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学生的听力理解

2009-11-03庞业芬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4期
关键词:背景知识听力理解交际能力

庞业芬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语法翻译法的一统天下,不符合学习语言的一般规律。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改进英语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听力理解,应该努力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课堂教学促进听力;第二,训练基本的交际技巧;第三,改革听力课程的传统教法;第四,通过第二课堂来扩大听力训练;第五,增强有关文化、社会背景知识。

【关键词】听力理解、交际能力、视听说多媒体教学软件、背景知识

How to enhance the countryside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aring understanding

Pang Yefen

【Abstract】

Since long, our countr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grammar translator's method monopolizing, does not conform to the learning language general rule. In view of the universal existence's question, author thought that must improve English educational model, enhances the student hearing to understand, should make the following several aspects diligently the work; First, classroom instruction promotion hearing; Second, trains the basic human relations skill; Third, the reform hearing curriculum's tradition teaches the law; Fourth, expands the hearing training through the second classroom; Fifth, enhancement related culture, social background knowledge.【Key words】The hearing understood that human relations ability, the seeing and hearing said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softwares, the background knowledge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的深化,外语教学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目前外语教学的现状还不能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与时代发展的要求还存在差距。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的听力理解,是他们学习中的拦路虎。每次大考、小考后,他们总是抱怨地说:“不知道听些什么,这些答案几乎是猜的。”考试成绩一出来,结果和他们说的一样——很差,一般人只得15-16分,满分(30分)极少,还有许多“小字辈”,都是个位数,三十分听力占了总成绩的四分之一,可想而知,每次考试都是英语拖后腿。经过几年进校听课调研和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我想造成他们听力差的原因有:①听力设备差;②老师不重视;③学生基础差,百分之九十五的学生七年级才开始学英语;④老师教法陈旧;⑤学生知识面窄;⑥不能集中订资料,更谈不上统一训练。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如何在人数众多的班中(一般每班60-70人)培养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并与精读课相结合,是我们英语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针对普遍存在的问题,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笔者认为应努力做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课堂教学促进听力

William Littlewood说交际能力首先是“学习者必须获得尽可能高程度的语言能力”。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和组成部分,离开了语言能力的基础,交际能力将无法培养和发展。如果学生墨守成规起码的造句能力都不具备,怎么可能谈得上在特定场合说出合适的话?语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包括社会语言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语篇能力(discourse competence)和语言策略能力(strategic competence)(Widdowson,1989)。如果英语学习掌握了5000词汇,并能有效运用交际策略(communication strategy),就可以基本保持交际的持续进行。因此,要发展专业学生的语言策略能力。语言策略能力训练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交际策略,清楚地流利地表达意思,达到交际目的。同时,保持交际渠道的畅通,不断接受更多的"输入(input),提高语言水平(Ellis,1985)。

将听、说、读、写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听、说、读、写技能并非孤立,它们是相互联系,紧密依赖,说依赖于听,说也可以促进听。现代研究阅读的专家认为,训练有素的耳朵有助于学生阅读,进而增进写作。反过来,读和写也可促进学生的听力。所以,要时刻注意提高学生英语的总体水平。做“四会并举,听说领先”。学生总有一钏心理定势,把听到的英语句子先在头脑中“翻译”成相应的中文,然后理解具体意思,这就大大增加了英语句子或单词的反应时,前面的还没有反应过来,后面的词已经过去。引导学生加强语感,加强对断语和词汇经常出现的语境的理解与记忆,尤其要加强对语句的整体理解和整体记忆,不要试图先找出与中文对应词语后再理解意思,而应当努力做到直接理解原文,就象我们听母语一样。从认知心理学来看,这个近乎自动化的理解还存在着一个译码的过程,只不过由于我们太熟悉而使反应时短得连我们自己也意识不到。如果听英语能达到这种程度,即直接英语思维,那听力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有意识地注意使用课堂用语,课上尽量多说英语,并用学生已学的英语解释新语言现象,学生不用增加负担,就可增加接触英语的机会,加强听力的训练。同样,对于学生,如果在课外也多讲多练英语,例如: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尽可能多地用英语进行问候、交谈,其效果更是其他途径无法可比拟的。

应云天先生说过:“在外语教学要排斥本族语,不让学生用本族语思维,避免本族语的影响,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有关专家也认为,在口头表达时,没有办法完全用英语思维。凡是能促进学习者使用外语思维的输入方式,都是有效的方式。应该重视课堂上汉译英练习对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作用。在汉语包围的环境中,用英语思维很难实现,只能接受现实。通过口头练习缩短学生口头表达过程的"心译"过程,获得一定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听写法。选择典型的句子和段落,逐句听写。虽然费时一些,但的确是硬功夫,最能检查出学生的真正水平。听写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听写单词、词组、句子或者是段落,即可以听写课堂所学课文材料,也可以听写相关程度的最新报刊杂志段落。听写经常在英语课堂上进行,可以把课文改写成材料或者相近的内容让学生听写,巩固所学内容和语言点。从一系列语音中辩词、句、段,有助于学生对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检验学生的语言能力。听写时,要明确训练哪些技能和语言点,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指导材料,练习各种听写方法,如记字法、填空法、要点式等。

笔记。课堂讲解尽量用英语,要求学生记笔记。这样既有利于听力理解,又有助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要记好笔记必须对听力原文进行深入理解,只有对听力材料的理解是具体的、清晰的、有主次的,笔记的内容才会是简明的、有条理的、贴近原文的。

笔记训练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技巧,它要求学生除单一地接受信息外还要对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并记录。笔记对学生的听力理解提出了新问题,它要求学生对听力材料的理解不是笼统的、模糊的,而应该是具体的、有主次的。笔记不仅具有记忆的功能,通过笔记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将词与意结合起来,借助笔记实施分析与归纳,从而具体而又全面地理解材料。

训练基本的交际技巧。

首先,注意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英国外语教育家韦斯特根据自己长期的语言教学实践总结出,出行口语教学,只需要积极掌握总学时超过864个(18周×4学时×12学期),积累了至少1200个单词,领会式掌握的词汇达到2000个以上。所以他们完全可以具备进行交际的能力。增强学生驾驭语言的自信心(communicativeconfidence),克服自卑心理、紧张和焦虑感,敢开口说英语。加之受方言的影响,发音不标准,这一切都会使得同学们的听力十分薄弱,心理负担比较重,从而严重地影响了听的效果,甚至脑子里出现暂时的"空白"。因此,克服心理障碍、增强自信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之一。要求学生有信心,沉着冷静,静心收听,注意力要集中。针对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老师在平时要让学生多听,要针对所听的材料,设计部分问题去听,使听力训练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设计问题时应遵循从整体到细节,从易到难的原则,长期训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场不乱的心理素质。

听力理解过程实际上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包括语法、词汇、常识等)对所听到的内容解码,然后进行筛选、过滤、整理、分类,这是个重新组合的过程。人们在吸收信息的过程中,都会自觉地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包括背景知识)同其所听到的联系在一起,这种背景知识和输入信息的结合就是预测、挑选、吸收和综合的过程。听的过程中学生要凝神贯注、强化记忆、注意细节,尽可能多地记内容。若偶尔遇到一个或几个生词,不要慌张,可置之不理,因为一两个单词不会影响对整个段落的理解。否则,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会引起连锁反应,结果什么也听不懂。遇到实在不会做的题,不要反复思考,应赶快放弃,专心听后面的。听完后必须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挑选和问题有关的信息,放弃无用的。万一遇到没有听懂的或漏听的情况,应及时稳定情绪,不能慌了手脚,不要反复琢磨思考听不出的单词或某一道题,应遵循“丢卒保车”的原则,果断尽快选择一个答案,及时转入后续内容。若不切实际地想一分不丢,潜意识里总是惦记着没听懂的那部分,就会不自觉地背上思想包袱,顾虑重重,到头来影响后面的答案题,结果"西瓜芝麻"一起丢。要多听、多练,达到由量变到质变、熟能生巧的程度。进行不同声音的听音训练,包括英音、美音、男、女、老、少的声音,采用比考试题录音速度略快的语音材料,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各种不同声音的材料及各种不同的听音环境和条件。

其次,强调语音训练、语句训练、语篇训练三个阶段。语音训练:语音建设是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基础工程。首先要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语音知识。其次让学生每天坚持高声朗读来纠正发音增强语感。另外,进行跟读、模仿,在听音中加强音的感知和识别能力。标准的语音、语调是听力训练的基地,也是学好外语最起码的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给学生纠正发音,讲解拼读规则,再给学生一些音组、词汇和句子来训练。通过实践,使他们掌握正确的语音、语调,并能根据语调区分出语意,为下一步的训练打下良好基础。语句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猜测能力、判断能力以及捕捉关键词的能力。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不以个别单词为单位,而是要养成整句听的习惯,培养学生外语思维能力,以此来带动学生快速的反应。促进听力词汇量的积累和增加。语篇训练:这是三个训练中最有难度的阶段,这个阶段的训练是在前两个训练的基础上进行的。不断了解篇章结构和思维模式可以使学生建立掌握外语的共同心理结构和特殊的独立的定势,增强语感,免去听音时先将英译汉再理解的心译过程,让逻辑思维方式进行分析、综合、想象、推理、判断。让思维展开形成多向思维和立体思维。

最后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培养预测能力。美国著名的教学法专家王士元先生说:“理解语言过程是一种猜测、估计、预想、想象的积极相互作用的过程。它通常利用出现在典型环境中的一切形式,即有各种各样的非语言形式,也有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和语义学方面的语言形式。”预测主题的过程是利用有限具体的微观信息进行宏观主题思想的推理判断,然后在利用可信的宏观主题思想进行微观信息推理强化的过程。预测和猜测在听力理解中占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预知将听到的信息范围时,头脑中该范围之内的知识无意识中被激活,这样有“备”而“听”会有助于辨清语音和认准听力内容间的关联程度。学生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他们便可以根据已经理解的内容,预测出将出现的信息。预测是指从所给的文字材料和答案选项等线索中发现一些背景信息,力求缩小谈话者的话题,它能帮助学生搞清所听内容的类型和结构甚至主题。不管什么人说话都有一定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又具有共性,受过一定教育的人是可以把握的。也就是说通过阅读选项我们可以推测听力材料可能涉及到什么题材和它的内容。听的过程中要强化记忆,对所听的内容进行联想,并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加工,对整体和细节不可偏废。重视整体的题目是询问对话或短文的中心思想,因此千万要有整体概念,不要只记细节而忽视整体。听完后必须对所听到的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推理、判断,挑选和问题有关的信息,放弃无用的。注意听力技巧的传授是正确的,但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不能走极端。如果过分夸大,只会走向反面

2.改革听力课程的传统教法

许多人认为听力课“容易上”,“打开开关”、“对对答案”就可以了。单靠一本教科书、一盘磁带和一台录音机无法完成听说课的教学任务,无法实现课堂最优化。传统的“单一”课型、教材、“单一”的教学内容,“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当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英语教学发展的趋势是网络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外语教学必须重视"视听说",外语研究始终离不开人的感觉、知觉、视觉和听觉心理活动。

听力课的教材内容基本上是以测验为主的。听录音,作理解练习,教师对学生反馈的“正确”或“错误”的答案作出讲评。这种听力课应该说是测验课,而不是听力训练课。训练课应该把重点放在训练上,课前作充分准备,培养学生的预测和判断能力。传统的听力课一直是单一的录音听力,除听录音外,可增加有视觉辅助材料。视觉材料能增加听力信息,提供背景知识。尽量使用先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使用把文字材料与声、光、色、像融合在一起的“活教材”。不仅具有高度的综合性、运用的灵活性和雅俗共赏的大众性。

在提高听力过程中,许多本来用眼睛看能理解的单词,在以听觉方式呈现时,学生的听觉反应时就会明显地高于其视觉反应时。因为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要以书面材料为主,对于单词的视觉再认识已经习惯了,而听觉再认还没有习惯,眼睛认识的单词,耳朵不一定“认识”。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再认与听觉再认虽然可以互相促进,但它们毕竟是两种不同的感觉通道中进行的,具有不同特征的信息加工过程。听力的提高只能通过反复的听力训练才能得以实现。练习因素对于听觉反应时缩短所起的作用比对于视觉反应时缩短所起的作用更大,也更明显。因为当语言文字以听觉方式呈现时,往往夹杂了更多的干扰因素,口音、方言、噪音与信号的对比强度等。此外,听觉信息的特征是稍纵即逝,不易捕捉,无法反复思考。克服这些不利因素就是要通过听觉通道反复呈现相同的刺激信息即英语单词和句子,使听觉通道对其产生熟悉效应,从而降低反应时,提高反应速度,直到不假思索就能作出“自动化”反应程度。

我们在训练的过程中,决不能把听说读写这四种能力分割开。精读是听说读写四种能力并举的课型。在课堂中应坚持精讲多练的原则,讲课过程中尽量多说外语,并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对学生起到示范作用。多给学生说外语的机会,让学生养成用外语对话的习惯,模仿外国人说话的风格,在听别人说和自己说的过程中,听说能力就会不断提高。还可在教科书中挑选一些课文,让学生中间展开讨论,让学生在课堂上用外语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讨论后把相应的内容落在笔头上,这样听说读写能力相互促进,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综合发展。

在听力课教学中贯彻听说结合的原则。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和说是口语方面的活动,读和写是书面方面的活动 。听和说的关系最密切,听是听其声悟其义,是接受信息,属于理解、领会范畴;说是用其声表其义,是发出信息,属于表达、应用范畴。但它们都是处理语言的声音信号,二者相互依赖,互相促进。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克拉申(Stephen Krashen)认为,语言输入先于语言输出,听话从本质上说是输入信息,是接收和解码的过程;说话属于输出信息,是编码和传送的过程。所以听是说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口头表达能力首先必须提高听力理解能力,提高听力理解的目的是促进口头表达,培养交际能力。增加听后问答、解释、复述、讨论、模仿等训练,以听懂为基础,围绕语言材料提供的语境进行模拟性训练。给学生创造了开口讲话的语言环境,锻炼了他们的应变能力,培养了学生们的交际意图,加深了对语篇、语境的理解。

充分使用现代化声、光、电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情景交融、高质量、信息量大的学习天地。五彩缤纷的屏幕上展示了异国的风土人情、建筑雕塑、自然景观、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体态姿势等。鲜明的视听刺激使其各种感官配合合作,帮助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同时,要求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和快速反应。在视听过程中,快速捕捉信息、经大脑分析、综合,在瞬间作出推理和总结。结合电化教学规律设计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排除心理障碍,促使技能充分发展的教学 。应用电教媒体,遇到重点、难点可以停放、慢放、重放、定格或解说等。还可以利用投影幻灯对教材重点进行强化训练,运用录音磁带进行语音语调模仿,用跟读机进行口试测试等。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激发他们的形象思维,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角色,加快教学进程,提高教学质量。

电化教学手段具有语言、画面、音响三结合的特点,使声音和形象结合,语言和情景结合,视觉冲击力和听觉感染力结合,把真实的社会生活带进课堂,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他们置身于外语环境中,轻松进入那种语言活动的现实情景。

在设计视、听、说多媒体教学软件时,要注意构图与配色、变化与新异、画面与声音、图形与动画、提示与反馈等视听表达技巧;留心声音与声音、画面与画面、声音与画面组接技巧,注重操作与提示、交叉与提问、自测与练习等人机界面设计。这样能使呈现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进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通过第二课堂来扩大听力训练。

精听与泛听是听力教学中的一对矛盾。泛听是提高听力实际应用能力最有效的途径。各种内容不仅是课本中的内容,还应包括最新的信息、节目。让学生明白,听力测试与泛听关系密切。目的是训练理解能力,抓住大意,扩大知识面,而不是逐字逐句听懂。要善于从上下文去推断和揣摩对整个句子和段落大意,不要被个别难词难句卡住,影响全文意思的捕捉。在课外,利用课余时间,训练大量输入和接触各种语音现象。课外泛听活动应在教师的检查指导下进行。教师给学生定台、定节目,也可事先录制在磁带上,上课时利用语言学习机的集控功能,只需几分钟就可以给全体学生录制磁带,并每周规定一定量的作业,作为平时成绩。保障学生泛听活动的有效、有序开展。

在母语包围的环境下,课堂环境中的外语学习不大能促进外语思维,而口头表达,由于时间有限,即强烈要求用外语思维。

交际语言的能力培养还需要利用课外时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优化学习环境,活跃学习气氛。英语角、访问外教、影视、英语晚会。安排一定的外语影片、教学片、录像片、幻灯片播放给学生观看。动员学生撰写英语稿件,取得学校广播室的支持,课外活动时间播放外语广播、新闻、故事、会话、所学语言国的历史、地理及风土人情等,以便尽快提高学生的听力,扩大视野,拓宽知识面。每学期组织学生举办几次英语晚会、朗诵会和演讲比赛,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语音、语调和口语的表达能力。

英语角是培养学生多元化思维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将所学语言以多种方式进行操练、切磋、巩固、提高。办黑板报、墙报、学习园地,使学生耳闻目染,置身于外语知识的氛围中。另外要注意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给学生创造听的机会和环境,如进行英语课前值日汇报最新新闻。给学生能够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集中式训练和随意培训相结合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播放原版故事片或英语录像片;在课外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组织专题报告和英语演讲;让学生自由地听音、模仿朗读;组织兴趣小组开辟英语角;举办英语沙龙等。

收听英语广播是提高听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如VOA的特别英语新闻(Special English News)广播节目内容新颖,材料广泛,与世界形势和人们生活密切相关。英语新闻读音清楚,语速标准,用词规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新闻广播语言结构有一定规律。如美国之音采用“倒金字塔结构”(Inverted pyramid),即最重要、吸引人的部分在最前面播放,叫新闻导语(news lead),次重要部分在中间,最不重要的内容在最后。教师要训练学生捕捉新闻导语的能力,从实例引导学生分析新闻报道的结构特点。新闻导语一般包括5个W:Who(谁?),What(什么事?)When(什么时间?),Where(什么地点?)Why(为什么?)。内容结构上,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5部分组成。英语广播新闻教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学生永久的听力训练课堂。

第五、增强有关文化、社会背景知识。

为了培养学生多视角、多维的思维方式,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现代外语教学研究注重对外语学习主体的研究、强调培养学习者语言使用的能力、将外国文化教学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列为教学内容这三个重点。

此外他们对西方社会文化习俗知之甚少,口头表达没有连贯性,不得体。这表明他们的社会语言能力和语篇能力发展相当缓慢。

词汇的文化内涵、语用的文化差异和语篇的背景知识。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是词汇,包括习语、谚语、典故等。词汇学生听自己熟悉的事件材料时,理解得多一些,而听一些生疏的内容时,困难就大。这是因为语言和社会文化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表达的,民族的风土人情、文化习俗以及历史的发展,特定的文化背景产生了各具特色的语言。如果不了解有关文化的背景知识,只是扩大词汇量,延长听力时间,也是不能成功的,必须在扩大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知识面和信息量方面下功夫。

因此在训练前,要给学生讲解一些有关社会文化、历史风俗方面的知识,消除因文化差异而造成的听力理解障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增强他们学习外语的兴趣。熟记大量国名、地名、机构名和人名等,了解国家位置、时间、时差等,扩大知识面。

听力理解有两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一个是语言技巧,一个是背景知识,只有二者有机地结在一起才能达到理解。因此要提高英语的听力理解,就需要在扩大知识面的基础上培养“听”的技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英美等国家的风土人情,史地知识等。使所掌握的知识同“听”的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英语就需多了解一些英美国家人民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文化背景、风土人情。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际的手段,社会生活的变化、科技的普及发展、一国的文化历史传统、生活方式、地理气候环境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都要反映到语言之中。具备一点背景知识对所听的对话和短文会有一种熟悉感,有一个更深刻的理解,甚至能弥补语言上的一些不足。我们都知道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学生若对西方的社会文化因素、社会环境差异不了解,缺少足够的有关学科知识,只是用我们所熟悉的思维,逻辑去判断对话或短文,就很可能出错。

语言学认为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因素有环境因素,情感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以英语为母语的学生整天接触的都是英语,就像我们中国人学汉语一样。而我们现在学习英语,我们生活中需要使用英语的机会很少,缺乏英语的语言环境,因此,许多学生听起来感到生疏和困难,从而产生了畏惧心理,给英语学习带来了困难和障碍。

学生的听力水平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也不是短时间的集中训练就能达到的。要想提高听力理解的能力,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必须从各方面抓起。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传授有关听力方面的技能,学生要养成多听多练的好习惯。只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我相信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因为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一部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国际交流,音像教学设备、多媒体等也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进入外语教学。现已从传统的结构法(structuralism approach)语言教学 进入到功能法(functional approach)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语言教学 。由教语言形式(language form)进入到教语言运用(language)。

参考文献

[1] 刘亦春.〈国外外语教学〉.2002,3.

[2]刘霞,潘晓良.〈准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高等教育研究〉.1996,第5期.

[3]应云天.〈外语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4.

[4]韩其顺.〈外语界〉.1985,第4期.

[5]樊长荣.〈大学英语通测的效应及思考〉.高等教育研究,1998,第2期.

收稿日期:2009-07-23

猜你喜欢

背景知识听力理解交际能力
《从雅思的发展看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述评
浅析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在非英语专业听力理解中的应用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浅析大学英语六级听力对话中的隐喻
借助背景知识,引导个性化阅读
对高三MHK教学方法的科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