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产权制度与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2009-11-06钟武强卢荣秋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09年5期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民营企业

钟武强 卢荣秋

摘要:产权关系决定着劳动关系的性质和特点,单一的资本产权及由此所形成的生产关系是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根本原因。调整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关键在于突破原有单一的资本产权制度,建立和完善全体生产要素所有者联合体与劳动者集体联合体有机结合的联合产权制度,形成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共享民营企业经济发展成果的机制。

关键词:联合产权制度;民营企业;劳动者产权;和谐劳动关系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217(2009)05—0122—03

2008年民营经济占我国GDP比重约65%。随着民营经济自身的不断壮大发展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民营经济资本化经营所形成的劳动关系不和谐因素明显增加,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成了当代民营企业治理乃至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一、联合产权制度的演变

产权是人与人之间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为核心的生产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产权制度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和发展水平决定的,随着生产力的整体发展和生产力各要素地位和作用在不同历史阶段的演变,人与人之间的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随着物质经济向知识经济的不断过渡,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所强调的单一资本产权已经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制度性障碍,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建立与生产力各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同构的产权关系和产权制度。在当代世界生产力整体性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处于统治地位,所以,在研究当代民营企业产权问题时还不能简单地排斥资本关系和资本产权,同时,更应看到资本产权并不代表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演变的唯一发展方向。在知识经济时代,除了传统的资本因素之外,科技进步和素质日益提高的劳动者在生产力要素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示出来,与之相适应,要求建立一种既能提升科技工作者和劳动者在企业产权制度中的地位、作用和剩余产品分配中的份额,又能兼顾资本要素所有者利益的联合产权制度。所谓联合产权制度,是指生产要素所有者联合体与劳动者联合体有机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系。生产要素所有者联合体包括劳动力要素所有者、资本要素所有者、知识要素所有者、技术要素所有者、管理要素所有者等。生产要素所有者联合产权是指全体要素所有者对企业资产所享有的权益,要素所有者凭借其所有权参与企业剩余产品的分配。要素所有者联合体的管理机构是董事会,其代表是由全体股东选举产生。劳动者联合产权,是指劳动者集体对企业资产所享有的权益,劳动者联合起来集体占有、支配、管理企业生产要素,并同时参与企业剩余产品的分配。劳动者的管理机构是自组织性质的企业劳动管理委员会,其代表由全体劳动者民主选举产生。

根据马克思所揭示的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和生产力各要素地位转化的发展规律,结合上个世纪80年代湖南长沙民族乐器厂、五一文公司等单位泛股份制的实践,刘桂斌(1989)提出了联合产权理论,以解决我国企业向知识经济过渡时期资本要素所有者和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之间矛盾关系。这一理论框架为知识经济时代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约3~7年。据有关资料统计,民营企业人才流失率接近50%,部分企业甚至超过7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企业存在一定的破产率和人才流动率是正常的,但民营企业平均寿命过短和人才流动率超过了正常的限度(15%以下),既是对企业生产力的破坏,同时也造成社会资源的巨大浪费。造成我国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很多,如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不强、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理念、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民营企业领导素质不高、员工的权益意识不强等。但这只是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一些表面现象,没有触及到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源头。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是由企业具体的管理制度、组织制度、薪酬制度等直接引起的,而这些制度只是企业核心理念的条例化,核心理念又是由人们对民营企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认识、理解和觉悟所形成的,所以,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上述原因,当代民营企业劳动关系不和谐的实质是单一资本产权及由此所形成的企业生产关系,是资本雇佣劳动这一核心价值的产物,产权关系决定劳动关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经济关系所涉及到的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阶级关系和利益的承担者。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三、联合产权制度与民营企业劳动关系治理

1.重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制度基础

联合产权理论不同于一般的资本产权理论,也不同于一般的职工持股或分享理论,它强调的是产权分置,即从整体的角度重新分配企业的产权份额。资本产权的实质是资本创造价值,一切只有资本化,才有前途,由此形成资本拜物教。联合产权理论提出从产权分置的角度来重新建构生产要素所有者和劳动者之间的企业产权关系。这既是一种产权制度,又是一种现代的分配制度。它把分配过程从过去的市场契约性工资分配深入到产权分配,形成一种不同于劳动者仅限于市场契约性“工资收入”的雇佣劳动的分配制度,确保劳动者本来就应该具有的基本权益,有权参与自己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配及民营企业的管理过程,为企业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一旦产权分配成为民营企业分配制度的一项主要内容,一种全新的具有刚性的现代分配制度就诞生了。

从价值分配到资本所有权分配,再从资本所有权分配到产权分配,这是从简单商品经济时代到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时代,再从资本主义经济时代到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交换关系的发展规律。在以小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中,人们遵循等价交换的规律;在典型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表面上等价的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规律演变成为资本主义所有制占有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步瓦解的过程中,资本主义所有制占有规律逐步演变成产权分置规律,按生产力各要素在生产力体系中地位的转化确认产权的相应份额。资本要素所有者之所以还拥有产权分置的份额,并不是因为资本创造了商品的价值,而是资本关系的历史作用还没有最后枯萎;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能拥有产权分置的份额,却正是因为劳动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在向知识经济过渡的时期,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关键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要素地位转化的客观规律,建立并完善联合产权制度。

2.充分发挥民营企业集体生产力的作用

联合产权制度确立了民营企业员工的产权分置的地位之后,为资本要素所有者和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共同形成“企业命运共同体”铺垫了制度基础。只是处于“打工”地位的劳动者,对他来说,工作还只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是一种与自己对立的异己力量,不可能充分激发劳动者的创造性

和潜能,劳动者亦不可能享受到劳动的快乐和情趣。联合产权制度有助于改变这种异化关系,建立起一种相对和谐的劳动关系。

随着生产社会化不断地从传统工业化向信息化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生产商品的劳动日益成为一种以知识为基础的集体力的劳动,民营企业的生产力日益表现为一种以知识化、信息化为基础的集体生产力。和传统的工业革命时期相比,知识经济时代劳动者的劳动形态、劳动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产过程的整体性和劳动者个人的独立性同时增强。联合产权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要素所有者和知识劳动者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个共同点上求同存异,从整体到局部进行整合,各自留有一定的余地,形成一种有利于民营企业延续、有利于劳动者个体潜能和集体生产力充分发挥的产权制度体系。

3.构建以和谐劳动关系为核心的民营企业文化

由于对资本产权的迷信与执着,不少民营企业形成一种表面上和谐实际上紧张、对立甚至对抗的劳动关系,这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巨大隐性破坏力。一方面不珍惜现有的员工,另一方面又感叹人才难找、班子难带、听话的不能干、能干的不听话,形成一种找不到人、管不好人、用不对人、留不住人的窘境,造成企业文化、企业管理制度、人才三者之间的恶性循环。一种成熟的市场经济中,一定会存在着挑选和使用优秀人才的机制,奇怪的是,我国不少民营企业却存在着一种淘汰优秀人才的机制,更重要的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还没有找到形成这种用人悖论的原因所在。联合产权理论则是打开了这一扇神秘大门。只有遵循当代民营企业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实行资本要素所有者和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产权分置的联合产权制度,并以此为核心构建民营企业文化,共享企业发展成果,才有可能留住真正为企业长远发展着想并全力以赴工作的管理者和员工。

四、推进联合产权制度建设,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后现代民营企业管理模式

一切企业管理制度都是以调整企业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性质为宗旨。如果一味地去追求所谓的执行力、竞争力、企业排名等,那都将是舍本逐末。19世纪20年代初,山西平遥商帮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成功地创建了“出资者为银股,出力者为身股”的票号管理制度。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最早运用联合产权制度的范例。出资者即资本所有者,出力者即为劳动者——管理者和员工;所有票号中的总股份中,往往是身股的份额多于银股的份额,如日升昌票号身股的份额占总股份的57%,百通票号身股的份额占总股份的67%。在票号里的劳资关系、劳动关系都非常和谐,所有人号的人由于号规严格,都能自爱,加上号内道德陶冶,故舞弊之事,百年不遇。在上世纪50年代的初级合作社的实践中,也采取劳动力入股的管理模式,很好地协调了劳资关系和劳动关系。

刘桂斌(2007)认为,我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经历以强调资本产权明晰为主导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之后,都会历史性地进入以联合产权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企业管理制度改革阶段。因为,这种制度强调以知识劳动者为代表的劳动者阶层的权益,与现代企业制度所强调的资本产权所有者利益有显著的性质差异,故称之为后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在联合产权制度基础上的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将是构建我国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痛苦而光明的选择。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五条成功经验[N],人民政协报,2008—05—09。

[2]刘桂斌,产权经济学新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马克思,资本论[M],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4]张正明,邓泉,平遥票号商[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7。

[5]王常柏,论民营企业治理机制转型中政府存在的角色定位与功能[J],现代财经,2007,(10):84—88。

猜你喜欢

和谐劳动关系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研究综述
论工会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价值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企业劳动争议预防调解机制的完善措施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民营企业组建关工委的探索
论民营企业创新的载体
民营企业关工委“五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