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企业激励节点企业信息化的方式及比较研究

2009-11-03阳明明陈功玉

物流科技 2009年10期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化

阳明明 陈功玉

摘要:研究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对节点企业推行信息化的几种激励策略,分析了核心企业采用命令式、一次性补贴式和价格补贴式促使三种供应商信息化的策略,以及这些策略对核心企业自身、供应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的产量、利润、净增利润和利润分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采用这些策略必须满足的临界条件,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三个重要结论。

关键词:供应链;信息化;命令式;一次性补贴;价格补贴

中图分类号:F273.7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he paper studies on the policies of the core enterprises who wants to inspire his node enterprise to informationize based on supply chain. The policies are defined as giving orders, once-for-all subsidy and price subsidies, each policy have different effect on both the core enterprise itself and its partner's outputs, profits, net increasing profit, and on the whole supply chain. How to take the policies is important, and we have tried to model on the application scope and compare to each other.

Key words: supply chain; informationization; ordering policy; once-for-all-subsidy policy; price-subsidy policy

0引言

单个企业的信息化并不是一个新话题,但是基于供应链的中小型节点企业的信息化则是热门话题。因为对于中小型的节点企业来说,信息化的初期投入往往过大,此后还需按照核心企业的要求不断升级,追加投入,比如沃尔玛2007开始要求其已经投入RFID技术的供应商用EPCGen2标签替代EPCGen1标签,遭到了很多供应商的抵制[1]。再如核心企业要求其合作商采用新技术或进行技术升级也经常遭到节点企业的抵制,所以研究核心企业如何激励其节点企业实现信息化或进行技术升级等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理论上,信息化是供应链成功的关键,因为它能使管理者的决策建立在跨企业和跨职能部门的更广范围的信息基础之上[2],如何建立企业之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建立一种长期有效的运行机制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陈功玉,2003)[3]。信息化既是供应链建立长期有效运行机制的标志又是保证。因此研究如何激励节点企业尤其是实力较弱的中小型企业推行信息化也有较强的理论意义。

关于这一方面的理论性研究,国内外的文献仍然不多。Riggins等(1994)[4]指出采购商可以通过提供培训以及咨询等方式的补贴来鼓励新的供应商加入网络。Wang和Seidmann(1995)[5]进一步分析了命令式和补贴式两种不同的策略对EDI实施的影响,他们从网络外部性的角度,提出采购商可以在购买过程中通过给已经实施EDI的供应商一个溢价来补偿由于负的网络外部性带来的损失,也可以通过给供应商提供补贴而非命令来吸引新的供应商来采用EDI技术。唐宏祥(2003)[6]在由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供应链中,提出用线性转移支付契约解决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激励问题,即通过供应商向零售商进行基于销售量的线性转移支付,从而克服由于双重边际化所导致的供应链非效率,使供应链达到协作状态。宋培建等(2008)[7]在研究RFID技术的应用决策问题时证明,采购商采用命令式策略能够促进RFID技术的使用,减少供应商等待的可能性,但是采用命令式策略的效果受供应商对采购商的依赖程度的影响。依赖程度越高,命令式策略的效果就越好。宋等人通过两阶段博弈得出补贴式策略虽然也能促进RFID技术的使用,但该策略减少了企业较早采用RFID技术的可能性。本文关注的是供应链上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问题,研究和比较核心企业采取的不同策略对节点企业信息化决策的影响。

1模型构建

考虑一条简化的供应链,由一个供应商(节点企业)和一个制造商(核心企业)组成,生产一种最终产品。我们把供应链上的小型节点企业定义为依附于核心企业,产品大部分或全部销售给核心企业,自身没有定价权的企业(实践中,这种情形也比较常见)。从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自身利益出发,核心企业希望供应商信息化,从而获得更大利润[10]。我们首先作如下假设:(1)制造商与供应商均服从理性人假设,供应商可以接受信息化,也可以拒绝信息化。拒绝信息化将被制造商淘汰出供应链,但仍可在市场中另寻客户从而获得保留收益π但须增加交易成本δ(上标S、M分别表示供应商和制造商)。由于在供应链上占有绝对优势,我们假设制造商总是能在市场上找到合适的同类供应商,且交易成本可忽略不计,即供应商的退出不会对制造商造成损失。(2)一个最终产品需要一个部件,供应商产能无限,不考虑库存。供应商根据制造商的需求量确定自己的产量,按成本加成法确定产品的价格:即q=q,w=c+θ,π=qθ(q表产量,w为供货价,θ为单位产品的利润,c指单位成本,π为利润函数)。鉴于基于供应链的信息化模式往往带有很强的专用性,我们忽略掉信息化可能给供应商带来的其它“外溢效应”。(3)制造商的需求曲线为 q=a-bpa,b为常数且>0,利润函数为π=qp-w。制造商按照利润最大化作出产量和价格决策;供应链的总利润π=π+π。(4)制造商有三种策略来促使供应商接受信息化:命令式、一次性补贴和价格补贴式(实践中也能见到一次性补贴和价格补贴式的结合)。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2模型分析

在做出决策之前,有必要知道供应商和制造商的保留收益,因为信息化后双方的收益不小于保留收益将是制造商和供应商推行信息化的充要条件。

2.1保留收益分析

根据前面的假设,供应商和制造商的相关函数如下:

供应商的价格函数:w=c+θ,利润函数:π=qθ,则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π=qp-w (1)

制造商根据利润函数作出产量和价格决策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供应商再根据制造商的产量进行生产并获得相应利润。对(1)式求一阶倒数,可得制造商的总产量为q=,利润π=;供应商的利润π=θ;供应链的总利π=-。

2.2命令式

命令式意味着供应商必须按照核心企业的要求推行信息化,否则就退出供应链。初期投入成本和后续的追加投入全部由供应商承担,且供货价格不变,制造商不给予任何形式的补贴。约束条件是供应商和制造商的利润不小于信息化之前的保留收益(当等于保留收益时,假设总是选择接受信息化)。设供应商的价格w=c+θ,其利润函数π=qθ+r-F。

制造商的利润函数π=qp-w+rq(F为信息化的初期投入,r为供应商信息化后的边际收益率,r为信息化后制造商的边际收益率)。将w代入制造商的利润函数并对其求一阶倒数,并与2.1部分的保留收益相比较,容易得出命令式下供应链的总产量q=,供应商的净增利润为qr+θ+r-F;制造商的净增利润为+qr;而供应链的净增利润:qr+r+θ+r+-F。

不难发现,命令式下供应链的总产量增加了,此时只要信息化后制造商的边际收益率大于0,制造商就能增加利润,净增利润的大小是r的一元二次递增函数。但是供应商的利润能否增加则取决于三个因素:r,r和F。由于退出成本δ的存在,供应商服从命令的约束条件应该是π-π≥-δ,而不是π-π≥0。对约束条件代入数据并整理可得供应商服从命令的条件:

F≤qr+θ+r+δ(2)

至此推出命题1:一是信息化初期投入的大小对供应商是否服从命令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制造商在选择信息化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供应商的初期投入;二是退出成本的存在扩大了供应商服从命令的范围,即使在净增利润为负的情况下,供应商仍然有可能服从命令,此时供应商唯有牺牲利润率θ来换取订单,此时制造商通过信息化变相拿走供应商的一部分正常利润;三是对供应商来说,信息化后产量的增加量对利润的影响至关重要。当新增订单以及信息化收益小于初期投入时,供应商选择退出供应链,从而命令式失败。

2.3一次性补贴

显然,补贴式是制造商在命令式不能凑效的情况下才采取的办法。一次性补贴式可以是直接给予供应商现金或实物,也可以是技术或人员支持等。根据2.2命令式的分析,当不等式(2)得不到满足时,制造商可以考虑给予供应商一次性补贴K,从而满足供应商的临界条件:

F-K≤qr+θ+r+δ (3)

与命令式相比,一次性补贴K的大小不改变产量和最终价格,从而不影响整个供应链的利润,但是会改变双方的利润函数。K的存在扩大了供应商对初期投入的接受范围,但是制造商愿意提供补贴的前提条件是净增收益大于0,即:

+qr-K≥0(4)

联立(3)和(4)式得到K得取值区间,

F-qr+θ+r-δ≤K≤+qr(5)

不等式(5)蕴涵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供应链的净增利润要大于0,即信息化对整个供应链来说是有效的。如果制造商让出了所有的净增收益仍不能弥补供应商的初期投入,一次性补贴式失效,或者说,信息化得不偿失。

2.4价格补贴

现实中,当信息化后的变动投入较大超过供应商的接受能力时,核心企业给予价格补贴的情形,比如核心企业给予直接的补贴率或者供应商变相提价等,设制造商给予供应商k的价格补贴率(为简化计算,我们假设在价格补贴的同时不给予一次性补贴),此时供应商的价格函数:w=c+θ利润为π=qθ+r+kq-F;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π=qp-w+r-kq,对其求一阶条件,得到供应链的产量q=,与信息化之前相比,只要制造商的信息化收益率大于价格补贴率(而这是必然的),供应链的产量就会增加,从而制造商的利润随之增加+qr-k。而供应商的净增利润为qr+k+θ+r+k-F,能否增加仍然取决于补贴率与初期投入的大小。

供应商接受信息化的条件:

F≤qr+k+δ+θ+r+k (6)

当单纯的命令式不能满足供应商的条件而制造商信息化的边际收益又足够高时,k的存在能够使得供应链的总利润增加,换句话说,价格补贴此时是有效的。结合供应商、制造商接受与提供补贴的条件,可以得到价格补贴的取值范围:

-+kq+-≥F-qr+θ+r-δ(7)

(7)式的右边即命令式下供应商接受信息化条件的缺口,只要这个缺口存在,不等式的左边就要大于0。

2.5三种激励方式的比较

2.5.1命令式与一次性补贴比较。与命令式相比,一次性补贴相当于降低了信息化的初期投入F,因此它不改变供应链上的产量和利润,但是会改变净增利润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分配。当信息化的初期投入比较高,供应商临界条件得不到满足时,核心企业可以给予一次性补贴来帮助供应商完成信息化并从中获益,但前提条件是信息化能够增加供应链的总利润。

2.5.2价格补贴式与命令式比较。对2.3与2.4部分的推导结果进行比较,发现价格补贴下供应链的总产量较之命令式减少了,供应链上的总利润减少了θ+r+,这说明当供应商能够无条件接受信息化的情况下,价格补贴较之命令式是一种次优选择,也说明价格补贴式只能在命令式无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对供应商来说,当k=+时,他获得最大净增利润,而当k>+r-θ-r时,供应商获得负的净增利润,这是因为订单量减少得太多,补贴也无济于事。由于前面已经论证供应商的净增利润必须为正从而满足(7)式的条件,那么当供应商信息化的条件存在缺口时,制造商的净增利润-kq+必然小于0。也就是说,较之命令式价格补贴意味着制造商的净增利润必然减少,而且补贴率越大,减少得越快。

2.5.3价格补贴与一次性补贴比较。与一次性补贴式相比,价格补贴k也扩大了供应商对信息化初期投入的接受范围。不同的是,在同样满足供应商接受信息化的同时,两种补贴方式对供应链的影响不一样。在其他条件等同的情况下,一次性补贴不改变供应链的总产量,也不改变净增利润,而价格补贴则降低了总产量,并减少了供应链上的净增利润。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一次性补贴占优,因为当信息化后的变动投入较大时以至于r趋近于0,而订单量又无法得到保证时,供应商往往会选择退出供应链,而不是信息化。

至此得出命题2:与信息化之前的保留收益相比,命令式能够增加供应链的总产量及总利润,但当信息化的初期投入较大超出供应商的接受范围后,一次性补贴与价格补贴能够帮助供应商实现信息化。一次性补贴较之命令式不会改变供应链的总产量及总利润,但是会改变新增利润在供应链上的分配。价格补贴降低了总产量与总利润,但这并不意味着价格补贴是非占优策略,当信息化后的变动投入较大,供应商的边际收益趋近0时,价格补贴较之前两种补贴将更有效。

3结论

本文运用线性模型研究了供应链上核心企业对小型节点企业信息化的激励机制,分别就核心企业采用命令式、一次性补贴式和价格补贴式三种激励方式对核心企业自身、供应商和整个供应链的总产量、总利润及利润在供应链上的分配等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三种激励策略所要求的临界条件,并对这些策略进行了比较分析。当供应商存在退出成本时,信息化即使不能带来正的收益,供应商也可能勉强服从命令,此时信息化在损害供应商。命令式下供应链的总产量与信息化的初期投入无关,仅与核心企业自身的边际收益率相关,供应链的净增利润能否增加取决于制造商和供应商信息化的总收益能否超过初期投入。与命令式相比,一次性补贴不改变供应链上的总产量和总利润,但是会改变净增利润在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分配。当信息化的确能使供应链获得收益,而初期投入超出供应商的临界条件时,核心企业可以给予一次性补贴来帮助供应商完成信息化并从中获益。价格补贴也能够增加供应链的总产量和总利润,但与一次性补贴相比,价格补贴可能降低供应链的总产量和总利润,但是当信息化后的变动投入较大,供应商的边际收益率趋近0时,价格补贴较之前两种补贴将更有效。

后续的研究可以考虑两个方向:一是考虑供应商有定价权的情况;二是考虑存在多个小型节点企业并存在竞争时的情形。

参考文献:

[1] 张蔚. 供应商虚与委蛇沃尔玛RFID进退两难[EB/OL]. (2008-01-09)[2009-06-05]. http://tech.it168.com/erp/2008-01-09/200801092054953.shtml.

[2] Sunil Chopra, Peter Meindl. Supply Chain Management[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335-340.

[3] 陈功玉,阳明明. 论中国企业的供应链管理[J]. 中山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11):34-38.

[4]Riggins, F.J., Kriebel, C.H., Mukhopadyay, T.. The growth of interorganizational systems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4,40(8):984-998.

[5]Wang, E.T.G., Seidmann, A.. 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 Competitive externalities and strategic implementation policies[J]. Management Science, 1995,41(3):401-418.

[6] 唐宏祥,何建敏. 一类供应链的线性转移支付激励机制研究[J]. 中国管理科学,2003(12):29-34.

[7] 宋培建,张宏斌. 网络外部性、采购商策略与供应商采用RFID技术的决策[J]. 管理工程学报,2008(1):49-52.

猜你喜欢

供应链信息化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云会计”在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分析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