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尝中职语文教学三步法

2009-10-30覃近安

企业导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中职语文方法

覃近安

【摘要】 就目前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厌学、应用能力差的现状,通过创设教学情境、设计教学任务、拓展教学内容三步教学方法的尝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交融。

【关键词】 中职语文;应用能力;方法

为了实践中等职业学校“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改革指导思想,多角度挖掘隐藏于教学内容之中的职业元素、专业因子,解决目前语文教学中学生厌学、语文应用能力差的现实问题,把语文教学向专业延伸,科学有效地服务于相关行业和企业,为劳动力市场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教学三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

创设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出于教学目的的需要,依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创造出师生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高度统一、融洽和步调一致的情绪氛围,使学生获得学习乐趣、审美乐趣、创造的乐趣、道德向上的乐趣。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智力活动是在情绪高涨的气氛里进行的”,“这种气氛会给教学带来好处,也有助于完成教学任务”。中职学校的学生是由中考筛选而来的,甚至有些学生初二后就分流过来,连初中课程都没上完,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

另外,中职学校学生对基础文化课不重视,加上传统单一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导致了他们对语文课没有兴趣,产生厌学情绪,并消极地对待学习活动,影响了能力的发展。创设情境教学法为这些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汉民族语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实践证明,中职语文课的教学采用情境教学法,既可以促使学生形成对语文学习的持久兴趣,又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以情动人,创设情境

“真情实感动人心”,在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深刻领悟和体验这种感情,情真意切地创设优美的情境,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入情、入境。爱憎分明、充满激情、极富号召力和感染力的导入是老师真情的流露,会立刻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产生强烈的听课欲望,使他们的精神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进而水到渠成地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2.巧用媒体,渲染情境

用多媒体特有的生动画面、良好的音响效果、独特的艺术魅力渲染教学情境。如赏《天净沙·秋思》,可通过它向学生再现文中描述的画面,讲述作者一生的坎坷经历,播放配乐诗《天净沙?秋思》三首等。借助图片,把秋景具体形象化了,学生就能趣味盎然地展并联想和想像,进入作者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感知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

3.扮演角色,体验情境

这个过程是一个认知的过程,更是一个交往和审美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学生既可以相互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还可以学会参与、交往、倾听,尊重他人。如讲解有角色课文,可让学生依据课文分组排演话剧。这样能促进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想像并模仿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等,使文中人物栩栩如生地活跃在眼前,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出来。学生不仅会体验到参与合作的乐趣,且能深切地体会到各种人物表现出来的鲜活性格,使学生如临其境得到美的熏陶,人格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教学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二、巧设教学任务,促进技能的形成

学习任务的设计必须具有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低,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了解学生,从学生“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构成一个有梯度的连续系列。学生在教师所设计的任务中,能够不断地获得知识或得出结论,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以一次作文教学为例具体阐明任务教学的设计。要求:以“秋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教学步骤:

1.引入任务——导入

春华秋实,秋是丰收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秋天是美的,古今中外有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有关秋天的诗文。那么,秋天美在哪里呢?下面就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到书本上去找找秋天吧。

2.分配任务——寻秋

根据学生的语文知识水平与爱好把全班同学分成4个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任务。第一组找描写秋天的词语;第二组找描写秋天的诗句;第三组找描写秋天的片断;第四组找描写秋天的文章。

3.展示成果——评秋

各组展示自己的成果,并进行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别人是如何描写秋天。

4.拓展任务——写秋

在积累材料、学习描写秋天的方法后,让全班学生写一篇以“秋天”为题的作文。

教学任务只要设得巧,适合学生的特点,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保持长久的兴趣,从而促进技能的形成。

三、拓展教学内容,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的交融

课堂拓展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是简单的当堂练习,更不是随意的延伸。是课堂教学最活跃的部分,就像平缓的水流有了跌宕,轻柔的风有了吟唱。能让学生在思维上得以开拓与创新,在情感上得以正确的引导和熏陶,在表达上得以相应的训练;让师生在平等、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得到交流,它既是对文本深层次的研读,又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如果不恰当地进行拓展,不但不能实现预期目标,提高学生的能力,反而会让一堂课因为这个环节而显得主旨不明,重点不突出,这种“为拓展而拓展”的课堂表演在某些公开课中也时常出现,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拓展教学内容,就是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依据不同专业的属性与学习要求,找准与专业知识学习的关系以及与职业能力培养沟通的教学突破点,从语文的角度扩展,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文化素养,实现语文教学与专业技能学习最大限度的交融。如在给酒店专业的学生分析《明月几时有》等古诗文时,我联系了学生学过的专业课《酒水知识》,从“酒的历史”、“酒与民俗”、“酒与诗”、“酒联趣话”、“文人与酒”等几个方面展开讲述,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了学生对中国酒文化的认知度。以“酒的历史”为例详细述之。

酒的历史,与文学一样源远流长,甚至于更久远。江统《酒诰》云:“酒之所兴,肇自上皇,或云仪狄,一曰杜康。”对于这三种说法,历代学者各持己见,莫衷一是。认为酒源于黄帝者,引时珍《本草纲目》说:“然《本草》已著酒名,《素问》亦有酒浆,则酒自黄帝始,非仪狄也。”认为酒源于仪狄者,引《战国策·魏策》说:“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而认为酒源于杜康者,则引许慎《说文》云:“古者少康初作箕帚、秫酒,少康,杜康也。”但不论怎样说,有一点谁也不能否认,那便是酒的产生至迟在夏代初期。

《史记》中有关酒的记载,最早是说:“帝太康时,羲和缅淫,废时乱日。”《伪古文尚书·胤征》也道:“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到了周代,握发吐哺、礼贤下士的周公旦有鉴于此,于是作了一篇《酒诰》,然而,公侯卿大夫们似乎并不听他的,在西周以及春秋前期产生的《诗三百》中就有许多篇章涉及到酒。“朋酒斯飨,曰杀羔羊。”(《七月》)而且那个时候的人不但喜欢喝酒,还“酌以大斗,以祈黄奇。”

这样与专业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既能落实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贵有法,又无定法。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只有设计思路立足学生,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出发,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出发,从专业的角度出发,语文教学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功效。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中职语文方法
可能是方法不对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中职语文教学的艺术魅力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捕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