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化农村改革发展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2009-11-09

群众 2009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土地园区土地

丁 一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我们江都市总体上已经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阶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努力跳出传统发展模式,在更高的起点谋划农民增收。从更宽的领域推动农民增收。用更新的机制促进农民增收,使农民收入的“平均数”,更好地体现“大多数”。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5220元,同比增长15.9%,呈现出农民增收持续化、收入结构多元化的良好态势。

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市场运作促增收。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这就赋予了农民土地可流转的权利。因此,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合理、有效、规范流动,不仅不会让农民失地、失利、失业,还可以让农民获得经营性、工资性和财产性等多重收入,权利和收益都能够得到有效保证。我市从建立统一的交易平台、服务体系和制度保障人手。创新农村土地流转机制,放大农民增收效应。一是构建服务网络。市一级成立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工作领导小组和管理办公室,负责乡镇土地流转交易的业务指导、监督管理、地价评估、纠纷调解等工作;镇一级组建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按照统一窗口设置、统一交易文本、统一工作流程的要求,承办土地流转交易的具体业务,今年上半年全市13个镇土地流转交易服务中心全部投入运营。村一级设立信息员,由村会计服务站站长或村委会主任兼任,及时收集掌握土地流转交易供需信息,协同做好有关业务工作。目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工作专兼职人员达295人,市、镇、村三级联动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服务网络有效运行。二是注重制度建设。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对照“不得改变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要求,对农村土地流转交易过程中的信息登记发布、地价评估、合同签订鉴证、合同仲裁等建章立制。启动实施农村土地流转储备制度、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竞标机制等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市场运行体系,促进农村土地市场规范运转。三是加强政策扶持。研究制订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流转交易工作的意见》、《江都市农村土地流转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农村土地流转的工作目标、基本原则、组织领导等作出明确规定。力争年内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突破20万亩,3~5年内,我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占耕地面积比重将超过50%,位居全省前列。

创新结构调整机制,优化产业升级促增收。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农业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不断转变农业增长方式,通过农业的增效。促进农村土地增值,推动农民加快增收步伐。一是特色化培育。依托花木、蔬菜、特水特经三大主导产业,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加快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步伐。目前花木和蔬菜产业已分别突破20万亩,高效农业比重上升到55%。预计3~5年内,高效农业比重将上升到65%。花木产业以省道淮江公路为主架构,建成苏中地区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蔬菜产业以省道安大公路为中轴线,建成45公里产业带,争当扬州打造“江苏寿光”主板块。特水特经产业形成里下河、沿运、沿江三大特水养殖区域,黄花草、小萝卜、猕猴桃三大特色经济作物板块。二是园区化带动。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大力实施农业园区带动工程,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市重点打造万亩高效农业园区,镇重点推进2000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村重点实施500亩以上高效农业基地,目前,全市已形成千亩以上园区50个,其中5000亩以上11个,万亩以上4个。三是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让农民更多地从加工、流通等环节获得收益。通过规划引导、要素倾斜、政策扶持等措施,我市已培育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下一步力争把超大集团小纪育苗中心建成全省最大的蔬菜种苗基地,阿波罗花木市场建成华东地区最大的苗木交易中心。

创新农村经营机制,发展三大合作促增收。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创新农村经营机制,才能优化农村生产关系,极大地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把发展农村三大合作作为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农村经营机制、优化农村生产关系的重要抓手,典型示范,全面推进,让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东,加快农业持续增效、农民稳定增收。一是在合作主体上求突破。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科技人员、返乡创业农民等各类主体,牵头创办、领办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扩大覆盖面。引导同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以及分散经营的专业大户跨区域组建合作组织,扩大规模,形成优势;依托高效农业产业基础,重点发展1000亩以上的土地股份合作,推动土地规模经营;大力推进集体净资产10万元以上的组、50万以上的村组建社区股份合作社,确保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二是在利益分配上求突破。针对目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有保底无分红”的现象,积极推广扬州市小康示范村——渌洋湖土地股份合作的成功经验,培植典型、样板示范,由单一的租赁型经营向参股经营、合作经营和自主经营等形式转变,构建起稳定的农民股权收益增长机制。三是在引导规范上求突破。按照“扩面、拓展、规范、提升、扶持”的总体要求,以推进工商注册登记为重点,进一步规范合作经济组织的内部运行机制。力争到年底,全市“三大合作”组织总数突破600个,参加各类合作组织的农户占总农户的50%以上,合作组织工商登记率达50%以上。

创新农民培训机制。依靠创业就业促增收。转移农民、减少农民是增加农民非农产业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根本途径。近年来,我市针对人多地少的实际。积极推动农民创业、就业,让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释放出来。不断增加农民工资性、经营性收人比重。一是实施“双业联动”工程。采取政策引导等综合措施,鼓励高收入户(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占全市农户的5%左右)“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带领低收入户(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占全市农户的3.5%左右)创业、就业,形成“家家忙赚钱、人人多收益”的局面。到去年底,已累计引导6200户农户率先创业、“二次创业”。二是拓展转移就业空间。积极引导农民改变种植习惯。加快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变,带动农民转移就业;大力培育市、镇两级重点高效农业园区,鼓励农民进园打工;加快专业市场建设,引导农民承包、租赁或务工;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增加就业岗位,变传统农民为产业工人。目前,全市已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28.2万人。三是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大力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和农业实用技术等培训工程,重点加强农业实用技术人才、乡镇工业技能人才、农村服务业人才培训,提高农民就业、创业本领。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8.2万人次。

创新为农服务机制,强化政策保障促增收。我市通过强有力的服务保障。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一是实行财政补贴。相继出台了高效农业、三大合作、土地流转交易、农机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加大财政资金对农业农村的投入力度。二是注重激励引导。通过提高政治待遇等方式,激励引导各镇做大园区规模,促进高效农业快速发展。我市明确规定园区规模达5000亩的镇设立副科级建制的管理办公室,园区规模达10000亩的镇,设立正科级建制的管理办公室。以此调动各镇发展高效规模农业的积极性。三是创新金融服务。在全省较早地成立了民营农业担保公司,帮助农民争取小额贷款,引导金融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展。目前,该担保公司已累计向农民提供担保2亿多元。注册资本金1亿元的江都永利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已于7月24日开业,仅一个月时间即发放贷款2000多万元。力争到今年底,我市再发展市级农业担保公司1~2家,担保能力8~10亿元,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注入源头活水。

责任编辑:陈伟龄

猜你喜欢

农村土地园区土地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我爱这土地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健全机制推动农村土地确权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