专业人才缺乏。另外,许多地方推广机构中安排了许多非专业人员,难以开展正常的专业工作。
(五)不少地方对农业和农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还缺乏足够的认识
过多地强调农村教育的升学功能,忽视农村教育的经济功能,仍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社会上及一些党政部门甚至拿升学率作为衡量农村教育办得好坏的主要标准。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教育方法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农村实际的现象。
二、今后农业和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积极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落实农业、农村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继续深化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加快农业、农村教育发展速度,坚持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教育主动与农业、科技和社会发展的紧密结合,为我国农业和农村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扩大教育、培训规模,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构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适应农村长远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需要的新型农业、农村终身教育体系和运行体制,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积极宣传现代农业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概念。树立现代农业观念,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必须把发展农业生产放在首位,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农业职业教育要着力宣传现代农业理念,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根本利益一致才能增加农民对新技术新工艺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农业技术推广帮助农民掌握新的农业知识,农业职业教育通过教育培养现代农业的经营管理技术人员,提高农民素质。但是在推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挑战,长期形成的自给自足小农思想,使农民很容易产生满足感,因而对农业技术培训不太热衷。农业社会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农业技术推广在农民中的信度也使得农业技术传播受到极大影响。2008年以来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农民工就业受到高度关注,农民的危机意识增加,农民开始重视农业生产,正是农业职业教育改变农民思想意识,为农业进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的最好时机。
(三)发挥师资优势,积极开展农业技术推广
缺少农业技术培训,农民的科技知识与农业先进技术的短缺是导致贫穷的症结所在。农业类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上与当地农业联系紧密,农业院校教师可以为农民讲授农业科学技术知识、进行农业农机维修服务。由于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师在讲解中更加能够考虑到农民在实际中的运用,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作物耕种上都有独到见解。
以高职院校设施农业技术专业为例:设施农业生产主要以农户为主,从城市向周边农村地区辐射。农业技术推广重点指导蔬菜生产、花卉生产、食用菌生产。农业高职院校教师、农业专家要带领周边农村发挥科教优势,坚持产学研一体化,带头亲临农业生产第一线,推广新技术、介绍新经验,带领学生住进田间地头、果园大棚,与农民、农作物朝夕相处,到得当地农民需求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再有针对性的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开展“校乡共建”工程,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先进技术支持,为农村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先进的管理理念。
(四)发挥基础设施优势,加快培训现代农民
发展现代农业,农民是主力军。要大力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要坚持多管齐下,条块结合,各司其职,重点抓好三个层次的培训教育。
一是抓好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我国已连续五年粮食丰产丰收,农业的发展与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如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全省粮食生产总产相继登上了600亿斤、700亿斤和800亿斤三个大的台阶,现已具备了8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到2010年将达到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占全国粮食生产的十分之一。粮食生产能力的提升得益于,一方面调动农业类高职院校对农民进行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培训,利用院校区域辐射优势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深入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多组织学校师生下乡实践从实践和观念上改变农业生产现状。另一方面大型农用机械的推广,在大型机械方面,主要问题是农业机械装备水平落后,农业职业院校中的农业机械工程等专业,与农机局和农业机械企业合作办学有大型机械,并且掌握大型机械加工维修的核心技术,在先进农机具研制与推广方面可以很好的支持当地农业生产。组织好农民到农业高职院校进行农业机械培训,可以很好的解决农民增产增收和关键问题。
二是抓好农村农业创业教育培训。农村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前提下成为可能。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下,引导农民连片经营,创新生产组织方式,使农民在家也可以走创业之路。农村农业产业创业需要经营管理知识、农产品流通需要物流知识、农场化耕作需要先进农业技术,培养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队伍,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基本保证。农业职业教育在开展农民农业创业上进行农民培训有很大优势。
三是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农业类高职院校拥有大量师资可以很好的开展农民工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黑龙江“龙哥龙妹”已经成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品牌,他们质朴、善良、勤劳、勇敢、有技能、语言标准的品牌形象已经成为黑龙江劳务输出的亮点。在湖南的哥、湘女家政等劳务品牌不断涌现,技能培训让农民身价倍增,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民广受青睐。近年来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种类与工作岗位都在发生着变化,外出务工人员要拓宽出路就要先有一技之长。农业类高职院有大量的实训实习基地,有专门的实训老师,在外出务工人员培训方面职业教育可以发挥职业培训的作用。经过职业培训的农民可以在机械加工、农机处理、电子产业及服务业找到自己的理想岗位。
(作者单位: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农业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