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品牌构筑的途径
2009-11-04曹静
曹 静
最早给品牌下定义的是美国市场营销协会(AMA)。该协会认为,品牌是一个名称、名词、标记、符号或设计,或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
奥美的创始人大卫·奥威格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品牌的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无形组合,品牌同时也因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营销大师菲利普·科特勒认为,品牌从本质上说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的允诺。
在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社会用人机制的不断完善,学生就业竞争、学校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只有保证教学质量,一个学校的生命力才能延续下去,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特别是要加强教学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从而打造学校教学管理的品牌。教学管理的品牌构筑常常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扎实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树立质量强校意识
切实推进高质量的素质教育是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加快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多数教育界管理人士普遍清醒地认识到:学校教育质量的优劣,关乎学校的生存。为此,学校管理应从自身建设抓起,首先致力于教育观念的深刻转变,努力提高对高质量素质教育的认识,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用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学校教育工作。
同时,摆正实施高质量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追求让人民满意的办学绩效。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归根结底,也是为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服务的,二者是统一的,相辅相承的。因此说,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和增强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都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所在,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坚持“高分高能”和“各有所能”并重,杜绝以“分数高低论英雄和分数高低无大碍”的思想,坚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切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凸显本色,强化特色,追求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精细化。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质量是学校的长期追求。因此,学校教学常规管理既体现出“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思想,又突出规范管理和严格管理的要求。学校要让每个教师明确自己的职责,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职能部门在关键之处能顶真较真,从而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夯实师资基础。实施高质量的素质教育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制约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因此,学校积极打造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的实践能力,可以为学校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
二、发挥教师榜样示范和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升教师教学研究的实效性
教师教学研究不仅是一种手段,而且是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方式.它为教改革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教学研究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研究为主体,采取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的教研方式。教师教学研究强调在科学理沦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教师都认识到“学校即研究中心,教室即研究室,教师即研究者”,注意通过自主反思、同伴合作、专业引领的途径增长自己的实践智慧,通过集体备课、案例分析、专家讲座、校际合作、学术沙龙、成果展示等校本教研方式引领教师立足课堂.积极开展教学研究.不断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学校教师在课改实践过程中,还要注意协作研究,资源共享,推动课改向纵深发展。各教研组充分挖掘自身资源,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加强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研讨。增强教师科研意识,充分发挥科研的先导、示范作用。以课题带动课改,课改促进课题研究,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和激励机制,把教学研究和对学校教师的考核、评估结合起来,逐步完善教育教学成果奖励制度,并把教学研究与教师的奖惩,职称评聘、晋升、业务进修相联系。学校应逐步加大对教学研究的投入,请一些业界专家指导,开展教研培训和展示活动,并奖励在教研教改中取得突出成绩的集体和个人;定期举办“教学论文交流会”和“教研成果展示会”等活动,对优秀论文和教学成果进行表彰和奖励,较好地发挥教育科研先导性功能,促进各教研组之间的经验分享和成果交流。
加强教学研究培训,鼓励争优创先,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构建学习型校园,让学习成为一种文化,是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而教师的成长离不开在岗培训和实践,教师应立足岗位,在教学研究中努力成为问题解决的专家,成为边实践边研究,边探索边反思的研究者。因此,学校应加大教学研究支持力度,积极开展以教学为中心,自我反思为形式的多样化教学研究培训活动,以此来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加快研究型教师群体建设的步伐,争取把学校打造成一个充满浓郁文化气息的校园。
鼓励教师争优创先,发挥骨干教师的引导、带动和辐射作用,不断强化教师的成才意识和成果意识,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措施。学校应鼓励青年教师勇于“冒尖”,更为“冒尖”创造有利条件,在政治上多关心,生活上多照顾,教学上多信任,教改上多支持;学校应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各项教研活动,使他们成为教学的“排头兵”、教改的“领头雁”。学校把培养教学新秀、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作为重要任务,不断拓展其发展空间。为学校的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学校应有计划地加强对青年干部和后备干部的考核、培养,为青年教师配好导师引好路,努力构建各种培训模式,达到专业提升的目的。
三、注重学生养成教育,整合教育合力。努力创设有利于素质教育的人文环境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强化常规管理,狠抓各项规范,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班风、校风迈上新台阶。学校应坚持优化班主任队伍,健全德育网络,丰富德育内容,坚持校内校外结合,开辟德育基地,充分发挥德育阵地的辐射作用。要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和养成教育,以培养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精神为核心,充分展现学生主体精神,使学生把他律和自律结合起来,逐步实现自主管理和自主育德。
学校应加强与社区、部队和家长的联系,充分挖掘社会德育资源。同时,应实行家校联系制度,定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学生在校学习情况,听取家长意见;促进教师、学生、家长及时沟通,争取家庭、社区对学校教育事业的理解和支持。通过“家长开放日”、家长会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努力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合力。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精心营造班集体和团队精神,通过班徽、班歌的设计以及系列主题班会增强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通过规范的升旗仪式、校运动会、春秋游以及学生社圃活动,不断强化集体意识,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
四、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切实加强学校硬件建设,构建和谐文明的数字化校园
学校依法治校,以德治教,坚持校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实施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基本保障。学校始终把师德教育作为学校工作重点,努力通过建立机制,促进师德建设。学校应成立“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由校工会具体负责该项工作,每年评选师德标兵,树立敬业爱生典型。年终考核、各项评比等都与师德表现密切挂钩。在继续教育培训中,师德培训占一定比例,教师培训时,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师德专题教育。通过开展优秀师德教师表彰,树立德才兼备的骨干教师的典型,使骨干教师不单纯是业务骨干,在思想上也是骨干,加大对骨干教师先进事迹的宣传,提高教师在区内的知名度,使其自身价值得到展现。
加快校园设施的建设是实施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基本物质保障,以网络应用为载体,加快数字化校园建设是实施高质量素质教育的推进器。既有利于提高教师信息应用能力,又能推进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先进的教学设施和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师生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工作条件。
教学质量是教学管理的生命线,关系到学校的办学声誉和品牌效应。教学质量由一个构成要素非常复杂的系统组成,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只要紧紧扣住教学管理这根弦,从大处着眼,从小处人手,规范管理,严格要求,持之以恒,就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实践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管理与评价等方面逐步形成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