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实践

2009-11-02李晗静王宽全王宇颖

计算机教育 2009年19期
关键词:C语言双语知识点

李晗静 王宽全 王宇颖

1引言

21世纪已经到来,以加强外语和计算机能力为新世纪人才特征的新一轮大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改革方兴未艾,“双语教学”等新概念成为“热门主题”和推进“素质教育”的又一着陆点。在GOOGLE中敲入“双语教学”一词,会看到2,480,000多个相关网页,纷纷从不同角度多方位地探讨“双语教学”的目的、教学方法及效果等。

哈尔滨工业大学处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前沿,随着学校国际化基金的实施,近两年诸如“2002年度申请资助国外世界著名大学进修项目”、“哈尔滨工业大学双语教学基金资助项目”以及“院系国际化基金资助项目”等政策陆续出台,这些政策大大推进了教师双语教学进程,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与世界同步的科学知识,从概念体系方面与国际惯例接轨。

在国家、学校的大力推动和支持下,我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分别在2004年获得校级首批双语教学课程立项,2008年获得教育部第二批双语示范课程立项。下面分别从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教学策略、教材选用、师资培养等方面探讨和分析双语教学实践的特点及效果。

2双语教学的理论定位

双语教育是欧洲教育理事委员会普遍采用的一个术语,它指用外语或学生的第二语言作为教学媒介来进行学科教学。

英国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双语教学”定义是:

The use of a second or foreign language in school for the teaching of content subjects.

Bilingual education programs may be of different types and include:

(1)The use of a single school language which is not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an immersion program.

(2)The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but later a gradual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for teaching some subjects and the home language for teaching others.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maintenance bilingual education.

(3)The partial or total use of the childs home language when the child enters school, and a later change to the use of the school language only. This is sometimes called transitional bilingual education.

这个定义确定了“双语教学”的目的,是在外语或第二语言的教学环境中,学生经过若干阶段的训练,使第二语言能代替或接近母语的表达水平。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国国家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华中师大教授邢福义指出,双语教学是一种学习语言的方法,指“学校同时使用母语和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主流语言,熟练运用主流语言进行学习”。

3双语教学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应根据学生对外语的掌握程度、双语师资的配置条件等多方面条件进行选择。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实验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以及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的学生,根据专业本身的类英语化、国际化以及更新快等特点,我校确定双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可以毫无障碍地阅读、理解本课程原版教材;高级目标是:学生通过教学可以流利地利用英语在工作、学习中交流。

双语教学不同于全英文教学,应该中英文并用,哪些内容用英语授课,哪些内容用中文授课,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双语教学实施的渠道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根据自身、学生及课程内容情况的不同,将英语教学定在渗透、整合、主体等不同的策略,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1渗透策略

“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是新鲜事物。当今40岁以下大学教师的英语平均水平基本上处于熟练的读、写能力,半流利的听、说能力,学生的听、说能力平均水平处于中、小学水平。基于这种教学双方英语口语欠缺的情况,本着教授专业课程内容为主的原则,教授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及难点时,应采取“母语教授知识点,英语解释术语、概念”的原则。

教授计算机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时,如果用英语包揽,学生要在同一时间内同时具备中、英文及专业知识的理解能力及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这对学生及教师都具有挑战性——而实践证明中国教师的全英文授课也不是很成功。据笔者统计,如果教学中90%的内容使用英语,那么放弃听课的学生达到85%。一位加拿大资深教师在听完一堂充满蹩脚英语的物理课后给予这样的评价:“You solved some problems,but you create many other problems”(你解决了一些问题,但你同时制造了许多其他问题)。因此,双语教学中的英文使用决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而是时刻紧扣“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

笔者在双语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使用英语介绍术语,母语讲授内容的英语渗透方法,讲授数据类型、数组、指针等既重要又难于理解的知识点,收到良好的效果。学生反映,通过教师对术语英文的讲解及原版教材的辅助,既容易地掌握了内容本质,又提高了英文交流能力,母语透彻讲解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掌握了难点知识。

3.2整合策略

英语教学的整合策略是指较多地在教学中使用英语,但仅限于必要和能力所及之时。

此方法适用于课程内容的难度适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一定了解的情况下使用,也是目前双语教学的主要模式。如对控制结构(control structure)、函数(function)等术语,可以用英文解释并举例子。因为在日常学习中,学生对这些概念的逻辑含义已经有所了解,那么在计算机语言课程中就可以利用已有的背景知识,完全掌握英语讲授的知识点。据统计,讲授这种程度知识点时70%的内容使用英语,70%以上的学生可以无障碍地接受。

3.3主体策略

在“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课程中,我们在课件和实验部分采用主体策略,创设全英文教学环境。

课件是授课的重要演示工具,概念、语言、经典例子和算法介绍都要使用课件展示,因此以“C Bible”的英文表述为标准,采用全英文演示。授课中,学生对课件的接受程度较好,配合教师的汉语讲解,学生在理解知识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阻碍。

实验占总课时的50%左右,是学生学习时间最长的阶段,采用全英文教学环境。实验说明书是英文的,课程主页中关于实验的讨论采用英语。统计结果显示,97%的同学顺利完成了实验,3%的同学放弃了实验。顺利完成实验的学生的平均成绩在80分左右,一位同学给教师的留言是:“很高兴做这种类型的实验,通宵编程序真兴奋,英语也不难呀!”而放弃的学生有两点主要原因:C语言基本知识没有掌握好,对英语说明书看不懂,进一步的交流发现,这些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很好,可以达到良好以上。因此,C语言知识掌握得不好是他们放弃这个英文实验的主要原因。

这种教学模式的合理利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为日后教师全面和深入开展双语教学及学生快速适应后续双语课程起到杠杆作用。

4双语教学的教材选用

教材选用得当是双语教学正常进行、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在原版教材、综合使用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及自编英语教材的选择中,“C语言程序设计”的双语教学必须使用英文原版的教材,否则双语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本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和中文教材配合使用。英文教材采用Dennis M. Ritchie编写的《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它符合C89标准,具有标准性和权威性,被称为“C Bible”。中文教材采用苏小红等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C语言大学实用教程(第2版)》,由P.J.Deitel和H.M.Deitel主编、苏小红等翻译的《C How to Program》第5版作为参考书。授课不局限于这几本书籍,而是给学生推荐很多优秀的英文及中文教材,使学生博百家之长,接收的信息更加全面系统。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基础及学习进展合理安排教材的交叉、并行使用。

第一,根据学生语言知识的掌握程度建议阅读的起点。我校“C语言程序设计”双语课程的开设对象是大一学生,先导课程只有“计算机导引”,有的学生高中阶段接触过程序设计语言,有的则连计算机都没有用过。因此,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程序设计语言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首先在第一节课程中统计两个数据,一是计算机语言的掌握程度,二是英语阅读水平。从几轮教学的统计效果看,已经掌握一门以上计算机语言的学生数量为2%~4%,英语高考成绩在优秀类别的占95%以上。然后根据学生水平推荐起点阅读语言。教师极力推荐这2%~4%的学生使用Ritchie或其他作者的英文原版教材,使他们从一开始就进入全英文的教材环境。对于剩余的同学,建议他们在课程开始以阅读中文教材为主,以配合阅读英文原版教材及其中文版为辅,在理解主要知识点和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熟悉一些常见的名词和术语。

第二,根据学习进展安排中英文教材的交叉、并行使用。对有计算机语言基础的学生不使用这条原则。对剩余的同学,在前2~4个学时阅读中文教材,快速建立起计算机语言的逻辑思维方式,然后引导他们阅读英文教材,如果学生感觉十分吃力,再建议他们阅读中文教材中的相应部分。据统计,这使学生在不经意间克服了对英语阅读的惧怕感,增强了阅读英文原版资料的信心,达到了双语教学的目的。

4双语教学的师资培养

我校对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下了很大功夫。例如:

实行教学督导听课制、教师竞聘上岗制、教师上岗培训制、新开课教师试讲制、青年教师助课制、实验指导教师上机考核聘用制、定期教学研讨例会制等。其中具有核心作用的是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学习,从留学回国和出国进修学习人员中选拔从事双语教学的教师,这一制度使我校双语教学得以蓬勃发展,学生双语接受能力显著提高。

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在于:

(1) 加深了对双语教学目的的认识。国际上很多大学实施双语教学,尤其是欧洲大学的普及率非常高。双语模式的实施不仅保障了世界主流语言描述的最新技术的实时掌握,同时也是对母语的保护和继承,没有哪个地区因为双语教学而使母语退化、消失;双语模式不是一种外语的单纯引入,而是对这种外语所描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是获得知识的途径更多了。

(2) 增强了双语教学效果的信心。国际上采用双语模式的学校多数是成功的,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状态。师生对双语模式的接受是自然的,双语授课不用额外申请、批准,学生也认为这样讲授是理所当然的。教师的讲授内容没有减少,反而更加丰富;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没有降低,反而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掌握问题。

(3) 提供了具体参照的双语模式。从教材、授课双语策略、讲稿、实验、作业等内容,都可以找到参照的模式,这为我们结合中国国情实施具体的双语模式提供了参照。

在实施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双语教学教师要具备听、说、读、写多方面基础,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习,作到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所以,培养具有双语教学能力的教师,也是学校开展双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5总结

实践证明,双语教学为课堂内外创造了两种语言交际的机会,显著提高了教学质量,鲜明突出了专业特点,大大增加了国际人才培养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J. C. Richards. Lon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猜你喜欢

C语言双语知识点
关于口罩 这10大知识点你必须知道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
基于C语言的计算机软件编程技术探究
中职C语言单片机课堂教学中的趣味性探讨
计算机原理中C语言的应用价值
知识点自测
“二次根式”复习精讲
科学分析,高效决策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