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持创业就业 促进农民致富

2009-11-09刘成文

群众 2009年10期
关键词:全县农民农村

刘成文 胡 涛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近年来,我们东海县委、县政府把抓好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进其创业就业作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切入点,力争使农村零转移家庭至少有一人创业就业,全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潜能不断得到激发,创业就业的氛围日益浓厚,农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明确农民创业就业的方向

近年来我县富余劳动力创业的势头较好。成效也比较明显。截至今年8月份,全县个体工商户已累计超过2万户,注册资本达到6亿元;企业累计达到4000家,注册资本达到80亿元;农村经纪人6048户,业务总量突破15亿元。仅2008年,全县新增个体工商户4599户,注册资本2.7亿元;新注册企业677家,注册资本19.02亿元;新增农村经纪人840户。但是,由于去年以来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全县农村剩余劳动力9.3万人中尚有7.5万人需要就业;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2万人,其中绝大多数有就业愿望,这样,全县就有近9万人需要就业,而目前全县企业用工需求只有5000人左右,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因此,必须根据地方实际,选准方向,才能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工作取得实效。

围绕支柱产业创业就业。石英加工业是东海的支柱产业之一。过去由于许多这类小企业生产技术不高、粗放式经营,造成东海硅资源的严重浪费。为此。我县对石英砂企业进行了集中整治,在引导群众创业方面,每年专门拨出600万元科研经费。鼓励群众在投资石英加工企业方面进行自主创新创业,培树了一批农民自主创业典型,带动了周边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围绕农业产化创业就业。依托现有农副产品精细加工企业,立足优质稻米、设施蔬菜、规模养殖、花卉果品等优势资源,积极培育种养大户,引导和扶持农民创办经济实体。现代大型农业企业集团温氏集团在我县落户,带动周边1万余名农民从事养鸡、养猪、水产养殖,促进了农民就业致富。

围绕现代服务业创业就业。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努力打造农家一日游、农家乐等一些品牌,让更多的创业者融入新兴旅游产业。大力发展城市新兴产业,把城市建设管理与发展城市产业结合起来,广泛启动民间资本,参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社区管理和公用事业,大力发展信息咨询、社会中介、连锁配送、家政服务、物业管理、商贸流通等一批短平快项目,并使这些项目成为容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新的重要渠道。

拓宽农民创业就业的途径

对我县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潜力的劳动者,县委、县政府都想办法提供各种形式的扶持,让他们想创业、能创业、创成业,努力拓宽农民创业就业的途径,让农民增收致富拥有更多的选择。

鼓励富余劳动力外出创业。“要想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县委、县政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破除农民固守土地、小富即安狭隘思想和陈旧观念的基础上,全县上下坚持把劳务输出当作农村工作的大事来抓,积极鼓励农民特别是青壮年农民到发达城市打工,学习先进技术,提升自身素质,我县劳务经济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在高峰时,全县外出务工人员超过26万人,其中在外劳务人员达18.8万人(境外劳务人员1.3万人),县内就地转移7.5万人,年均实现劳务收入15亿元。

鼓励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目前全县共有26万人在外打工,他们在打工过程中掌握了一定的劳动技能,有的已进入“白领阶层”,积累了一定的资本。具有了一定的技术、信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县委、县政府通过政策鼓励、资金支持等多种途径。让这一群体与外来投资者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利用自己的勤劳所得投资办企业,使“打工潮”向“创业潮”转变。农民陈钦瑞外出务工10年。去年返乡建造饲料厂,不仅自己致富,还带动了150人就业;身残志坚的王彩霞,创建天鑫服饰有限公司,吸纳了400名劳动力就业。

鼓励没有安置的大中专毕业生、退转军人自主创业。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完善扶持大中专毕业生创业政策,加强对大中专毕业生的创业培训和信息服务。筹集资金设立“高校毕业生创业基金”,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东海自主创业。加大对退转军人创业的关心和扶持力度,认真完善和落实退转军人自谋职业补助金制度。鼓励和引导他们发挥所学专长,自主创办各种经营实体,使他们成长为我县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鼓励有知识有文化的“乡土人才”依托科技创业。科技人员和“乡土人才”只有大胆投身创业。才能创造更大的业绩、实现更大的价值。县委、县政府鼓励和支持本地科技人员运用自有专利、专有技术等科技成果创办各类民营企业、建设技术孵化基地。使技术专长尽快转化为创业项目,依托科技优势形成本地产业新的核心竞争力,培育本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鼓励园区、市场吸纳农民就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托工业园区加速劳动力资源集聚,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变为工人。县开发区已拥有投产和在建企业308家,其中外资企业70家。企业用工仅本地农民就有6.2万人,年均工资达到1.8万元。此外,我县的水晶市场共带动10万多人从事水晶开采、加工、销售,人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

强化农民创业就业的政策保障

推进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促其增收致富,抓好落实是关键。我县上下联动。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形成了鼓励创业、支持创业、共同创业的良好环境。

强化宣传发动。充分发挥宣传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舆论媒体和宣传阵地,大张旗鼓地宣传推进全民创业就业的重大意义和鼓励扶持全民创业就业的政策措施,宣传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创业典型及事迹,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创业舆论氛围。

优化创业环境。坚持从大局出发。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不断创新服务理念、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服务手段。工商、公安、国土、规划、建设、劳动、物价、卫生、环保、城管等部门对创业者在办理证照时简化手续,涉及收费的,能免则免,能减则减,能缓则缓。县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残联等组织充分发挥自身的特色优势开展系列活动。建立健全具有群众团体组织特色的工作机制。同时,县委、县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优化发展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对破坏创业环境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环境的优化,使我县日益成为本地群众自主创业的热土和海内外企业客商青睐的投资热土。

积极搭建平台。不断加强载体建设。集中力量支持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人员创办项目、兴办企业。县开发区东区、西区和岗埠新经济创业园建立创业孵化基地。搞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加快建设标准厂房。为科技创业者提供了理想的生产经营场所。乡镇(场)依托工业集中区规划出富余劳动力创业示范街和创业示范村(社区),引导创业者集聚发展,有的示范街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品牌。

强化创业就业培训。完善培训体系。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职业技校与民营企业联手探索“企业下定单、学校出菜单”的实用型人才培养途径。把大批“体力型”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转化为“技能型”产业工人,为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同时在各乡镇建立20多个农民培训基地,让务工人员随到随学,增强创业技能。目前。全县已累计培训农村劳动力8万多人。

狠抓责任落实。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干部能否抓好创业就业环境、创业就业政策,新增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现代设施农业规模、现代家庭农庄等作为考核重点,采取平时跟踪督查、年中检查、年末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及时通报工作进展情况和考评结果。严格落实奖惩,对成绩突出的服务部门和单位予以表彰奖励,对成绩突出的领导干部予以优先任用,对无所作为、工作平庸的予以通报批评,在全县上下形成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创业就业的强大合力。

责任编辑:尤健

猜你喜欢

全县农民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四十年巨变数字看发展
金沙县召开2014年全县关工委工作推进会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