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良何须忧文丑

2009-11-03戴全聪

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 2009年9期
关键词:亡妻宋词细雨

戴全聪

[释题]

三国演义中,颜良,文丑均为袁绍帐下的大将,武艺高强。后来先后被武圣关羽所杀。此处借用,只为字面义。颜良,指作文的门面工夫做得到家,除了写字漂亮,还有的就是文笔过得去。文丑,顾名思义,文丑文丑,文章写得丑。

[诗意的题目]

题好一半文。好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灵魂。巧妙运用诗词人题,则会使题目一枝独秀,受到读者的青睐。

本学期留意到的引用诗词的题目

浓妆淡抹总相宜

留取丹心照汗青

恨别鸟惊心

只缘身在此山中

小荷才露尖尖角

滚滚长江东逝水

落花未必听不见

此情可待成追忆

天龙八部章题选

少年游

青衫磊落险峰行

玉壁月华明

马疾香幽

崖高人远

微步毂纹生

谁家子弟谁家院

无计悔多情

虎啸龙吟

换巢鸾凤

创气碧烟横

[诗意的开端]

开篇就引用诗词,能让读者一开始就进入诗词的意境,接受诗词的熏陶,可在不知不觉中引出文章的话题,既能先声夺人,又能做到斧凿元痕。

1由诗歌引出话题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由诗歌作为文章的开头,不光可以显示作者的文化底蕴,还可以使文章富于文采。当然,引人的诗歌必须对应话题。

我国诗人有云:“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其实这句诗正说明了景随情迁的道理。对事物的认识和一个人的情感有很大的关系。 (03满分作文《恨别鸟惊心》)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虹。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筻春风。”诗人把毫无思想的桃花看做“笑春风”而发出感慨,恐怕缘于“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对桃花的认识,也出于爱屋及鸟而有所专属,由此观之,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乏感情因素的。(《只缘身在此山中》)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

当五祖弘恩听到这首诗的时候,毅然把宗位传给了慧能——这个曾经被称为小蛮的弟子,也缔造了六祖慧能普度千人的神话。(满分作文《禅语》)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否你总幻想着乘一叶小楫轻舟,在半人高的荷叶中穿行。让双手优雅地抚过带着露珠的莲蓬,深吸一口,那股清香便已让你沉醉。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是否你总向往着能在一个宁静的月夜,独自漫步于松林中,泉水叮咚是内心的旋律,诗情画意的时间在此刻为你停留。

而残酷的现实总将你从梦想中唤醒,你身陷于这喧嚣的都市中,何处才是自然?但不必惆怅更不必悲戚,闭上双眼,听听灵魂的声音。城市的躯壳挡不住向往自然的心,只要有了一颗善感而自然的心,这个城市便会披上一层茸茸的绿意。

[诗意的过渡]

过渡句在文章中承上启下,能使上下段落连贯。前后衔接。如果以诗词过渡,不仅能使读者的思路顺利地由前一层意思过渡到后一层意思,不会感到中间有什么间隙,且别有一种韵味,给文章增色不少。

……

清醒总附丽于距离,美感也就出现。“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追看近却无。”

对莲,“莲可观而不可亵玩焉”,启示我们不仅要跳出苦难,乐观地面对一切,更要超脱美好,感恩地面对你所拥有的一切。春色迷人,走近它却害怕消失;海水蔚蓝。亲抚一泉,评它只是纯净无色。(准满分作文《远近焦距》)

……

林中古木参天,阴气阵阵,看来已到了树林深处。就在这时,他们忽然听到前方飘荡在林间的雾中,传来一个柔和而带些凄婉的女子声音:

小松岗,月如霜,人如飘絮花亦伤。

十数栽,三千年,但愿相别不相忘。

那女声婉转,轻声低吟,人影虽不见。却有一股哀伤气息淡淡传来。张小凡与石头对看一眼,脸色都是一变,这深更半夜,又是在这荒无人烟之处,只怕多半就是妖魅鬼怪。当下二人小心翼翼,往那声音处走去。

薄雾轻飘,渐渐把他们两人的身影,也包了进去。

林中夜色,在黑暗里恍恍惚惚,偶尔有几寸月光,从头顶树叶的缝隙落下,照在灌木从中,轻轻晃动。

四周,仿佛只有远处传来的低低的虫鸣声……

[诗意的穿插]

行文过程中,适时地穿插诗句,可以使文采突出。有时,这些穿插的诗句还可以起到穿针引线的线索作用,突出文章主题。

谈到美人,人们不禁把思想都转到了那粲粲如星的美目,那流光飞舞的长发之上。古人便善写蔓人:“一笑倾人城,再笑倾人国”,美得妩媚;“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美的娇羞;“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美得玲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美得仪态万方;在烟波浩渺的洛水之上,你也会看到那住白衣飘飘,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的洛神仙子……

但美的答案又何尝不是丰富多彩的呢?“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朝气蓬勃的美;“拈花把酒,笑喜怒痴嗔”,是大彻大悟的美;“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是坚强刚毅的蔓。(高考满分作文《淡妆浓抹总相宜》)

王弗已去,苏轼犹在,苏轼对亡妻的记忆亦不会随时间而风化。在那个孤独的夜晚,我们的大文豪苏东坡梦见了心中那美丽的天使,亡妻“小轩窗,正梳妆”,而自己却“尘满面,鬃如霜”,怎能不叫他们不“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呢?然而,苏东坡对亡妻的爱,对亡妻的记忆都不会随时间而风化,他对亡妻那种穿越时空的爱恋,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在今天的人们的心里激起了层层的涟漪。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盂德在赤壁低吟悲歌,周瑜在赤壁谈笑风生,而真正带给赤壁完美壮烈的是苏轼。官场上的险恶风波并没有消沉他高昂的意志,生活上的清贫并没有销蚀掉他那乐观向上的心。伴着涓涓细泉,聆听习习古风,故国神游中,白发与皎洁的月光交相辉映。一樽还酹江月,多么豪迈的举杯,淡逝了多少哀伤及生活磨难——纪念苏轼,让我懂得了在困难逆境中应保持奋勇向前的心。

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如此凌云壮志却被昏庸皇帝的十二道金牌召回临安,英雄难以倾力保家为国。纵然是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惆怅哀痛令人心酸,也敌不过朝野中奸佞小人的流言,最终只能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饮恨风波亭。但那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豪言壮语激情四射,永远震荡着人们的心灵,回荡在山河之间——纪念岳飞,让我懂得了何谓精忠报国的铁骨铮铮,澎湃着爱国的血液……(《心灵上的焰火》片段——以“纪念”为话题)

[诗意作文]

潇潇细细雨,悠悠宋词

江潇潇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柳永

翻开《宋词》那青蓝暗印的扉页。便毫无预言地被里面那淡烟浓雾般的清雨“绊倒”了,痴然欲醉,再也爬不起来,直到世事轮回,直到千秋万年,仍然是痴然叹息又叹息。

是谁,是谁,“旱也潇潇,晚也潇潇,又怨芭蕉。”稠密难息,

便是那细雨缥缈。

是谁,是谁,“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如痴如醉,落日暗飞花,便是这,清雨零落。

听听那雨,穿梭于勾栏柳巷,游走于“王侯百姓家”,听听那细雨,混杂了多少女儿家的柔情蜜意,凝聚了多少大丈夫的仕途之叹,听听那细雨,挟带了多少春残花落,捎走了多少歌舞彩云。

“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桂影斑斓,那竹栅栏之内,微风频频,细雨微微,落入深潭,便是女儿家的泪眼汪汪。沾过柳絮,那纤手拂然一带,便落得满面湿意,薪堆,牛车,栏阶,也是湿湿的一片,深夜梦醒,一灯如豆,屋檐瓦隙,滴雨如珠。而今高楼广夏,大街小巷,却难寻青石辘辘,连那份怅然之愁,也被阻隔于乡村原野之外。

“松菊堂深,芙荷池小,长夏清暑。”长夏之雨,最是撩人,不读《宋词》夏雨,难寻浪漫与激情。

春天已过,着薄表试轻扇,早早起来,绕着菊香满地的小园漫步,夜雨及时而至,“共说也来初雨,”荷香阵阵,蛙鸣声声,浪漫情怀油然而生,然而现代都市,不见草院青墙,但见钢筋水泥;不闻虫鸣鸟音,但听集市喧哗,科技的进步,更多的是机械转动的生硬响声代替了若隐若现的机杼声。

于是有了苦恼万状的现代诗人忙乱的目光躲避着夹浓烟而至的急雨,他们试图搜寻“昨夜西风凋碧树”的痕迹,却是叹息“望尽天涯路”而难得。

悠悠然,怅回首,历史已尘埃落定,过去已成过去,现在仍需要面时,感受宋词,给我们一份缅怀的理由,时常到《宋词》里的春风细雨里走走。把心里一份久积的轻松与写意还原。“人,是靠物质生存的,而不是靠精神生活的。”

厚重如山,广博如海的《宋词》,记下了多少“剪不断,理还乱”的愁思,谱写了多少惜春伤秋的乐曲,演绎了多少动人哀怨的离合,“多年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

我们无法回到宋词的年代,阡陌小巷,山野村姑,深山农人,已成过去。过去了,便那样叫人流连怅然,仿若脚踏的瓷砖地板是那么不真实,水龙头哗哗的水是那么不真实,远处光秃秃的山头也是那么不真实。

雨,有时也在淅淅沥沥地下,却没有了宋词细雨里那样的诗味。

生命里的常春藤,仍在生生不息地生长蔓延,因少了南国的春风,少了池塘飞雨,少了一帘风絮,就总也触及不到它的天空。

问过往,“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青天白日里,兀地响起了一声响雷。

[点评]这篇文章把宋词引用得绝了。诗意地作文,诗诃的引用更见功夫。

[佐希点评]

文章如何体现文采?对于中学生来说,一是会用修辞,善用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修辞,定使文章增色;二是会形象化议论,于理性的议论中注入形象化的语言,可使文采顿显;三就是会引诗词,诗意地作文,更多是剥用诗歌帮我们作文。

这个有关诗意作文的探究,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把握如何引用诗词,对诗意作文作用甚大。

猜你喜欢

亡妻宋词细雨
宋词里的中秋月
一场细雨,携着意象而来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
品读宋词
再婚相处有讲究
细雨
细雨如丝
情到深处自然浓
——评孙犁散文《亡人逸事》的结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