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及应对

2009-11-04唐健云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教材结构体育

唐健云

体育是人类针对自身,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以获得并保持终身健美为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育教学则是以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增进学生的健康,增强学生的体质为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终身体育观念。在现代社会,这样一个科学、技术与生产的一体化的时代,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和娱乐方式也相应地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面对汹涌而来的全球化大潮.我国的各项事业都以积极的态度迎接挑战,教育首当其冲,其中体育教学更是不甘落后。高中阶段正处于学生身体发育的高峰时期,对体育活动的质和量都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高中体育不仅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必须担负起向更高一级学府延伸的健康教育的使命,是终身体育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全民健身纲要”和“科教兴国”政策的实施,高中体育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新要求,就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并且必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国高中体育教学体系的研究,笔者认为传统的高中体育教学在课程结构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合理改善、调整体育课程设置,改善教学品质,提高教学效果的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改革必须深入到底。

一、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我国高中体育课程结构存在的问题

学校体育教学于上世纪初进人中国,至今已经历经了近百年沧桑,这一阶段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以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前50年就其结束了2000多年中国学校教育中重文轻武的历史而言,意义十分重大,但从其具体作用而言,只能算是初露端倪。后50年,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都发生了巨变,我们借鉴前苏联模式和吸纳欧美发达国家模式,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中国式的教育教学体系,并定格为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化教学,对培养新中国的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确实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这种传统模式在体育教学思想观念上的僵化,对体育的概念理解上存在偏差,加上受社会发展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已经是弊端丛生,表现在课程结构方面可以归结为下几点。

1高中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单一

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体育课程结构单一化,主要反映在两个方面:第一,体育课被普遍理解为教学计划规定的每周2学时,而将课外体育活动、社会体育活动和课余运动训练与竞赛,机械地理解为学校课外群体工作。第二,体育知识结构的单一,主要表现在体育课教学一味地强调运动项目的技术和身体素质以及运动技能的教育,突出运动学科的环节,而未把支撑体育教学学科成长与发展的心理学知识、保健学知识、人体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等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

2高中体育课程类型过于单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机会、质量的需求激增,使全国统一的课程方案越来越无法顾及地方、学校和学生、教师的差异。未来的校本课程权力会从中央逐步地、部分地下放到地方和学校,使体育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另外,多数人对潜课程的作用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我们只把课程看作显性的、事先确定好的、计划好的内容。而事实上,学生在学校还会学习到非预期或非计划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或态度。“潜课程”看不见抓不着,是无形的,但它客观地存在于体育课程教学活动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设计、控制和利用它,就会对提高体育显课程教学质量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3高中体育课程教材结构过于强调逻辑性

体育课程不同于其他文理课程,在教材体系与结构上并不存在一种必然的循序渐进的规律,它可以具有很大的弹性,不像英语那样,不会固定的语法结构就不能组成句子。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学过短跑的学生,也可以学跳高;不会打篮球的学生,可以去打乒乓球。我国各地区在自然环境、办学条件、师资条件等方面差异很大,这就要求体育课程结构要适应各种特殊情况。除了体育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与要求,学生的个体差异也对课程结构的弹性提出要求。

综上所述,当下高中体育教学在课程结构与设置方面存在的不足,无形中局限了学生的独立活动能力和创造性,忽略了对学生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导,基本上不注重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用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现代社会,特别是国际社会的激烈竞争。所以,加大、深入对高中体育课程结构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中体育课程结构优化策略

1高中课体育程结构改革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设计理念

通常来说,课程的结构被看作是一个有关教育理论和技术方面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对于课程结构的问题还没有一个更深入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上,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致使人们只从形式上理解课程的构造和其内部的相互关系。对课程结构长期的误解,也使得高中体育课程的课程价值长期得不到体现。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直接对象,也是课程设计得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标准。笔者认为高中体育课程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使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多种教学方案,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理念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转变以往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态度。

2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改革要坚持创新观念,使高中体育课程设置曼具特色

有无特色是教材设计相比于从前有无突破的重要标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大国,南方和北方不仅在地理气候上有较大的差异,并且经济、文化等方面更是多有不同。根据我国各区域经济文化差异的特点,体育课程应选择那些具有地域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和项目。这样不仅能传承、弘扬各民族传统体育,促进民族间的团结和了解,而且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

3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改革要改进高中体育教材的设计,增进高中体育教材的实用性

传统观点认为体育教材选编主要是依据社会的需要、学科的知识体系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的,但笔者认为仅仅以这三个方面作为编撰高中教材的依据是片面的。因为影响教材编撰的因素有很多,如生产力的强弱和科技发展水平的高低,一定时期内国家教育的大政方针和培养的总体目标等。而实用性对于教育来说意义重大,教材的内容和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只有实用才能使学生学有所成,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例如教材内容要增加身体锻炼知识、锻炼方法、健身运动处方知识,切实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以期达到真正将体育活动的习惯融入学生的生活中。

4高中体育课程结构改革要使课程结构具有多样性,增加高中体育课程内容的文化元素

对于任何一个学科教学内容的设置,多样性都是必须具备的要素,单一,刻板、生硬的教学内容往往会扼杀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以往高中体育教材采取统一硬性规定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考核项目的教学模式,根本不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爱好、个性等方面的不同,而全部采用一样的教材,一样的授课方式,一样的考试模式。于是学生们喜欢体育运动却不喜欢上体育课便成为一个普遍存在于各个高中的现象。因此,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编撰应以学生为切入点和主体,想学生之所想,给学生之所需,以激发每一位学生的兴趣,增强每一个学生的体魄,养成每一个学生终身进行体育运动习惯为终极目的。

猜你喜欢

教材结构体育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2016体育年
论《日出》的结构
我们的“体育梦”
谈体育实践课中知识的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