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身话“捶龙”
2009-11-02展华
展 华
《红楼梦》第53回有这样一段描绘:“贾母从除夕忙到元宵晚上,翔实疲劳了,她歪倒在榻上,一边和家人说笑,一边戴眼镜看戏,还让琥珀坐在榻上,拿着美人拳为她捶腿。”在“晴雯补裘”一节中,晴雯将雀裘补好,觉得周身疲乏,“力尽神危”,贾宝玉“忙命人替她捶腿”。这两处描写都提到了我国古老的捶打疗法。《红楼梦》中的“美人拳”实际并非拳头,它是一把木制长柄小捶,前端用皮革裹着,用时,把捶打部位当“鼓面”敲。古籍也曾对这类捶打疗法作过肯定,《医宗金鉴》中说:“杖梗即木棒也,长尺半,直径如钱大,面杖亦可,盖受伤之处,所血凝结,疼痛肿硬,用此木梗微微杖击其上下四旁使气血流通,得以四散,则疼痛渐减,肿硬消也。”
在闽南以及对岸台湾,也有一种古老的捶打疗法,谓之“捶龙”。据说是当地人把周身十二经脉视为盘绕人体的“龙”,故有此称。“七分靠打拼”的闽南、台湾人,劳作之余回到家中,凡觉得肩疼腰酸,困顿疲惫时,习惯吆喝晚辈:“过来,给我捶龙!”做晚辈的听罢就握着一双空心小拳头,轻轻地有节奏地在大人疼痛部位“咚、咚、咚”捶打起来。
捶龙疗法是有一定科学原理和实用疗效的。常见的捶龙部位是背部。现代医学证实,背部有许多穴位,如大椎、命门、膈俞等,通过捶龙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背部还分布着丰富的脊神经,它支配着内脏的生理活动,特别是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两条经脉,在经络系统中有重要作用。通过在背部捶龙,能促进气血运行,加强同全身各经络联系,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疼痛渐减,肿硬消也。拍打运动还可以调节大脑神经系统,使大脑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趋于平衡。因此,捶龙以后,人总觉得轻松自如,心情舒畅,精神焕发。
时下正流行一种类似捶龙的“拍打运动”健身潮。人们一旦因看书、看电视或上网时间较长而头昏脑涨时,就习惯地轻轻拍拍脑门;坐的时间较久后,腰腿酸痛不适,会用拳头捶捶腰,拍拍腿;走路时间较长时,双下肢酸胀不适,就用双手拍打揉搓等等,这些都是最简单的“拍打运动”。拍打运动易学易懂,简便可行。但是,应根据不同部位施以不同拍打方法。如拍打头部,应用左手拍打头部左侧,用右手拍打头部右侧,从头前拍打至头部后。然后左右掌分别拍打头部两侧。拍打两肩,宜先用右手掌拍打左肩,再用左手掌拍打右肩。拍打背部,宜先用右手握拳拍打左侧背部,再用左手握拳拍打右侧背部。拍打胸部,采用两手掌或握拳交叉拍打,先用右手掌或握拳拍打左侧胸部,右边亦然。由上往下拍打,再由下往上拍打。拍打腰腹部,采用两手掌或握拳,以腰为轴,前后转动带动两手,右手拍打左腹部,左手拍打右腰部;右手拍打左腰部,左手拍打右腹部。注意,拍打动作应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快慢适中,不宜过猛,切不可狂拍猛捶,以免损伤肌体。
临床上,医家还灵活运用捶龙结合特浸药酒,边“打”边涂药酒,这种捶龙疗法常用来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关节炎、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椎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