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分析
2009-11-04马连良
马连良
自2007年夏天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如同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集体进入了以金融危机为主的经济衰退时期。美国华尔街五大投行全军覆没。欧洲各发达国家经济紧随美国之后出现经济衰退,俄罗斯能源行业受重创,严重依靠出口的日本股市下挫、出口下滑,全球各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受到拖累,并且目前已经影响到了包括中国在内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国进出口出现下滑、经济增长速度减缓、部分出口企业出现经营困难,并且国内相关的投资与消费方面也因此受到牵连,使得国内就业压力骤然增大,目前已经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金融危机对中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一)美欧日对中国产品需求大幅下降
美、欧、日市场占我国出口份额的60%以上。但由于美、欧、日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滑坡。必然导致需求的减少。金融危机发生后,美国国民财富大幅缩水,信用规模急剧收缩,使得美国居民消费支出减少。金融危机还影响人们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预期,从而减少当前消费。美国消费支出占到GDP的70%以上,2007年美国国内消费规模约10万亿美元,而同期中国消费者支出约为l万亿美元。短期内,中国国内需求的增加无法弥补美国经济对华进口需求的减少。因此。美国与世界经济增长的前景及消费者信心是影响我国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据测算。美国经济增长率每降1%,中国对美出口就会降5%-6%。这是美国经济对中国出口的直接影响,如果考虑到美国对世界其他国家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中国的出口会进一步下降。当前中国的前三大贸易伙伴分别是欧盟、美国和日本。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向三个市场的出口明显回落。在我国主要贸易伙伴中。欧盟继续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欧双边贸易总值为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同期,美国继续为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中美双边贸易总值为3337.4亿美元,增长10.5%。日本仍为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2008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为2667.8亿美元,增长13%。
(二)美元贬值导致人民币升值出口减少
与东南亚和拉美金融危机不同,此次危机并没有导致美元暴跌,但却进一步强化了美元的弱势地位,并加速了美元的贬值速度。为应对金融危机,美国联邦储备局不断降低利率,为银行注入流动性资金。但这与中国国内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形成了矛盾,即美元利率不断降低,人民币利率不断提高,使得人民币利率大大高于美元利率,导致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加速了美元贬值和人民币升值的过程,从而使中国出口产品价格优势进一步降低。对美出口形成挑战。对目前的产业和贸易结构而言,价格优势仍然是形成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的侵蚀始终是一大威胁。
(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摩擦与全球或一国经济的发展状况有很大关系,当经将发展良好时,贸易摩擦会减少;当经济发展减弱时。贸易摩擦将加剧。2008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遭遇了大量贸易壁垒。贸易摩擦加剧。以贸易救济调查为例,2008年,美国对中国的不锈钢压力管、管线管、柠檬酸、后拖式草地维护设备、厨房器具置物架和挂物架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调查,涉案金额5.1亿美元。同时,美国对中国的床用内置弹簧组等产品发起5起反倾销调查,涉案金额2.8亿美元。
(四)原材料价格上涨,出口产品成本上升
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产品出口的外部影响加大。鉴于美元的国际地位,国际原材料价格大多以美元定价,美元的贬值使得国际能源和资源价格上涨加速,这又进一步增加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中国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输入型通膨使得2007年中国CPI指数上涨达4.8%。是1997年以来中国物价上涨最高的一年。2008年前6个月CPI上涨均在7%左右。食品和住房价格上涨会进一步蔓延到其他制造业领域,如家电、纺织服装等行业。而这些行业与出口高度关联。因此,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出口制造业价格的上涨。使得我国企业出口产品的成本上涨。从而进一步削弱出口产业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对企业的外部影响还包括出口企业融资困难与融资成本上升、出口政策调整不确定性、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影响等。除外部影响之外,出口企业遭遇的困境也与企业或行业自身的问题有关,如缺乏行业自律,企业间恶性竞争:缺少研发、技术、设备的投入,大部分为劳动密集型产品;缺乏诚信、不注重企业自身的形象。这些因素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企业产品出口。
(五)出口信用风险增大
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出口风险特别是对美国出口的风险增加。2008年1~4月,美国买家出险案件132宗,较2007年同期增长10.9%;报损金额9301.76万美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260%;美国买家案件赔款金额689.72万美元,较2007年同期增长144%。但是,目前中国出口企业的信用风险管理与保险意识还比较滞后,通过保险转嫁信用风险的企业还比较少。截至2007年底,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实现承保金额仅为396亿美元,出口信用保险占出口总额仅3%。因此。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的信用风险值得进一步关注。信用风险进一步向欧盟等发达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家蔓延,将严重影响我国出口企业收汇安全。
二、中国出口贸易的应对策略建议
(一)调整政策,推动出口增长
自2008年12月1日起,我国进一步提高3770项产品的出口退税率,约占全部出口产品的27.9%,并调整了部分钢材、粮食、化肥等产品的出口关税。其中仅纺织产品出口退税率累计从11%上调到15%,有将近160多种商品达到了17%的“触底线”,相当于零税率出口。
针对日益严峻的形势,应该进一步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尽可能做到足额退税。进一步推动银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充分发挥出口信用保险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降低出口收汇风险。稳定人民币有效汇率。改善加工贸易政策环境。鼓励地方政府出台诸如出口企业的融资担保基金、减免收费、贷款贴息等应对措施,切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增强外贸企业信心。缓解企业经营困难,促进外贸进出口稳定增长。
(二)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
我国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美国等贸易大国,一旦这些国家发生经济危机,我国的出口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出口市场,尽快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放眼全球,近年来,拉丁美洲、南亚、南非、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较快,这些市场拥有巨大商机,进口需求也越来越大,值得我国外贸出口企业更加关注,
把这些市场作为自己较好的出口市场加以考虑,适时调整自己的出口市场。因此,要缓解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造成的压力,就应该摆脱单一的贸易依赖。考虑更加广阔的出口渠道。只有通过优化出口市场结构、积极开拓多元化的出口市场来拓宽产品的国际市场空间,增加贸易渠道,才能分散我国出口过度集中少数发达国家的风险。
(三)降低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在美国金融危机导致的人民币升值、原材料涨价、美国需求萎缩等因素共同作用的背景下。外贸出口企业可以把低附加值的订单进行跨地区转移,从沿海发达地区转移到成本更低的中西部地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还可以把订单向一些关税政策优惠的国家转移,享受与所在国企业同等市场待遇,以获得资源、劳动力的比较优势,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四)主动出击,开展跨国收购
这是由于金融危机导致美国金融市场流动性紧张,部分企业陷入了暂时的困境,增强了原股东出售的意愿。降低了美国企业的估值,更削弱了美国国民和政府对外资并购可能存在的排斥心态,从而降低了收购的政治性风险,一些欧洲企业也存在相似的情况。这给我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并购机会,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也为我国企业海外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一些国外知名企业拥有知名品牌和成熟强大的国际营销网络。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而这恰恰是中国企业所缺乏的,如果我国出口企业能够选择美国欧洲同行成功地并购,整合优质资源为我们所用。会极大地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目前,国内已有成功的收购案例,值得出口企业借鉴。
(五)出口转内销
数量庞大的中国出口企业正普遍面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银行贷款利率上涨、出口退税率下调、原材料涨价、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困扰。出口产品提价的力度赶不上成本上涨的幅度,出现了企业不敢接出口订单的现象,中国产品在国外已经失去了价格优势。
在此情况下,已经有一些出口企业采取了做强品牌转攻内销市场的策略,一旦成功,企业将摆脱在出口市场低价竞争的僵局。从宏观背景来看,我国经济结构也正在进行大的结构调整,扩大内需被提高到了与出口、投资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地位,出口企业加大投入转型做内销也就顺理成章。当然,这种转型决非易事,需要较高的资本投入、正确的策划、较强的执行能力。同样。也意味着要面临较大的转型风险,但有所作为总胜过坐以待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