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沟通

2009-11-02

作文新天地(高中版) 2009年9期
关键词:出版社生命

刘 强

哲人说,生命的存在是一种孤立的境地,因为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个体,无法相同。这让人有几许黯然,幸而生命中有许多的相似,总可以彼此凝视和安慰。那些日常的话语、手势、目光、神情……总会融化彼此的空隙,轻启我们的心灵,让生命凄凉的处境有了一抹温暖而柔和的光彩。

沟通,是一个温柔美丽的词,有着一股阳光的味道。她蕴含着温柔的注视,会意的理解,真诚的细腻和悲悯的情怀……她如那脉脉的清流,流经心灵、大地和万物,汇成一片优美的风景。

情歌

(藏)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一位印第安酋长写给美国总统的信(节选)

总统从华盛顿捎信来说,想购买我们的土地。但是,土地、天空、河流……怎能出卖呢?这个想法对我们来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正如不能说新鲜的空气和闪光的水波仅仅属于我们而不属于别人一样,又怎么可以买卖它们呢?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对我的人民来说都是神圣的。哪怕是一根发亮的松针,一块海滩的砂砾,一片林中的云雾,一颗清晨的露珠,还是一只鸣唱的小虫,所有这一切,在我们人民的记忆和现实中都是神圣的。

我们熟悉树液流经树干,正如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大地也是我们的一部分。芬芳的花朵是我们的姐妹,糜鹿、骏马、雄鹰是我们的兄弟,山岩、草地、动物和人类全属于一个家庭。

你们的命运,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谜。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把所有的野牛杀光,把所有的野马驯化,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如果原始森林中尽是人类的足迹,幽静的山谷中布满着横七竖八的电线,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如果草丛灌木消失了,空中的雄鹰不见了,马匹和猎犬也失去了用场,那将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这一切,只意味着真正生活的结束和苟延残喘的开始。

当最后一个印第安人与荒野一同消失,他们的记忆就像草原的云影一样在空中浮动的时候,这些湖岸和森林还会存在吗?我们的灵魂还会存在吗?

《小主子》

作者:(法)圣埃克苏佩里

译者:马振骋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3,9

这是一个全世界大人和小孩都深爱的童话。那个离开自己星球,四处旅游的孤独小王子,让人们明白了怎样来感悟爱。人总是要经历之后才能长大。孤独的小王子在经历了漫长的旅途之后才感悟到玫瑰花对自己的爱意,才看清楚自己对玫瑰花的深深牵挂和眷意。在狐狸的帮助下,小王子终于知道了,爱就是关注,就是责任。忧伤透明的小王子飞回星球,保护自己的玫瑰花去了,留下一些可以让我们终生感悟的话:

节选

※“这就像花一样。如果你爱上了一朵生长在一颗星星上的花,那么夜间,你看着天空就感到甜蜜愉快。所有的星星上都好像开着花。”

※“使沙漠更加美丽的,就是在某个角落里,藏着一口井……无论是房子,星星,或是沙漠,使它们美丽的东西是看不见的。”

※“要用心才能看得清。实质性的东西,用眼睛是看不见的。”

《致父枭的信》

作者:(奥)卡夫卡

译者:张荣昌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5

卡夫卡是一个伟大的作家,却有着不幸的童年和家庭生活。在3 6岁的时候,卡夫卡给父亲写了这封长信。在信中,卡夫卡从童年开始,回忆了暴躁的父亲在学习、工作、婚姻、性格等方面给自己的影响。那些看似微乎其微的刺痛,日后都急剧膨胀,触目惊心。真切的怨与恨,哀与痛,现今读来更感纠结和伤怀。父与子的沟通也许是家庭沟通的代表,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难以明了,难以细究,但是鸿沟总是于那些看不见的细小裂纹开始的。

节选

……只有一件事我至今还记忆犹新。有一天夜里我呜呜咽咽,吵着要喝水,当然并非真的口渴,多半是为了怄气,您声色俱厉,几番呵斥未能奏效之后,您就将我从被窝里拽出来,铁到阳台上,关了房门让我一个人穿着背心在那儿站了很久。我不想说这样做不对,当时要保持安静也许确实没有别的办法,可是我的心灵却因此带上创伤。我的父亲,那最高的权威,他几乎毫无道理地走来,半夜三更将我从床上揪起来,挟到阳台上,他视我如同草芥。在那以后好几年,我一想到这,内心揪受着痛苦地折磨。

《包容的智慧》

作者:星云大师、刘长乐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7,12

这是佛教高僧星云大师与凤凰卫视总裁刘长乐的谈话集。大智慧的人洞悉深刻与复杂,却往往化为平易和亲切,给人以感悟和启发。从包容出发,两位智者畅谈了人生,心境,为人,处事,纷争与世态。心胸豁达,有容乃大。人间种种,世间繁杂,在随意有趣的对话中,都化为浅浅溪水,单纯明净了。珠玑之语,金玉之言,俯仰皆是,不啻酷夏里的口口清茶。

节选

※有容就是有气度、涵养、承诺、财富。有容纳的气量,自有端庄的容颜。境随心生,容从心现。

※从细处看,是滴水穿石;往远处看,是百川归海。

※水有一种精神,悲悯填谷,昂扬入云。至柔能曲折,至盈能飘逸,至刚成冰雪。清澈自然,滋润万物,滴水藏海。

※只有退一步“出世”,才能进一步“人世”。“出世”的时候,高瞻远瞩,洞悉天下;“入世”的时候,运筹帷幄,成竹在胸。

《一个人的村庄》

作者:刘亮程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

这本书最让人感动的地方是刘亮程对村庄的态度:注视,倾听,体会,感悟。那些最平凡的事物在这种细碎真诚的观照下,具有了一层奇异的光彩。一颗树,一朵花,一株草,细小的昆虫,缥缈的风,纷飞的雪,晃荡的闲人……都可以成为生命的体认,生命的意义随时随处可以变得丰富深沉。在这个荒凉的村庄中,刘亮程细腻缓慢地进入众多生命,也向村庄呈现自己的生命,这种交融那么温馨、那么深邃。

节选1

《冯四》

其实人的一生也像一株庄稼,熟透了也就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的一生熟透在时间里,浩浩荡荡,无边无际。谁是最后的收获者呢?谁目睹了生命的大荒艽——这个孤独的收获者,在时间深处的无边金黄中,农夫一样,挥舞着镰刀。

节选2

《对一朵花微笑》

我一回头,身后的草全开花了。一大片。好像谁说了一个笑话,把一滩草惹笑了。

我正躺在山坡上想事情。是否我想的事情——一个人脑中的奇怪想法让草觉得好笑,在微风中笑得前仰后合。有的哈哈大笑,有的半掩芳唇、忍俊不禁。靠近我身边的两朵,一朵面朝我,张开薄薄的粉红花瓣,似有吟吟笑声入耳;另一朵则扭头掩面,仍不能遮住笑颜。我禁不住也笑了起来。先是微笑,继而哈哈大笑。

这是我第一次在荒野中,一个人笑出声来。

节选5

《寒风吹彻》

落在一个人一生中的雪,我们不能全部看见。每个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独地过冬。我们帮不了谁。我的一小炉火,对这个贫寒一生的人来说,显然杯水车薪。他的寒冷太巨大。

《九降风》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台湾

上映时间:2008年

导演:林书宇

2008年亚洲新人奖

这部影片真实得如我们身边的叹息与欢笑。

几个快乐的高中生,自成一个小小的帮派,一起旷课,一起逛街,一起表达着对学校和生活的不满。初恋、友谊、误会、矛盾、自我……慢慢侵入这个亲密无间的小团体。于是我们看到青春,那单纯的青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选择,如何去抗争,如何去调整。初恋的分手,意外的死亡,道义的分化,彼此的憎怨,一层是一种挣扎,一层是一种蜕变。青春总是要在四面八方的挤压中,历练出一种坦然和从容,一种成熟和体贴。

《东邪西毒》

制片国家/地区:中国香港

上映时间:1994年

导演:王家卫

第51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摄影、最佳技术成就奖

这是一部诗意的影片,景是,思绪亦是。

茫茫黄沙,天高地远,几间草屋落寞而置。独身而居的欧阳锋缓缓出现,忧伤,淡漠,倦怠无限。于是,回忆慢慢开始,爱与伤痛缓缓漫来……

有些东西错过了,就再也无法挽回。错过的原因很多,而嫉妒、误解、自以为是、自尊、虚荣往往占八九之多。如纸隔膜,点指即破,却终身受禁。当年年少气盛,意气轻狂,总以为生命漫长,还有重新再来的时候,谁料弹指沧桑,芳华刹那,很多东西就这样遗落在岁月里了,渺无踪影,包括爱情,包括人生。

※对白欣赏

我拒绝了他,终于让他知道了得不到的感觉。我一直以为是我自己赢了,直到有一天看着镜子,才知道自己输了。在我最美好的时候,我最喜欢的人都没有在我身边。如果能重新开始该多好!

《通天塔》

——可以给一个温暖的拥抱吗?

制片国家/地区:美国

上映时间:2006年

导演:伊纳里图

2006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这部影片不仅优美,感人,还会让我们温情满怀。

影片末尾很美丽很感人:父亲站在阳台,看着难以理解的女儿,缓缓张开双臂;女儿一怔,走进怀抱,泪流满面;妻子躺在丈夫的怀里,触摸着那份爱意,不由紧紧地回抱着丈夫,眼泪轻轻滑落脸颊……其实,很多的隔膜总能在轻易间消融,不需要做很多,只需一个温暖的拥抱而已。

这部电影由一对夫妻开始,这对面临情感危机的美国夫妇到非洲摩洛哥去旅游,妻子在汽车上被一颗子弹击中,围绕着挽救妻子和查找子弹的来历,影片给我们展示了当今社会的种种隔膜和断裂,心灵上,意识上,阶层上,地区上,文化上。要消除这些隔阂,要从我们的心灵出发,从一个真诚的拥抱开始。

(本期供稿:浙江省黄岩中学

刘强)

猜你喜欢

出版社生命
从地里冒出来的生命
我等待……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On the Problematic Sounds of English Interfered by Shaanxi Dialect from My Students and the Analysis of Reasons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震撼瞬间:怒放的生命
石油工业出版社
贵州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