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2009-11-04赵建成翟志宏
赵建成 翟志宏
摘要:近年来,农村专业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呈现出形式多样化、类别多元化、覆盖广泛化的显著特点,其具有的公益服务、动员社会资源、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等功能作用,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用分析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社会组织放到了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高度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并对社会组织在建设和谐社会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寄予了厚望。随着农业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以及农村经营体制的不断创新,近年来,各种形式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如农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协会、乡镇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村股份合作制企业等,2008年底仅河北省就有农村专业经济组织2000多家。这种新的组织形式不仅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和结果,而且在推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体现的提供公益服务、动员社会资源、社会协调与治理、政策倡导与影响等功能表明,这一组织较好地满足了农民对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需要,为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组织化的平台,大大加快了农业内部的分工、分业。马克思强调分工的极端重要性,并指出分工与协作能够产生一种集体力形式的生产力。组织起来的农民以专业合作的形式展开农业市场化经营,不但可以获得社会分工、协作的生产力,而且通过扩展规模、突破地域限制而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的区域化布局。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为一种生产力,从组织、制度和结构的层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1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为联结市场和农户的中介,承载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公益性服务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载体。它改变了单家独户进入市场势单力薄的地位,使个体的农业生产经营者在微观层面上结合起来,以较高的组织化程度、理顺的组织结构和适度的规模进入市场。可以说,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的支撑,农业产业化是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经济基础。同时,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参与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经营,也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如易县蜂产品协会,以黄山养蜂龙头企业为依托,发展带动农户5000多家,形成当地特色产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还可以为成员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服务,并能享受国家某些减免税待遇,有利于农业扩大再生产和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如涞源县村办互助金组织,极大方便了本村农民种养殖小额贷款问题。再者,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不仅承载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承载了对劳动者的教育和培训功能,从根本上推动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给广大农民提供了组织的依托和学习提高的平台,在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化经营中,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将得到脱胎换骨的更新和改造,他们收获的将不仅仅是经济利益,更重要的是现代生活和科技的信息、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营销和投资的理念、社会参与的意识以及勇于开拓的企业家精神。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发展将催生出新一代的、整合的、高素质的农业劳动力,这是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最根本保证。如易县西陵镇古建修缮协会,拥有农民各类技术会员500多人,在周围省份有较高知名度,常年在京津承担古建筑新建改造及维修项目,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
2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组织使个体农户联结成有力的群体,获得分工协作的生产力,发挥了动员社会资源功能
传统的家庭分散经营条件下,个体农户为了规避市场风险往往选择兼业经营,这种小而全、小而散的经营方式首先使得农户在生产环节上零打碎敲,既无协作效应也无规模可言;在农业生产资料市场和农产品市场上则面临匮乏的信息和较高的购销成本。专业化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以专业经营项目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户联结起来形成横向的区域规模效应,可以在生产中应用现代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技术展开分工协作;在生产资料供应和农产品销售上,以规模优势降低成本,改变和影响市场结构,获得市场谈判的有利地位。同时,专业化的经营培育了专业化的人才,开拓了专业化的市场,提升了专业化的技术,从而打造出精品的产业。另外,专业化经营还对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化布局的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易县狼牙山农产品经贸中心,按生产、加工、销售环节细化分工,整合各类人才、资源优势,解决了原来各生产单位在生产经营上小而全带来的高成本、耗费精力、经济效益差的问题,良好的品牌和经营效益促进了广大农户的种植规模和种植结构,农民得到了实惠。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基本上没有形成专业化经营,不同地域之间生产结构高度雷同。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可以在充分发挥本地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专业经营项目,突破小区域限制,在更大范围里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组织,支撑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区域化布局。
3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一种有效的依托,促进和加快了农业科技向农业生产力的转化,发挥了社会协调与治理的功能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我国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主体,也是新阶段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依靠力量。但是这些年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家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在县乡基层“线断、网破、人散”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广大农户的技术来源主要是依靠自学以及亲朋邻里的传播。以邻居种的、市场上兴的为参考,小农户的这种跟风而动的技术传播途径是低效率的,甚至由于市场需求的变动而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的成立,使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可以面对有组织的农民,展开网络化的信息服务、市场化的技术运作,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在学习过程中目的性增强,也使科技推广更富针对性。与此同时,农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立还推动了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体制创新。传统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下,农户对农业科技的接收是被动和单向的,农技推广人员只管“教”,农民只管“学”,缺乏双向的交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建立,使农民在合作中看到了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依托组织的力量,基于对更高经济目标的追求,他们产生主动寻求最新科技成果的主观愿望。近年来,不少的农业合作组织、农业科技协会纷纷与农业科研、教育部门通过合同协议的方式建立比较稳固的关系,在技术培训、成果转化、技术承包、技术开发、科技示范等方面展开合作。农户通过合作组织掌握了高端的科技成果并得到实用技术服务咨询,在科学技术向生产力的转化中获得经济效益。以农民合作组织为依托,产、学、研紧密结合并实现良性互动,实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的创新,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技术保证。
4 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在农业产业化深入发展上发挥着政策倡导与影响功能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的主体,农村专业经济组织积极参与相关政策的制定过程。第二,作为特定群体的代言人,表达他们的利益诉求和政策主张,努力在公共政策过程中谋求实现更广泛的社会公正。第三,农村专业经济组织通过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相关政策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倡导和影响政策结果的公益性和普惠性。一些组织还以公众参与的形式直接介入政策实施过程,成为政策的监督者甚至执行者,积极影响公共政策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铁民,席晓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也是一种生产力.光明日报.2007-5-22.
[2]王名.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功能及其分类.学术月刊.2006(9).
[3]谭永生.社会组织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的统计(指标)研究.2009-1-3.http://中国社会组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