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建立与完善的探讨
2009-10-30谢文锋
谢文锋
【摘要】 为确保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以及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是医院管理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增加医院的价值,提高医院的运作效率,帮助医院实现总体发展目标。内部审计能够科学的评价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防范各种风险,并贯穿于医院所有的行政管理和经营管理之中。公立医院审计的特点是依社会效益为基点,经济效益为依托。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范围和内容
1.院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院长任期内的每个年度,医院内部审计机构必须对院长任期经济责任进行审计,检查任务目标完成进度,加大日常监督力度,以保证院长在任期内高质量地完成任务。还应将医院长期发展规划、好的工作作风和思路延续下去,保证医院决策和政策的连续性。
2.财务收支审计。现行《医院财务制度》对收入和支出采取了与《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不同的分类办法,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必须按照“大收大支”的范围进行。审计内容包括:
(1)审计药品“核定收入,超收上缴”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主要审查药品收入总额的核定是否正确合理;药品折让收入是否计入药品进销差价;医疗收支与药品收支的划分是否明确;超出财政部门和主管部门核定的药品收入总额的部分是否按规定足额上缴。
(2)加强成本核算的审计。医院成本核算的对象是医疗服务和药品经营,应重点审查医疗服务成本的划分是否正确,成本核算的方法是否得当,管理费用(间接费用)是否按规定合理分摊,加强成本定额管理,定期审查定额完成情况,寻求降低成本的途径。
3.无形资产审计。无形资产不具有实物形态,其审计的难度比有形资产更大。审计的主要内容有:无形资产是否已全部入账;无形资产的价值是否真实,是否符合制度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是否真实合理;购进或转让无形资产手续是否齐全,是否经过评估,评估价值是否真实,合同契约是否齐全等。
4.对外投资审计。应重点审计:对外投资是否经过可行性论证(包括投资风险论证、投资收益论证);是否经过财政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批准;投资是否进行资产评估,估价是否正确;投资收益是否能及时回收;会计核算是否符合制度要求。
5.负债审计。《医院财务制度》按照《事业单位财务规则》的要求,首次系统地将“负债”的概念引入医院的会计核算。对负债应重点审计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划分是否正确;病人预交金额的确定是否合理,预交金退交手续是否完备;社会保障费的提取和缴纳是否符合规定;各类负债是否及时清理,账实是否相符。应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引导医院正确负债,适度负债,避免因负债过多影响医院的经济效益,或出现偿还能力不足而影响债权人的利益。
6.坏账准备审计。为体现稳健原则,增强医院自我发展能力,《医院财务制度》规定可计提坏账准备金。在对坏账准备金审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坏账准备金是否按规定提取,是否计入成本;坏账损失的确认是否符合制度规定;发生坏账冲销时,是否经上级部门批准;对确认坏账后又收回的款项是否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二、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依据
1.审计的依据,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事实依据是指被审计单位已经发生了的客观事实,包括已经发生的各种经济业务和成果,以及反映这些业务及成果的会计资料和与此相关的各项内控制度。用以检查、分析、判别、证明经济活动和成果是否真实、准确的基础。
2.审计的理论依据。是被审计单位在处理各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各种资料的原则、程序和方法。
3.审计的法律依据。是指国家制定的有关财经方针、 政策,颁布的法律、法规、制度和规定等书面文件。是在审计工作中据以检查、分析、判断,证明被审计单位已经发生经济事实是否合法的标准。在运用法律依据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法律依据必须是国家制定的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凡与审计无关的法规,不能作为审计依据。
(2)各级地方政府和部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制定的补充规定和实施办法。凡与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相抵触的不能作为审计的法律依据。
(3)法律依据的时效性,即应用的法律依据必须是现行有效的。
三、建立与完善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对策
1.转变观念,提高单位领导对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
一个单位内部审计机构能否建立起来,内审作用发挥水平的高低,关键取决于单位领导的认识程度和重视程度。实践证明,医院领导的审计意识强,医院的审计监督就得力,医院的经营就会健康地向前发展。医院领导要站在依法治国的高度,从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出发,高度重视审计工作。
提高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一方面要积极支持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工作,把内部审计纳入单位的日常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人员提出严格的要求,使内审机构较好地行使内部监督职能,加强财务管理、减少损失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另一方面努力为审计部门排除工作上的阻力,从各个方面给予支持,为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保证医院内审部门的独立监督地位,推动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健康发展。
2.努力提高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审计人员作为审计工作的执行者,其自身形象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的权威和效果。努力提高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医院内部审计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首先,应加强内审人员素质教育和能力的培养。不断学习新法规、新制度,补充和更新知识,不断拓宽内,审人员的视野,使其不仅熟悉会计、审计及相关业务,还要熟悉有关规律、法规、方针和政策。不仅要增强其宏观意识、管理意识、效益意识,且还要增强其调查研究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协调配合的能力。不但要具有一定的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还要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的能力。
其次,在实际工作中,内审工作要讲究坚持原则,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从而树立高效、优质、文明的审计形象,形成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内部审计队伍,履行经济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内部审计在医院经济管理中的作用,为医院的经济建设服务。
3.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制度化建设
法律法规是审计人员的依据,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依法审计是审计人员应遵守的道德规范。狠抓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是保证审计质量,实行有效监督的重要手段。设立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机构,是实现内部审计职能的重要保证。医院应按照上级审计部门的要求,设立由医院领导直接管理的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配备相应的专职审计人员,保持审计人员的稳定性。
制定医院内部职业准则和道德规范,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行为,明确内部审计的职能;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行业审计条例,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制订出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制度和岗位职责,使内部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做到制度化、规范化,从制度上保证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4.发挥内部审计的管理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医院管理模式的变更,医院应结合行业特点和自身特征,不断拓宽内审领域,遵循以较低廉的投入,提供较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的宗旨,服务于医院,降低医疗成本,让广大患者得到实惠,体现内审工作的管理效益。从经济活动的事后监督转向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将工作重点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向以内部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性基础审计转变。突出决策审计、经济效益审计、内部控制系统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让内审工作渗透到医院整个经营作的全过程。
从资金运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控,对医院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和评价,及时发现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找出其薄弱环节,向医院领导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经营意见和建议。确保医院各项服务、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以促进医院两个效益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臧学英.《关于公立医院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现代医院》.2008(18[2]吴海燕.《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会计之友》.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