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建设幸福家园的先行区
2009-11-09蔡炯
蔡 炯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从本地实际出发,不断探索符合发展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反映地方特色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路子。近几年来,我们江阴市澄江街道致力开展“清洁家园、创智基地、文明古邑、幸福之都”实践活动,以此带动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优化、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努力把澄江建设成“幸福江阴”的先行区和共享区。
一、以建设“清洁家园”为途径,努力在提高生活品质上实现新突破。
为提高市民的生活品质,澄江街道围绕建设“清洁家园”,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突破口,不断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建设。一是增强市民环境保护意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营造“爱国爱家爱自己,为你为他为自己,,的生态意识氛围,广泛开展环保诚信教育等系列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绿色的生产生活方式,切实提高市民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建设生态文明的新风尚。二是加大节能减排推进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决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确保全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5%。强化“河长制”考核,巩固河道整治成效,扎实开展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试点工作,继续加快管网建设和接管纳污进度。提高环境综合整治水平。三是高标准推进环境综合整治“150天行动计划”,继续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加快推进绿色家园示范村创建。
二、以建设“创智澄江”为载体,努力在转型发展上实现新突破。
从澄江的自身优势和实际情况出发,建设“创智澄江”,必须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建成一个创智园区。以一批高新技术项目为牵引,建成高新技术产业技术研究中心集群的“创智园区”。二是集聚一个科研机构群落。鼓励企业单独或与国内外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联合建立以高新技术开发和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并积极鼓励企业申报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技术中心)o三是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企业。积极促进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应用、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领域的技术进步。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建设,支持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四是打造一批自主品牌。鼓励发明创造,鼓励企业积极申报专利、商标、版权等知识产权,加大对获得国内外授权的发明专利和对行业产生重大影响的行业标准制订的财政资助力度。五是培育一批专业人才。推进人才强街道战略,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人才培养和投入机制。
三、以建设“文明古邑”为前提,努力在塑造人文精神上实现新突破。
澄江文化作为一种区域性文化,独具个性,是澄江经济和社会久盛不衰的精神源泉。近年来,澄江的发展一直走在江阴市前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丰厚的文化积淀,得益于澄江文化的精神动力。目前,澄江街道着力加快“文明古邑”建设,把文化体现在城市建设发展的各个领域,提升城市文化实力。一是着力保护文化遗产。对钱土纱业公所、刘氏(刘墉)大院、学政公园等历史文化遗产加以整理修缮、开发利用、宣传包装,努力使城市建设、旅游开发与遗产保护相得益彰。保护和传承好澄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放大澄江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二是着力打造文化精品。城市规划建设中充分融入文化元素,彰显澄江深厚的人文底蕴,建设一批具有文化气息的城市小品建筑,使城市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貌相映成趣。三是着力创新文化机制。采用政府购买服务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实施“幸福进万家·文化欢乐行”、“欢乐夜晚·品味幸福”和“一二三”读书工程等三大文化惠民工程,拓展城市特色文化载体。探索夜晚文化活动的长效机制,引导社会企事业单位参与发展夜晚文化。活跃城市文化氛围。
四、以建设“幸福之都”为核心,努力在巩固社会和谐上实现新突破。
澄江街道围绕“富民惠民、乐民安民”,加快建设“幸福之都”。一是让群众在就业保障中持续增收。不断加快就业保障一体化步伐,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群众增收。完善统筹就业体系,积极整合公共就业服务资源,完善就业服务网络,努力实现全社会充分就业。切实抓好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素质和就业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拓展社会保障覆盖面,鼓励农村居民通过参加城保途径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提升农村居民医疗保障水平。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慈善事业。积极培育各种慈善类民间组织,健全社会公共救助体系。二是让群众在强智健体中提升素质。着眼于提高人口素质和构建和谐社会,统筹协调各项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策应城区教育布局调整。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切实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健全覆盖城乡、人人享有的基本卫生保障制度。配合实施“百名医生进社区”、“幸福江阴健康行”活动,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既方便就医,更满意就医。三是让群众在安定和谐中感受幸福。千方百计落实“维稳定”的各项举措,积极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努力打造安居乐业的和谐环境。深化平安创建,扎实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继续加大技防建设力度,维护社会稳定大局。切实加强社会公共管理,建立健全公共危机预警体系和应急处置机制,强化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健全调解机制。依托大接访、大调解平台。有效整合维稳资源,健全社会舆论汇集处理机制和“联动式”接访处访机制,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切实倾听群众呼声,为民排忧解难。完善党政领导下访工作机制,切实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加大突出信访问题专项办理力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不断提高社会满意度。
责任编辑: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