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山经济发展的转型之道

2009-11-09张树成

群众 2009年10期
关键词:昆山转型经济

最近,笔者就“保增长、促发展”的问题,到各镇和开发区进行走访座谈,深切感受到尽管国际金融风波的影响尚未见底,但昆山经济的发展已显示出逐步回升、好于预期、好于周边的喜人形势。省委书记梁保华六月初在昆山调研时,称赞“昆山的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快,生机勃勃,令人充满信心,感到阳光明媚”。由此,引发我对昆山经济发展转型之道的剖析。

一、昆山经济发展转型走过的历程

“经济转型,产业升级”,昆山不是现在才开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举足起步,且有序推进,不断深化提高,遂使昆山的整个经济发展由低端向高端发力,这也是铸就“昆山之路”的重要标志。

“农转工”为昆山经济发展迈向工业化、城镇化夯实了基础。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昆山还是一个农业县,工业寥寥无几,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县委、县政府抓住农村实行联产承包的机遇,将农村多余劳动力引向兴办乡镇工业,到九十年代初,地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排序由八十年代初的“一二三”转变成“二三一”结构,这一经济的转型,大大增强了昆山经济综合实力。

“内转外”使昆山经济驶入了国际快车道。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后,昆山依托经济技术开发区,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上上下下倾注全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据资料显示,通过由“内转外”的第二次转型,1992年到2000年的八年间,昆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而且外向依存度大大提高。

“低转高”助昆山经济发展向高端产业产品发力。进人新世纪以来,围绕着经济结构“低转高”的目标要求,在发展方式上,由依赖土地资源外延扩张型向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提高型转变;在载体功能上,由布局分散平面型向园区集中立体型转变;在产业结构上,由以制造业为主向制造业与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在产品结构上,由粗放低端型向精致高端型转变。张树成这些飞跃式的经济转型,使昆山经济不仅呈现量的扩张,更可喜的是发生了质的变化。

二、昆山经济发展转型新招频出

2008年以来,在抗击国际金融风暴中,昆山醒得早、出手快,以创优精神、科技进步为动力,从容应对,把产业转型升级融入到科学发展观的实践活动中,致力于打造十大主导产业、十个特色产业基地和十条产业链,促使今年以来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一路看好,保持在全国县级市领先地位。若问昆山经济发展的经验何在?从产业转型升级层面上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提升电子产业为主导产业。昆山在打造10条主导产业链中,着重提升发展5条电子信息产业链。前几年通过招商选资、产业链招商,引进了一批国际著名的、能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的龙头企业,特别是2005年龙腾光电5代TFT-LCD生产线落户昆山后,投资9亿美元,带动总投资21亿美元20多个上下游配套项目,从而使昆山加速电子产业内部的产品升级、经济转型。连续两次在全国领跑。目前,龙飞光电、神舟电脑、康佳电视、海尔笔记本电脑、维信诺显示器等光电项目,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好多关键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实现了“982”国际市场最先进的模式,即98%的产品从零部件进来到成品交货只用2天时间完成,从而有力地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新品开发能力。为昆山调优主导产业、推进经济转型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其二,做强做大特色产业为优势产业。昆山构造的十大特色产业基地,既符合国家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又切合昆山实际,目前正在转化为优势产业,从后备的潜在力量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发展前景看好,持续增长潜力较大。昆山高新区是昆山经济发展中的“三大引擎”之一,2008年以来,面对金融危机,千方百计逆势而上,着力把高新区的特色产业转化为优势产业。他们以模具为特色的精密机械产业、以太阳能和风能为特色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以有机发光显示为特色的光电产业、以机器人为特色的数字装备产业、以小核酸为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人称“五虎将产业”,正在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弱变强。逐步成长为优势产业。

其三,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为新兴产业。昆山在前几年就确立“制造业立市。服务业强市”的发展理念,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实现比翼齐飞,并由“先进制造”向“研发创造”转变。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办公室”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成功地构筑了现代服务业的新高地。据统计资料显示,近5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8.5%,超过第二产业年均递增16,4%的发展速度。“短腿”逐步拉长,在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中每年增加1到2个百分点,较好地改变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状况。

三、昆山经济发展转型功利兼得

回顾改革开放30多年的历程,昆山经济发展转型与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一起推进。同时还推动社会结构转型和城乡居民收入结构转型,可以这样说,经济转型功利兼得,促进富民强市,既对国家作出了较大贡献,又使广大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首先,提高了实现“两个率先”的综合实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经济结构不断调整,产业结构不断转型,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使昆山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闯出了一条闻名海内外的富民强市的“昆山之路”。正因为如此,2008年昆山以占全国不到万分之一的土地、万分之五的人口,却吸聚了占全国千分之十七的到帐外资和九分之一的台资,实现了占全国千分之二十四的进出口总额,创造了占全国千分之五的GDP、千分之四点四的财政收入,不仅大大增强了昆山实现“两个率先”的经济综合实力,而且成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功典型。

其次,提高了城市竞争的核心能力。经济是一个城市的基础,也是城市竞争能力的核心所在。昆山经济结构的调整,三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在调整中前进,在前进中调整,调出成效,调出活力,调出城市竞争能力。通过调整,使昆山成为一个古朴经典与现代潮流相融合而同步发展的城市,不仅创造着经济发展的辉煌,而且展现出现代文明的魅力。正因为这样,昆山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国家宜居城市、国家村民自治模范市和国家科技创新模范城市等称号。尤其是通过“三年调整改造”、“三年技术创新”工程的实施,优化了所有制结构、资源配置、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继2005年昆山荣登全国百强县(市)之首、2006年率先在全国实现没有水份、群众认可、百姓得实惠的小康社会后,2008年在全国同类城市评比中获得综合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创新品牌能力等四项第一。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第三,提高了关注民生的协调功力。进人新世纪以来,昆山凭借一定的经济实力。从农村到城镇,先后实施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工作、家家有物业的“三有工程”,推进富民合作社、社区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合作社“三大合作社”建设,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拆迁户补偿、失地农民(失水渔民)补偿“五道保障”,使城乡居民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济,努力推进就业富民、创业富民、物业富民。更令人欣慰的是,由于昆山经济转型升级既早又快,在这次金融风波冲击下,经济依然保持平稳增长,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产业迅猛发展。形成了企业生根、产业升级、经济攀升、整体推进的格局,因而关闭停产的企业很少,不但没有出现大批裁员的风潮,而且企业用工总量逐步回升如故,这就彰显了经济转型的协调功力,也是最有成效地关注民生的关键所在。民生民利跟着产业走,产业振兴民生利益就高。以2008年为例,昆山1500亿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含外来人员)高达400多亿元,约占30%左右的大蛋糕切给了老百姓。据年报统计,昆山常住人口中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808元,比上年增长12.9%;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3887元,比上年增长13.1%,城乡居民收入之比为1.77:8,大大小于全国3.38:1、江苏2.54:1的收入差距;恩格尔系数农村为33.9%,城镇居民为35.5%,基尼系数城乡基本相同为0.3。基本消除了贫困;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人民对小康认可度达79.2%,社会治安满意度达96%以上,城乡人民过着殷实、富裕、安康的幸福生活。目前。全市人民正以矫健的步伐,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昆山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责任编辑:金雯

猜你喜欢

昆山转型经济
黄问琴与昆山腔传承考
《昆山记》版本初探
黄旙绰与昆山腔考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转型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江南“鱼米之乡”——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