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龙潭

2009-11-02邵永杰

六盘山 2009年5期
关键词:六盘山龙宫龙潭

邵永杰

熟悉中国古典文学的人,都知道两个有名的故事:一个是唐宋传奇《柳毅传》中洞庭龙女在泾河边托柳毅传送书信给父王的故事;一个是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唐丞相魏征梦斩泾河老龙的故事。巧的是,这两个故事都与泾河有关,且都与六盘山腹地一处胜景——老龙潭相联系。

老龙潭是六盘山风景名胜中的代表性景点,它离六盘山下的泾源县城仅二十公里,俗称“泾河垴”,是泾河的发源地。老龙潭集神奇传说与自然景观于一身,是六盘山景区最早开发的旅游景点之一。游人行旅六盘,不到龙潭一观,可以说就如同未到过六盘山。

老龙潭其实并不是一个潭,而是由几个连续衔接的小潭组成,小潭与小潭相互连通,一个潭的水从狭窄的石峡中好不容易挤出来,又会急急地钻进另一个小潭中,还未等停下来喘息一番。新进的水又驱赶着它流进下一个深潭,如此奔流不息。就形成了潭与潭之间相连的小瀑布,风吼水鸣,浪花飞溅。几里长的峡谷中,流水似云海翻腾,如雪花飞舞,无数水花像天女从天下撒下的珍珠碎玉,骤然散开,烟飘雾荡。当你站在狭谷之上俯瞰这条飞流的美景时,你不能不惊叹那么平静温和的源头小溪,怎么会在几个深潭的诱惑下,一股股发疯般的冲激。难道它们真有什么仙魂神气,都不愿自己在深潭之中被困聚,而是不停地撞激出属于自己的水路,一路高唱着流进大河,奔向大海?

还是让我们下到峡底,近距离的去探访一下这古潭龙宫吧。

顺着泾河源的小溪流而下,一路上地势平缓,山势渐低。头潭被围在一片丛林巨石之中,丛林头上高悬着巨石,石头窝里野草树丛漫布。连成一溜的四五个小潭,相接而下,河水经过一个浅锅底型的河道,卷着石底涌进最前面的潭。最后面的是一个两头尖,中间阔些的潭,水流从前边不到两尺宽的地方冲出去,再落成个小小的银河瀑布,两个瀑布高低相望,蔚为壮观。站在头潭上溯流回望。只见一条小流从山谷中泻出,静静地、缓缓地流向龙潭。那刚刚能浸没脚背的小溪,真是龙潭的源头吗?就这么一点水,被山势所左右,竟能构成老龙潭种种神奇与壮丽,并在冲出龙潭后成为水势浩大的泾河,真让人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伟力。

二潭离头潭约一里多路。这里河谷较宽。长满齐腰深的茅草,很多巨石卧在草丛中,走着走着,两岸青山又会一起聚拢,草和树也会越来越密,哗哗的水声也越来越响。转过一个小山弯,只见一个窄窄的水口上喷出白玉碎珠,濛濛水气飞扬,寒意渗人。二潭是由两个小潭葫芦组成,前一个比后一个高二、三尺,水从石坡漫进后一个潭,又从那窄窄的水口喷泻下来。突出在水面上的石头。被黛绿色的苔藓覆盖,静静地与喧哗的潭水作伴。潭中的水绿得发黑,扔块石头下去,眼见得它在水里一跳,然后晃晃悠悠地向下沉去,却总不见到底。

二潭,传说就是《柳毅传》中洞庭龙女的宫室。想那落第书生柳毅,一个人策马行走在这泾水道畔,眼里全是荒凉之景,心情当也郁闷愁烦。忽有山鸡野雀从道边窜出,惊得那坐骑一溜烟向路边上乱跑,这一跑不要紧,却偏偏就碰上个牧羊女来。“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一个漂亮的女子,一个落第的才子,就这样开始了流传千年的攀谈。柳毅的话不乏白衣秀士的轻佻:“子何若自辱如是?”牧羊女的回答却饱含辛酸:“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接下来,柳毅方知此女为洞庭龙君小女儿,被父母配嫁给泾河龙君二儿子,不料夫婿游逸放荡,被婢女所惑,对妻子日见厌恶薄待。龙女将苦情诉诸公婆,公婆又偏袒儿子,终因诉说频繁得罪了公婆,以至于虐待被贬斥为牧羊之女。洞庭龙女的“欷歔流涕,悲不自胜”,终使血气方刚的柳毅慨然应允捎书信于洞庭龙宫。“女遂于襦间解书,再拜以进,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毅深为之戚”。后来,柳毅访友南返,将书信捎递给洞庭龙君。洞庭龙王阅后大怒,带领兵将,直奔泾河龙宫。与之展开争斗,并召回自己女儿,与泾河水族绝交。虽然柳毅最后又经一番曲折。终与龙女结为夫妻,直至长生不老,相与归返洞庭,一个凄婉的故事,终于有了一个完美的结局。但身置二潭幽泉,我仍在想,这清幽幽的潭水,莫非仍是龙女受苦的泪?思亲的泪?委曲的泪?伤感的泪?

回味罢二潭龙泉中洞庭龙女凄美的传奇,我们还是前往三潭去看看。在六盘龙潭中,三潭以大而深闻名。自从三潭口下修筑了龙潭水库,三潭已经被水淹没了,只有潭边几棵树的梢叶掠在水面上。随着微风摇曳。两面对峙的峡壁,被峭拔而起的大坝相连,蓄住一方幽泉,犹如一块绿玉镶嵌在峰峦间。从二潭下来的水流,悠然汇聚在这里,就好像老龙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归宿。果然,这三潭就是泾河龙宫所在。当地人说,魏征梦斩的老龙,当年就盘踞在此潭中。如果你仔细看看,会发现此潭的四周砂岩上裸露出一片红褐色,从岩上渗出的水在上面流过,淅淅沥沥,不绝如缕,真如血的颜色一般。莫非此地真有老龙被斩?神话耶?现实耶?

便不由又想起了《西游记》中的故事。据说泾河老龙就是在这潭下龙宫中听说长安城西门街上,有一卖卦先生算得很准,生怕自己的水族被打尽,就摇身变成白衣秀士,出老龙潭打探虚实。那先生果然相貌希奇,仪容秀丽,龙王与之相见毕,即请上天上阴晴事。先生袖占一课,断道:“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龙王说:“明日甚时下雨。雨有多少尺寸?”先生答道:“明日展时布云。已时发雷。午时下雨,未时足雨,共得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龙王自恃自己司雨,便与卖卦先生打赌。决定不下一半滴,好赶卜者起身,不许在长安惑众。谁知刚回水府,即接玉帝敕旨,旨意上时辰、数目,与那先生判断者毫发不差。龙王为不输赌局,便违犯天条,改了他一个时辰,克了他三寸八点雨。待泾河龙君又去大闹卦摊时,才知自己犯了死罪,于是跪求卖卦先生相救。先生告诉他处斩之人是唐王驾下丞相魏征。龙王便急见太宗求救。太宗答道:“既是魏征处斩,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去吧。”谁知梦醒后早朝,独不见魏征。太宗急令人宣召魏征进殿。两人对弈一局,想借此拖延时辰以救老龙性命。谁料一盘残局未终,魏征忽俯伏案边,鼾鼾盹睡。等他醒来,太宗方知老龙已被梦斩。

龙潭神奇,孕育了多少这般优美的故事。不知《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可曾到过六盘,看过龙潭,如此神奇的故事,如果不了解泾河之源的情况,恐怕也是不大容易写得出的。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本身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中的一个神话之物,在科学上并不存在水生之物的龙王、龙宫,但引起我深思的却是,为什么《柳毅传》和《西游记》这两部相隔近千年的名著,在写到泾河及其龙宫时。都同样写了它的暴虐、野蛮、荒淫、丑恶,而没有写这河这潭的莹碧、幽深、秀美、神奇。泾河老龙的愚弄生灵,冒犯天规,抑或是偏听偏袒,纵子虐媳,是不是与这老龙潭水凶暴蛮野,一泻而下的水貌流态有关?是不是与六盘山地区干旱少雨,听天养命的生态环境相连?在古人看来,正是老龙的昏愦、荒诞、凶狠,造成了人间的痛苦、悲惨、灾难,而这又是不是隐合讥讽时政、针砭流弊的用意呢?如此看来,我们对老龙潭和它那幽深的文化还真有不少值得品读的必要。

还是让我们从神话中重新回归现实吧。我们不能不庆幸,正是老龙潭,造就了六盘山的神秘与气势,但也正是六盘山,才孕育了老龙潭的深邃与灵性,山以水秀,水以山奇,二者的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幅旷世未有的“峭石危壁,腰吐流霞。崖悬飞练,流蹴飞花,幽宫咫尺,突生龙蛇”的绝世山水画,使得后世的人们,永远欣赏不尽品赏不够那神奇与绝妙的意境。

老龙已矣,龙潭不老。

猜你喜欢

六盘山龙宫龙潭
海底有没有美丽的龙宫?
“隼鸟二号”的龙宫寻宝之旅
虾兵蟹将请集合
醉美西龙潭
九龙潭的险
版画印千年 传承有新意
六盘山陕西片区脱贫攻坚有序推进
吹熄蜡烛
六盘山成为重要水源涵养地
藏在心中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