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旅游专业导游审美素质的培养
2009-10-30夏艳秦
夏艳秦
【摘要】 高职旅游专业作为培养导游的阵地,如何强化学生的审美素质当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就此展开初步研究和探索,以求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关键词】 导游;审美;美育
审美素质教育以其独有特点在素质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并强调“美育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完全之人物”(王国维语),育人是人的灵魂的教育,但目前高职教育中有注重能力本位、注重工具价值培养的倾向。尤其在旅游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作为培养导游人员的重要阵地——高职院校,如何培养真正高素质的导游——“美的使者”,而不是“导游变导购”或“上山讲神话,进庙讲鬼话,上车讲痞话”的低层次导游,也是当今“人才推动旅游”颇具意义的研究主题。
一、导游在旅游审美中的作用
且不说导游本身就是游客的直接审美对象,其秀外慧中的形象就是给旅游者传播美的讯息。正如常人所言“没有导游的旅游,是没有灵魂的旅游”。导游必须懂得审美,知道美在何处,然后通过讲解正确地传递信息,让游客欣赏美、获得美的享受。导游就是审美信息的传递者。导游要精心地为旅游者做出行程安排,并指导协调旅游者的具体审美行为,激发旅游者想象,以使旅游者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审美满足。所以导游又是游客审美行为的协调者。
二、导游必须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
旅游活动是一项综合性的审美活动。导游的责任不仅要向游客传播知识,也要传递美的信息,让他们获得美的享受。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要懂得什么是美,知道美在何处,并善于拥生动形象的语言向不同审美情趣的游客介绍美。
(一)形象美
导游还要用美学知识指导自己的仪表、仪态,因为导游人员代表着国家(地区),其本身就是游客的审美对象。导游是旅游者见到的“第一道风景线”,其端庄的仪容仪表、得体的言谈举止自然能在旅游者的旅游审美活动中产生光晕效应,让行程在愉悦中开始。
(二)讲解美
1.生动准确的景点讲述
尽管“看景不如听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导游可谓拥有对景观的“最终解释权”。但并不意味着导游就可以信口开河哗众取宠,而是应该言之有理就实论虚,但求如荀子所云“言语之美,穆穆皇皇”。同时,“言之无文,行而不远”,生动形象、幽默风趣的语言艺术也是导游职业毕生的追求。
2.热情洋溢的情感渗透
如果导游自己不能“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是把导游工作当作谋生的手段,大家都常见许多地陪和讲解员毫无表情干巴巴地背诵程式化“台词”,不可能激发游客情景交融的旅游审美观。导游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工作,不深爱自己脚下的土地,是很难做到成功和优秀的。
(三)服务美
“导游”的含义还包括负责安排旅客整个行程的吃住用玩等服务工作。“调动顾客两条腿,全凭导游一张嘴”,导游只有掌握带团艺术,善于运用各种方法和技巧把握全局合理安排行程,妥善解决纠纷,做好公关协调工作,树立“从游客的需要出发,一切为了游客”的服务理念,以“心灵美”保证整个行程的圆满。
三、旅游专业学生如何加强审美素质培养
(一)读万卷书——美育的基本前提
当今实用技能教育占了高职教育的主导地位,实用主义和功利色彩日益明显。但高职培养人才的目标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素质修养的提高仅靠知识技能的训练是达不到的,它依赖于人的鉴赏能力。鉴赏力实质上是人对外界事物的一种识别和判断的能力,它让人分清什么是善恶美丑,并有选择地进行进行接收。人的鉴赏力越高,越能迅速准确地把握住自然和社会中那些高尚的、美好的东西,并使之固化在自己头脑,成为个人修养的一部分。作为“民间大使”的导游,如果没有广博的知识,特别是与审美对象相关的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美学、心理学、地理学、民俗学、建筑学乃至宗教学等人文学科的丰厚知识,来谈审美修养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是基础和前提。只有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才能挖掘出旅游景观的文化内涵和美学价值。
(二)上专业课——美育的主要渠道
高职专业课尤其是核心课都是围绕职业能力而设的,相关的职业素质在课程培养中自然得以体现,教师在教学中也势必重视相应的审美素质的培养。
1.创设审美情境,强化审美敏感性
所谓审美敏感性,泛指审美悟性或审美鉴赏能力。导游人员首先必须具备审美敏感性,不能发现美感知美的导游其审美解说必然没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面对的学生是在电视电脑陪伴下成长的,他们大都追求时尚也有强烈的审美要求,但也喜欢通过视觉听觉等感官来发现、感知美的元素。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说:“我们听完一段美的音乐,感受就活跃起来;我们读完一首美的诗,想象力就恢复了生气;我们看完一座美的雕像或建筑,知性就苏醒起来。”教师应当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充分利用投影仪、电视机、计算机等媒体电教手段,制作精美课件,通过图片展示、碟片放映、镜头剪辑、网络资源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审美情境。教师优雅得体的风度、诙谐风趣的课堂语言、优美别致的板书和饱满的工作热情等也构成美的情境;学生绘声绘色地表演,教师画龙点睛地点评,或者请职场中人现场精彩的导游示范等无不是美的情境,凡此种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审美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
2.精选教学内容,凸显美育主题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在教学内容上有所选择,淡化理论性强化人文性艺术性。如核心课程——导游实务,其地陪服务规程等重点内容就可结合当地旅游资源,选取相关景点利用模拟实训系统详尽讲解,让学生恍然大悟身边的美景。另如导游基础课程涉及的知识面尤其广泛,不可一一详述。自然美景、人文奇观、风物特产等内容也尽可择其美者、意义深远者重点讲授。导游语文课程教师也无妨从经典作品入手,在作品描绘的形象和学生的思维间架起桥梁,使他们理解、感知和向往美的世界。
(三)开选修课——美育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课程安排一般主要由专业技能课和公共课程构成,很少列入“美学”、“哲学”“民俗”“艺术”等相关课程。但选修课的大量开设完全可以弥补这一缺失,让学生从兴趣出发,以职业素养为动力,学习效果定然可以得到保证。
(四)开展活动——美育的有效手段
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审美,更要让学生学会感受美,以至学会制造美。各种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使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理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如“读书节”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审美素质,“导游大赛”可以激发、提升学生的审美修养,另外诸如专题讲座、名曲名画欣赏、诗词朗诵会、摄影大赛、美文写作、文艺汇演、讲故事大赛、演讲比赛、歌咏大赛、举办各种展览、校园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人文素养,在审美创造中获得审美的愉悦,理解美的意义,加深审美修养的积淀,提高审美趣味。
(五)美化校园——美育的重要环节
校园环境及校园的文化品味,对培养高职生的人文素质和审美情趣,构建学生的精神世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校园的文化品味,建设高雅文明、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并用美的规律来美化校园环境,是实施美育不可缺少的环节。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学校应该让每堵墙说话。”他在实际的教育实践中也特别重视学校环境和大自然的教育作用,他领导的学校不论是校园的花草还是校舍内部的陈设布置无不凸显出教育意义。
图书馆前的“金钥匙”雕塑自然会告诉学生学习能打开智慧大门;校园里科学家的群像也同样能激励人们去探求科学与真理;精辟的校训往往也能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和自省的深思;参天的古木和优雅的建筑又何尝不能留住人们学习的步伐;岳麓书院“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荣耀一直激励着湖大学子的自豪感、责任感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美丽的环境氛围所展现的浓厚人文艺气息感染和熏陶着学生,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审美修养。
(六)建设师资——美育的必要条件
陶行知在上世纪30年代就提出了教师培养的五大目标:健康的体魄、劳动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和改造社会的精神,其中就涵盖了教师人文素质和美学素养。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一方面可以通过引进高素质的艺术人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美学素质;另一方面也加强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教师自身美学素质以及开展美育教育的能力。
总之,美育直接的任务在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他们识别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水平。可以说,无论他们未来从事何种职业,美学都是他们生活的实际内容,都是他们走向成功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尤其是导游的职业特点更需要较高的审美修养,有人说,人是什么样的水平,大自然也就被‘化成什么样的水平。导游的审美修养将决定游客能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审美享受。无论从旅游行业的发展,还是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看,加强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美学教育,是当前旅游职业教育的重点,也是中国旅游事业的使命之一。
参考文献
[1]吴攀升等.旅游美学[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7)
[2]赵湘军.导游实务[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8)
[3]陈蕾.浅谈怎样才能上好大学语文课[J].当代教育论坛.2005(4)
[4]吴茹.加强高职生的美育初探[J].现代技能开发.2002(11)
[5]张嘉.教育不需要保守吗[J].当代教育论坛.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