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方音乐教育思想比较及启示

2009-11-04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音乐学校教育

王 丹

在当前以素质教育为主旋律的基础教育改革中,音乐教育是学生索质教育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然而,在我国音乐教育的科学研究方面却进行得比较缓慢,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比较当代中外音乐教育思想及目标,找出差距,从而借鉴和改进我们的音乐教育。

一、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观

所谓教育观,是指人们对教育的功能作用、教与学的关系以及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与地位等问题的观点和看法。教育观左右教师的教学活动,影响人才培养质量。而学校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反映音乐教育界对音乐教育本质、功能、任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

美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始于1938年。新世纪美国学校音乐教育观的主要内容是:1、将音乐教育的价值上升为人类交流,增进世界各民族之间相互了解的一种有力形式。2、超越学科本位,把音乐教育视为多种文化的结合体。学校音乐教育不是把音乐自身的知识和技能体系放在首位,而是把音乐的学习看作是对广义学习过程的学习,通过学习音乐让学生了解学习的过程,学会学习的方法。

在日本,最能代表日本音乐教育思想的是日本教育家、小提琴家铃木镇一。他的音乐教育思想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音乐启迪心灵的作用。2、铃木认为能力不是天生固有的,任何孩子都可以培养成为有高度才能的人。3、他认为开发孩子在音乐方面的能力,使之达到最高水平,则孩子其他方面也不会差;4、铃木还强调应在孩子一出生时就开始早期教育,早学是发展小孩子特殊才能的第一条件,假如在小孩出生后就进行正确的教育,那么以后的发展是不可估量的。

德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的欧洲国家。重视音乐教育的文化传统使德国成为学校音乐教育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自80年代以来,德国的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改观。除了延续和发展以往的“在音乐中教学”、“听力教育”、“综合美的教育”等,还表现为:l、音乐教育中的文化观点。将音乐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把学校音乐教学作为愉快的学科来认识和对待,去研究音乐的规律性,并利用这种规律性来认识和揭示音乐,去开展音乐教学活动。2、音乐教育研究的多样性。提倡学生积极参加音乐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音乐和认识音乐的教学方法。

二、西方国家的音乐人才观和质量观

所谓人才观是指人们对培养什么样人的认识和看法,是教育思想的核心问题。它反映的是社会对人才质量的基本要求。表现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标准。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建设一种生机勃勃的音乐文化和一代经过启蒙的音乐观众。这个目标也就是通过对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教育造就一个能够促进音乐艺术进步和繁荣的社会。在整个社会的音乐文化发展过程中,音乐教育是成为音乐事业得以良性运转韵关键动力。日本战前的音乐教育的目的在于教化,“德育”是音乐教育实施的主要目标,通过“唱歌”的方式,透过歌词进行道德教育。而战后的日本音乐教会理念犹存,只不过已经转化为通过音乐教育实现“美育”的目的,强调“表现主义”。德国的学校音乐教育发展到60年代后期,就总体目标而言,音乐教育的目标已经逐步从“面向艺术作品”过渡到“引进到音乐文化之中”。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一的通过学习音乐进行道德教育,而是通过课堂学习音乐,创造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判断、自己决定的生活氛围,让学生能积极、广泛地参与到音乐文化中。培养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主动性,培养学生探索和研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培养对音乐和音乐生活的认知性的理解。

三、西方国家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及方法

所谓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与教育观念指导下由教育对象、目标、内容、方法、途径、质量评价标准等要素构成并且集中体现为教育教学模式的相对稳定的教育教学组织过程的总称。

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的众多模式中,如下几种占有主导地位:即奥尔夫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和综合音乐感教学法等等。上述几种音乐教育模式虽多系外来的,但由于与美国的实际结合紧密,早已被兼容、吸收成为美国音乐教育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应当把它们看作是美国式的音乐教育模式。在美国学校音乐教育中始终贯穿着一种主题——“创造”。他们认为以创造为主题的音乐教育模式必定是鼓励学生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探索、创新的模式,而决不是要学生只作被动地模仿的模式。日本战后的音乐教育课程体现为多样化,各级各类学校并不严格遵守政府颁发的指令,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在以下三个方面是一致的:1、对音乐作品构成要素的学习和了解。2、对学习经验的重视。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日本在音乐教学方法方面,从开始由老师主导的教学转向对学生自发性的学习兴趣的培养。日本的音乐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还扩展到课外音乐活动,同时,它还十分强调“音乐欣赏”在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艺术享受和身心愉悦中、充满兴趣地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巧。德国学校音乐教育同时包含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两个方丽。在课堂教学中,音乐作为普通学校的必修课,除了课时的保证以外,主要通过以下两点来得以加强:一是音乐教师任教资格的严格规定。二是音乐教学内容的改革与教学方法的不断探索。在德国新的教学大纲中,教学内容扩展了,单纯的机械性练习大体为美学意识和音乐固有的情感优点所取代,多年来以唱歌为中心的音乐教学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多方面的音乐欣赏及创造音乐能力的培养。德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课外活动——即学校音乐生活,相当数量的学校中全校有一半学生参加了学校的乐团、合唱团、课外活动小组的音乐活动。学校音乐生活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也不仅仅是培养少数的音乐人才,学校音乐生活所创造的全体师生及全体社会参与其中的文化氛围,事实上展现了德国音乐教育更广泛的目标。

四、对我国音乐教学的启示

1在音乐思想理念方面需要完善与深化

西方国家很早就把“美育”、“创造”等主题融入了音乐教育中,而我国在近年来才把美育正式列入了我国的教育方针,强调作为实施美育重要内容和途径的音乐教育的地位举足轻重,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思想中,“美育”、“创造”等思想也缺乏明确的、巩固的位置和具体的教学措施,对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还需扩展和丰富。

2.在音乐教育目标方面以培养教育人为目的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没有音乐的人是不完全的人,这在上述各国的音乐教育中都强调了这一点。还有一点就是,在其他各国的音乐教育中,技巧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我国往往是把音乐教育认为是一种技能训练,没有使学生充分感受与积累音乐经验。其实鼓励学生创新、独立思考才是音乐教育的真谛。音乐教育的对象也不应单是学生,而应是社会上每一个人,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目的的。

3.在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方面要注重学习借鉴、综合创新

要创造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方法。从各国的教育情况来看,各具特色,但也有相互吸收的痕迹,比如美国,实际就是在融合了各类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有本国特色的教育模式。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发展是有其自身的规律,我们不可排斥他人的经验,闭门造车,也不可圆囵吞枣地全盘接受。我们需要总结和创造出符合中国国情的音乐教育体系和教学法。

4.音乐教育学术队伍与师资培养、教材、教法方面

反观我国音乐教育的大纲设计和教材编写体系,就不够严谨和科学,衔接性和贯通性差。教师水平,教师的质量,教材的编写和教法的多样化,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音乐素质乃至整个社会音乐的发展,我国在这方面要加强重视及投入。

猜你喜欢

音乐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音乐
秋夜的音乐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