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刘谦,我不信
2009-11-04李蕾
李 蕾
春节晚会火了两个人,一个是小沈阳,一个是刘谦。现在出现了一系列的现象,被称为“小沈阳现象”和“刘谦现象”。拿刘谦来说吧!好多网友在网上组成了一个小部落,他们专门破解刘谦的魔术,这个部落的名字叫“告诉刘谦我不信”。一起来讨论。
时间:2009年4月10日
嘉宾:马未都(民间收藏家)
郑亚旗(《皮皮鲁》杂志总编)
李蕾:亚旗认识刘谦吗?
帮亚旗:去年八九月份的时候,我父亲的《童话大王》杂志,安排采访过一次刘谦,他当时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一个戴黑框眼镜,特别阳光的大男孩。后来刘谦火了,我在网上一看。他的样子已经变了,穿得特别华丽,头发也梳得油光锃亮的。
凉水一样可以沏茶!
李蕾:您觉得他有魅力吗?
马未都:我觉得他的表演有别于一般的魔术表演。后者都比较装腔作势,尤其像过去大卫·科波菲尔来的时候,他是做一种大型的魔术,比如把飞机变没了,把自由女神变没了,这种大型魔术是跟观众有距离的。你只是觉得这个很神奇,但是距离你非常远。
早期魔术中,有很多今天严格说起来都不叫魔术。魔术师直接下到观众那儿,那时候观众看魔术都穿正装,戴一个礼帽,魔术师就把他的礼帽拿下来,把一壶水就浇到这帽子里,然后他变了一会儿,还给观众时帽子是干的,所以大家都觉得特别神奇。实际上,他浇出来的是液态的一种可汽化物质,比如说液态氮(李:它只是看着像水)。一会儿它还不冒烟,直接就挥发了,你也看不见。这就是一个科技的结果,只是当时的人科技水平有限,今天也是这样,每个人的科技水平都是非常有限的,对你未知的世界,很容易被蒙混过去。
但问题是,刘谦做的很多事儿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的常识无法解释这件事,所以就让大家觉得很新奇。
李蕾:好多女生就说,一看见刘谦那个眼睛放电就受不了了,谁知道他是怎么变出来的,根本没关心。比如在一些酒吧、吃饭的场合,现在常常就会看到,像亚旗这个年纪的人,突然之间就拿出一小道具来,变魔术。
郑亚旗:去年我就开始发现了。我身边这些跟我同龄的男孩,他们学魔术,主要目的是泡姑娘。
李蕾:我看过一段刘谦之前的录像,到苹果摊上去给人家变魔术,拿一苹果,“啪”掰开。里面出现一小纸条儿,打开一看,“恭喜您中奖了。索尼17时彩电”,他就跟人家摊主说:“你欠我一彩电,你得给我。”然后那老板就急了,打电话给供应商说:“怎么搞的,我卖这么多年苹果了,你从来没告诉我,这还能中彩电啊?”
马未都:魔术有很多道理,其实说穿了就特简单。因为我们的思维模式都是被固定化的,从小所受的教育,包括生活常识都是固定的。比如说水是热的才能沏茶,这是一个常识吧?其实凉水一样可以沏茶,找一个很好的乌龙茶,用凉水泡上,然后搁到冰箱里,第二天那个茶非常好喝。但是我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认为都是热水沏茶。我们可以随意做这种试验,比如我问这是什么?(李:杯子。)你肯定会这样说,所有人都是这个说法。但我可以说这是陶瓷,或者是一个容器。魔术就是越过这个杯子,说的是另外一件事儿。
干什么都得有想象力
李蕾:我看过一个故事,说有一条蛇,把自己盘成一个圆圈问过路的小孩,这是什么?那个小孩说,这是曲奇饼干。蛇把这个小孩吃掉了。它又把自己拉成一个横,放在这儿,问另一个小孩说,这是什么?小孩说,这是绳子。它把这个小孩又吃掉了。后来它把自己摆成一个扭曲的S,再问小孩这是什么,那小孩说这是蛇。
马未都:他如果说这是午餐,一定是广东人。每个人想法是不一样的,像广东人,他很喜爱吃蛇,可能他的第一反应是,有这蛇我午餐有了,晚餐也有了。人和人的社会背景不同,或者说受教育的程度不一的时候,对东西的反应不一样。但是这个故事不说明问题,因为小孩在没接受教育之前或许是这样,一旦接受教育,他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蛇,这个不应该有歧义,这个蛇盘成任何一个形状,(郑:它都是蛇。李:透过现象看本质啊。)然后再说它可能是什么,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郑亚旗:你说的是一个说明想象力的故事。我知道一个真事儿,一个美国妇女带着她上幼儿园的孩子上了公共汽车。孩子看到马路对面一个大广告牌中间有个圈,就跟他妈特自豪地说:“我知道这是什么。”他妈就问:“这是什么?”这孩子说这是个圈,这当妈的当时就吓得不行了,就问孩子:“是谁告诉你的?”孩子说是幼儿园老师。这家长就把幼儿园给告了,幼儿园最后赔了她几十万美金。家长的理由是,我的孩子在这个年龄,你不应该告诉他那是圈,他应该对这个圈充满想象,它可能是月亮,可以是饼,可能是轮子,但是你在这个时候告诉他是圈了,他所有关于这个圈的想象都没了。
郑亚旗:其实干什么都得有想象力。中国现在为什么整个是个制造的国家,不管是衣服也好,车也好,大部分是在给人提供劳动力?我觉得这个跟中国人缺乏想象力有很大关系,中国人普遍缺乏想象力。
李蕾:为什么我们没有想象力?想象力可以制约很多东西。马未都先生,在您的那个行当里头,收藏要是没有想象力,是不是也很糟糕啊?
马未都:这得遏制点想象力。因为想象过分了也不行,想象着国宝全到你家里来了,这种人太多了。
李蕾:我们听过一个故事,一个7岁的美国小孩告诉他妈妈,想要到月球去。然后他妈妈的答案是:“好啊,但是你不要忘了回来吃晚饭。”这个人是谁呢,就是阿姆斯特朗。如果是中国的父母或老师,可能会跟他说:“别做梦了,你老老实实在地球上待着。”
邦亚旗:他们会说:“你别做梦了,赶快学奥数去吧。”
马未都:中国的肯定是这样。
李蕾:我们小时候经常要写一个作文就是《我的理想》。我是最不怕写作文的,结果就这个《我的理想》,是我印象中最为惨痛的一次。我先写我的理想是要当一个卖烤红薯的,我觉得那个炉子特暖和,然后老师就说,你这理想不高尚,你得高尚。我说那怎么叫高尚,老师说要当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或者老师。这都不是我喜欢的,我得重新立理想。我说我要当一个潜水员,然后潜到海里去,看那些生物什么样,找找有没有美人鱼。那作文写得挺长的,我觉得写得特好。最后老师批下来一行批语说:“理想不等于幻想。”
郑亚旗:老郑(即郑渊洁,儿童文学作家,郑亚旗的父亲)也写过这样的作文,他当时为了尝试能否与众不同,写他想当掏粪工。写完以后,这篇文章居然被老师推荐到校刊上发表了,他从那时候就认为,他写的东西是全世界最好的,因为他从来都是被老师骂,然后老师因为这篇作文把他叫到台上去,当着他最喜欢的女同学的面,跟他说,你的这个作文发表了,别人得花两毛钱买校刊,因为登了你的文章可以给你两本。这也证明,郑渊洁遇到这老师太重要了。
李蕾:结果就被鼓励成一作家了。我看马未都的博客,就写了一句话,说刘谦的魔术是一种魅术。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有魅力,但是这个魅字怎么来呢?
马未都:作为一个成功者,首先概念非常重要,刘谦让所有人都相信他,他是一个魔术师,他反而变得比别人轻松,这使他的魅力可以展现。比如我说我会变魔术,你们肯定不信,但我确实会,我小时候就是一个刘谦,我也能变魔术。首先你要相信我,你死不相信我,那我这事儿就不能做。刘谦表演魔术不也这个距离嘛,问题是他所有的事儿都这么简单,没有什么复杂的,你知道了就简单,你不知道就特别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