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乡随俗”,有效整合品德课程教学资源
2009-11-02万蕴慧
万蕴慧
品德课程资源丰富多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围绕教学内容,选取自然、社会和学生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通过寻找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将其融入品德课堂,从而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但是,课程资源如何整合才真正有效呢?笔者认为,品德课程资源的整合只有“入了乡,随了俗”,才会有效。入的是这个地区、这所学校、这个班级的“乡”,随的是这班学生、这位老师、这个课堂的“俗”。在此,笔者想着重谈谈品德课程资源整合时应如何“随俗”的问题。
一、课程资源的整合要反映学生的学习生活
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运用应该是动态的,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时应时刻牢记,只有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为出发点,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特点为前提,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
今年上半年,因教研所需,我借班上了一节品德与生活课,内容是二年级的《我最爱读的书》一课。选择好班级后,我多次与班主任进行了沟通,在了解孩子们课外阅读现状后精心设计了活动。课堂伊始,我播放了这个班的学生在书香长廊看书的一段录像。孩子们都很感兴趣,在他们兴奋地寻找熟悉的身影时,也就悄悄被我带进了书的海洋。这样的导入立足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了师生间的心灵距离,唤醒了孩子的真情实感,他们一个个都急于与学习伙伴分享自己阅读的故事和感受。
可见,教师在整合课程资源的时候一定要心中有孩子,要立足班上孩子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在探索和体验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二、课程资源的整合要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
教师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实现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的有机整合,使学生在教师的教学行为中激发情感、感悟生活、提高认识,深化道德观念。这样的资源整合,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还能推动课程的发展和教师自身的提高,实现教学的“多赢”。
有幸聆听了常州市武进区芙蓉小学徐君老师执教的《李奶奶身上的伤痕》和陈丹君老师执教的《筑起血肉长城》两堂历史题材的品德与社会课。两位教师充分展现了各自的教学魅力,很好地利用各种资源,有效解决了“题材离学生较遥远,学生难以走进文本”的教学难点。
徐君老师温文尔雅,朗读能力强。她在执教《李奶奶身上的伤痕》时,借助一系列真实的图片和音像资料加深了孩子们对南京大屠杀的了解,同时,适时地加以旁白,渲染气氛。学生在强烈的视觉和饱含真情的听觉冲击下,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在徐老师的深情叙述中,学生深受感染;在交流自己所收集的南京大屠杀及侵华战争中日本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时,学生们声泪俱下,心灵再一次受到强烈的冲击。
陈丹君老师极寓激情,多才多艺,善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她以“国歌”为主线,串起了整堂课的教学。课堂上,学生三次唱起了国歌,每一次的唱响都能让听课老师感觉到学生的感悟与体会的提升。第一次,陈老师带头哼唱,学生则害羞地听唱。第二次,在学生看了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后,陈老师激情地发问:“你们能坐以待毙吗?你们愿意成为亡国奴吗?你们允许他们这样践踏祖国吗?”学生们带着反抗、奋起的情感唱起了国歌。第三次,学生在感受了一次又一次伟大战役的胜利后,面对革命烈士纪念碑,陈老师再次带领学生慷慨激昂地唱起了国歌。学生的每一次演唱都伴随着理解的深入和情感的提升。由于陈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得学生跟随着他,融入了文本,走进了历史。
两节课都让听课老师心潮澎湃。激动之余,笔者也在想,假使两位教师交换教学内容,那么,原本精巧的教学设计可能就如找错了主人的不合适的衣服。两位风格不同的老师都认识到了自身的教育经验和智慧同样是一种可贵的课程资源,所以能根据自己的优势独具匠心地设计教学,从而很好地开发、利用了教师自身这一课程资源。
三、课程资源的整合要注意利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
开放的课堂教学增加了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这些非预期因素正是学生高层次思维的参与和积极情感体验的真实反映,是极其宝贵的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拥有巨大的教育教学价值。
《生死不离》是四年级教材中新增的教学内容。为了唤醒学生对“5·12”大地震的情感体验,执教者在课前搜集了大量的音像资料,并进行了适当的整合。课堂上,当老师结合画面,配合音乐讲述地震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时,却突然停电了。在场所有人已被激起的情感被硬生生地拉断了。其实,对停电这一变故,如巧加利用同样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在这个特殊的情境中,教师可以把自己以及学生在停电后的恐慌、不知所措的种种表现真实地展现在课堂上,从而唤醒学生的特殊感受:地震发生后,被预制板、被黑暗包围着的人们有什么样的感受?然而可惜的是,授课老师面对受突发事件,关注的是怎么完成预先的方案,并没有意识到停电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课程资源,当然就谈不上利用了。在学生叽叽喳喳声中,无奈的老师只得强把学生拉回到预设的教学流程中。由于停电前老师费尽心思营造的情感氛围已经消失殆尽,学生只是被动地跟着教师完成教学流程。没有了应有的情感体验,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教学过程中形成的对教学起支持作用或具有潜在教育价值的事件,就是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此种课程资源尽管看起来是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却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当预设的资源整合遇到这些突发的“小事”时,教师就要及时调整课堂预设,充分发掘、整合眼前宝贵的动态生成的资源。这样,不仅使课程资源的整合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作者单位:江苏常州市实验小学;本文由江苏省常州市小学品德课研究杨文娟名师工作室供稿)
责任编辑徐向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