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继续回升 宏观政策稳中微调
2009-11-04金三林
金三林
2009年上半年,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一揽子计划的逐步落实,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国民经济已企稳向好。农业生产增长平稳,工业生产快速回升。结构调整积极推进,民生继续得到改善,但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展望全年,由于国际经济形势仍存在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仍然很多,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仍将会达到8%以上。
一、国际经济环境依然严峻
(一)全球经济复苏仍需较长时间
进入2009年二季度以来,全球经济下滑速度放缓,欧美日等经济体出现改善迹象,但是全面复苏仍需要较长一段时间。IMF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负增长1.4%,而在2010年可望增长2.5%。世界银行预计2009年世界经济负增长2.9%,2010年世界经济将逐步复苏,回升2%。同时,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大。
(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加大了全球性通货膨胀风险
由于利率水平已经处于历史低位,发达国家央行很难通过进一步降息刺激经济复苏,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自然成为发达国家刺激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质就是不断增加市场流动性,在全球经济快速下行的时期。过剩的流动性并不会引发通货膨胀。但是,一旦全球经济企稳复苏,各国央行如果无法及时将市场中泛滥的流动性收回,过多的流动性必然会推动实物资产和虚拟资产价格上扬,由此引发全球性通货膨胀。尤其是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快上涨,不仅会增加经济复苏的成本,还将使各国货币政策陷入“保增长”和“防通胀”的两难选择。
(三)我国稳定出口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是美国经济过度消费的模式尽管未发生根本转变,但是美国居民储蓄开始上升,将进一步降低全球消费水平。二是本轮危机持续时间可能较长,一些产业出现向发达国家“回流”的态势,可能影响我加工贸易进出口规模。三是国际贸易摩擦高发。据统计,世贸组织公布各成员国过去3个月出台了83项限制贸易措施,国际贸易环境将进一步恶化。从去年10月至今年5月,我国已遭遇贸易救济调查69起,涉案金额91.56亿美元:今年前6个月遭遇的各类贸易救济调查则达到60起,涉案金额82.7亿美元,同2008年全年涉案金额62亿美元相比,增幅明显。
二、国内经济运行的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
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一季度增长6.1%,二季度增长7.9%),基本上扭转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增幅下滑局面。呈现较为明显的回升势头。但同时也应当看到,国民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回升态势还不稳定,回升格局还不平衡。回升过程中还存在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
(一)经济回升主要依靠政府政策推动
当前内需有所启动,投资和消费都较快增长。但主要得益于政策推动。比如,靠政府投资推动,上半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预算内资金增长88.7%,占全部投资资金的比重由2007年一季度的2.8%提高到5.4%,几乎翻了一番;靠信贷高增长推动,上半年新增贷款7.4万亿元,平均每月增量超过1万亿元;家电、汽车和住房消费等增长,也主要是靠减税、政府补贴和放宽消费信贷。因此,经济自主增长的动力不强,经济回升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和资金推动特征,存在有增长低效益、虚拟经济好于实体经济、内陆地区好于沿海地区、资金投向过分集中于大项目等问题,经济回升和政策都存在可持续性问题。从政策来看。虽然财政收入有所恢复,但财政收支压力仍较突出,今年赤字已占GDP3%左右,进一步扩张的空间并不大。
(二)信贷井喷式增长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2009年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7.37万亿元,是2008年全年新增贷款额的1.5倍。从历史经验来看。信贷高增长往往会造成不良资产增加。例如,上世纪90年代中加。目前,虽然银行的商业化程度、信贷审查能力和风险防范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但也很难做到对如此大规模的信贷进行全面严密的风险防范,这意味着当前信贷高增长背后存在着较大隐患。需要强调的是,信贷风险的暴露存在一定时滞。考虑到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多为基础设施贷款,周期较长,我们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在未来3年内将会受到较大考验。
(三)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仍显不足
上半年在GDP增长的三大需求中,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4%,拉动GDP增长3.8个百分点。资本形成总额。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还包括库存,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87.6%,拉动GDP增长6.2个百分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下拉GDP增速。
三、下半年经济增速将继续回升
(一)主要机构调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2009年上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出现积极信号。国内外许多机构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纷纷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据国内外10个权威机构统计,2009年上半年各机构平均预期水平从7.0%调至8.1%,调整幅度为1.1个百分点。
国内外机构在调高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的同时,也调高了对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中国2010年GDP预测值分别为8.5%、7.7%、7.9%,各机构普遍对于中国经济前景持乐观态度。
(二)主要经济景气指数继续回升
二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回升至110.2,比一季度提高9.1点。其中工业、房地产业、住宿和餐饮业企业家信心指数提升至临界点以上,分别回升9.8、26.7和5.2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15.9,比一季度回升10.3点,实现了转降为升。工业、建筑业、房地产业企业景气回升明显。
2009年6月,全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2%,高于上月0.1个百分点。该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临界点——50%以上,表明随着中央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制造业经济总体呈现稳步回升态势。构成制造业PMI的5个分类指数保持平稳态势。生产指数为57.1%,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连续5个月置于临界点之上;新订单指数为55.5%,比上月回落0.7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在55%上下平稳运行:主要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4%,仍位于1临界点以下;从业人员指数为50.1%,比上月微升0.2个百分点,重回临界点以上,显示制造业劳动力需求止跌回稳。
(三)下半年经济增长逐步回升
模型预测结果表明:2009年1-3季度经济增长率为7.6%,其他各主要指标预测结果见表2:
综合模型分析与实证分析的结果,下半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如下趋势: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继续回升。根据预测结果2009
年1-3季度经济增长率在7.5%左右,高于上半年7.1%的经济增长率。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来看,第一、二、三产业预测增长速度分别为3.6%、6.7%和7.9%。第三产业的增长明显快于第二产业的增长,主要原因是批发零售、金融和房地产三个行业的较快发展。
第二,消费力量将持续增长。2009年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预计在16%左右,消费需求仍有很大潜力。近期,国务院决定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商业与工业用电、用水同价等政策措施,是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又一项重大举措,对于稳定市场、拉动消费将起到积极作用,国内商品市场有望继续保持稳定较快发展。
第三,投资增长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随着中央采取的刺激政策措施逐步到位,投资增速有望继续加快。根据预测,三季度的投资增长速度为30.5%,对经济发展起到最重要的提升作用。房地产投资增速会有所加快。是拉动投资乃至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同时,投资在未来的进一步加速,会继续增加对钢铁、水泥等工业产品的需求,继续带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回升:而且,会继续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夯实扩大消费的基础。
第四,进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对经济的增长率贡献为负。预测结果表明。2009年三季度进口增长率下降17.2%。出口增长率下降15.3%,进口增长率仍然高于出口增长率。由于世界经济复苏晚于中国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双重影响。出口在三季度维持在负增长。
四、下半年将继续实施既定的宏观政策,“调结构”的重要性将进一步上升
(一)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6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我国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地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并根据形势变化不断丰富和完善。
会议强调。巩固和发展企稳向好的形势,必须抓好以下七项工作:(1)进一步调整结构,大力培育和扩大消费需求。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全面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抓紧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等政策,引导住房消费和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休闲消费,拓宽文化消费市场。认真落实中央投资计划,扎实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工作。重视引导和扩大民间投资,破除垄断和限制。(2)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抓好“三夏”农业生产,认真落实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切实做好粮油收储工作,确保农民增产增收。稳定生猪、肉禽和奶业生产,保持市场和价格基本稳定。加强防汛抗旱工作。(3)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抓紧出台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配套实施细则。进一步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4)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抓好抓实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高效节能产品推广和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从严控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5)进一步推动城乡统筹和地区协调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提高城镇的承载力。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鼓励各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地带。(6)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扎实推进已确定的各项重大改革。力争取得突破性进展。抓紧落实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尽快推出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支持企业“走出去”。(7)进一步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人的素质。把刺激经济增长与有效增加就业结合起来,着力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困难群体的就业工作。尽快出台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法,做好新型农村养老保障试点工作。健全城乡社会救助制度。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制定教育中长期规划。抓紧落实已经出台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力争早见成效。
7月中旬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宏观政策取向不能改变,调控工作不能放松,调控重点应更加突出。
可以看出,中央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基本判断有三个:一是国民经济运行正处在企稳回升的关键时期:二是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三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保证政策的连续性。因此,财政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不可能转型。但同时也可以看出,宏观调控政策更加突出“调结构”,更加重视自主创新、节能环保、城乡统筹和改善民生。而且,中央还提出,要密切跟踪分析形势,及时调整和完善政策。这说明,宏观调控的力度和节奏会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逐步调整。
(二)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居民消费
一是进一步推进调整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制度:推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落实最低工资制度:加快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加大税收调节收入分配力度。二是继续促进农村居民增收。加大农业投入和对农民补贴力度,完善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支持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三是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逐步免费。进一步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四是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合理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财政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扩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加大就业支持力度,做好失业待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工作。五是完善相关消费补贴政策。加快实施“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家电汽车以旧换新和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政策。适当扩大“家电下乡”的品种和补贴范围。六是鼓励培育消费热点。扩大汽车消费,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改善性住房,规范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加大对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和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投入:支持发展旅游、体育健身、网络、动漫等热点消费。七是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消费信贷的支持,清理公共事业领域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和收费。
(三)加快财政投资拨付进度,保持投资平稳增长
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财政投资的重点要向农村倾斜,加强农村危房改造、农村基础设施、农村电网和乡间公路建设:向中西部地区倾斜,继续支持西部大开发,促进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向民生倾斜,支
持保障性住房、生态环境、医疗卫生教育文化以及灾后恢复重建等民生工程建设。坚决防止盲目重复建设、扩大过剩生产能力。加快落实调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资本金比例的政策,尽快出台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发展中等城市群,保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切实做好与相关基建项目的衔接工作,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
(四)落实相关政策,稳定进出口贸易增长
一是完善出口税收政策。密切跟踪分析调整出口退税率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断完善出口退税政策。同时,降低部分产品的出口关税、特别出口关税和出口暂定关税。二是加大对外贸企业的金融支持。提高出口信用保险覆盖率,加大对外贸企业的担保支持。三是支持企业“走出去”。适当扩大买方优惠信贷和援外优惠贷款规模,并与商业性贷款混合使用,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带动出口。推进海外能源资源开发和国际大通道建设。四是尽快推出稳定和扩大利用外资的综合性政策。抓紧出台规范开发区发展的措施。五是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维护我国企业合法权益。六是抓住国际市场大宗产品价格下跌的时机,利用相对丰裕的外汇储备,增加对石油、矿产等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以及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的进口。
(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一是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建设的投入力度。支持提升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设施装备水平和信息化水平。二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抓紧出台和实施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配套实施细则,尽快下达新增投资中“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出台鼓励兼并重组特别是跨地区兼并重组的政策措施,增加并购贷款发放。按照“有保有压”的要求。综合运用金融、环保、土地等多种手段。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大力促进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发展,但要防止一哄而上的“高水平”重复建设,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投入力度。加快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鼓励企业推进技术进步。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担保、自主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培养、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服务和支持。四是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抓好抓实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从严控制“两高”行业低水平重复建设。
(六)保持货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二季度例会也强调,要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下一阶段将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三农”、中小企业等薄弱环节的金融支持,努力发展消费信贷,支持自主创新、兼并重组、产业转移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严格控制对高耗能、高污染和产能过剩行业企业的贷款。继续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大力加强风险管理,增强金融企业防范风险能力。
为了防范流动性过多推高资产价格和通胀预期,下半年的货币政策操作可能会出现以下取向:
一是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积极回笼流动性。事实上,央行在时隔7个月后已于7月8日重新启动1年期票据发行,发行量高达500亿元。除了发行1年期央票外,央行近期还多次通过正回购操作。加大资金回笼规模。上述信号说明今后一段时间,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的主基调可能会由释放流动性转为收紧流动性。
二是维持利率基本稳定。由于我国经济已经出现积极反弹。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作用已经不大。加之我国利率“下调容易上调难”,并且在当前通涨预期有所抬头的情况下。预计下半年利率将保持基本稳定。
三是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目前,保增长仍然是人民币汇率政策考虑的首要因素。事实上,人民币贬值将会引起贸易争端,而升值将使我国本来已经相当严峻的出口形势变得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的可能性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