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等待
2009-11-02靳育辉
靳育辉
明明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但来咨询的时候,还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寸步不离。听到老师问话,也只是往妈妈那里贴得更近,并不说话。妈妈的声音稍有提高,明明就紧张得直哆嗦,但眼神中却透出不屑和叛逆!在妈妈断断续续的哭诉中,我们听到了一个爱得让人心痛的故事。
明明是在全家人的期望中诞生的,年过半百得子的爸爸更是对他疼爱有加,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走到哪里爸爸妈妈都尽心地伺候着,要什么给什么,甚至怕他受欺负就不让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就这样一直到了八岁才不得不送到小学。
因为没有上过幼儿园,明明上课的时候就像在家里,想听就听,不想听就跑出去,老师不让,他就拼命地哭,没办法,老师就打电话让妈妈把他领回去。反反复复好几次,妈妈用了什么办法都不行,最后爸爸实在是太生气了,就第一次狠狠地打了他一顿。明明害怕了,只好老老实实地去上学。“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从此爸爸找到了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打!稍有不听话,就狠狠地打,而明明就越来越胆怯,越来越内向,在学校也不知道怎么和老师、同学们交流。老师的严厉让他害怕,同学们的耻笑更是让他自卑。木讷的保姆除了照顾他的生活外不会和他说一句话,而这一切,忙于做生意的爸妈根本没有注意到,只会用越来越多的零花钱来弥补自己的愧疚。这也是家长经常做的,用物质上的给予代替孩子精神上的需求。
明明五年级的时候,妈妈第一次去开家长会,老师毫不客气地把她狠狠说了一顿,这时候妈妈才知道事情有多糟糕。为了让明明重新变得开朗,改善门门功课亮红灯的学习现状,妈妈专门在家里照顾他,除了上学外,只要明明走出她的视线范围,妈妈就紧张、焦虑,甚至对他大喊大叫。明明天天就像生活在探照灯下,没有一点自己的空间,就用更激烈的语言来反抗。用妈妈的一句话来说:我们快把彼此逼疯了!是啊,天天在看管中度过,谁受得了啊!
我们告诉明明的妈妈:“时代不同了,你的经历对现在的孩子来说,已经是过去的故事,你的经验也很难指导现在的孩子,所以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学会研究孩子的心理,讲究教育方法。打骂只能证明自己的无能为力,而不是解决问题。”在明明爸爸也来到咨询室以后,我们给了他们以下的建议:
1.教育是父母双方甚至是全家共同的事情,教育方法的一致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首要保证。孩子是在家长的示范中建立秩序的,如果方法不一致,孩子的性格就难以稳定。
2.和谐幸福的家庭环境锻造孩子健康的体魄和性格,给物质让孩子长大,给精神才能让孩子伟大,千万不能以物质上的给予来代替孩子精神上的需求。
3.父母要教育孩子学会与人交往,要学会关心别人,与小朋友友好相处。培养孩子某方面的特长,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自信,还能鼓励孩子更积极地与人交往,而家长适度的引领也很重要。
明明父母接纳了我们的建议,并积极地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明明也在我们的引导下试着去理解父母。在我们正为他们的转变而高兴时,明明爸爸却有点急不可耐了:“你们不让打孩子,我就不打;你们让学习,我也学习了。怎么孩子还是不听话?学习还是一直上不去呢?”
我没有正面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引导他想想农民是怎么种庄稼的。农民种庄稼时,20%的时间在劳动,80%的时间是在满怀希望地等待。没有哪个农民把庄稼种上后,今天去看,明天去看,实在是太着急了,就挨个地拔庄稼吧?家长教育孩子也是一样的,你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等待。
等待孩子去用心地经历,等待孩子经历后的成长,等待孩子在成长中成熟。
(本文作者系郑州好朋友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导师、心理咨询师电话:0371-6539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