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解农村人口结构问题 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009-10-30邓海骏

企业导报 2009年8期
关键词:人口结构发展战略影响

邓海骏

【摘要】 从整体的角度分析这种人口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对社会发展的利弊,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找到符合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的农村人口与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 人口结构;影响;发展战略

人口结构,是指某个历史时期内,在某个经济地域中,某一人口总体内,各个组成要素的比率构成、及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有机统一体。一般我们按照某一人口总体中构成要素的不同,将人口结构分为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主要包括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社会结构则较复杂一些,通常可分为人口的文化结构、职业结构、地域分布、婚姻家庭结构、劳动力资源结构等。人口结构是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对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政策等发生反作用。

一、我国农村人口结构的现状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性别比例失调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扭转,人口综合统筹管理任务艰巨

据人口统计资料数据显示,农村婴孩的性别比要高于全国婴孩的性别比,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资料:2004年我国城镇人口性别比为109.98,乡村人口的性别比为124.72;2007年,城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69,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30.19,远远高于正常的人口性别比。在成年人口中,男性人口占52.4%,女性人口占47.6%,男女性比例的失调对社会经济运行、社会安全、社会发展都构成了潜在的威胁。

2.从年龄结构看,农村人口结构正处于有利于经济、社会等项事业发展的“人口红利期”

“人口红利”是指由生育率下降导致社会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的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人口的增长,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上升,少儿和老年抚养负担还相对较轻,劳动力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对经济、社会发展非常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黄金时期。从2000年到2005年在我国15~64岁这一劳动年龄段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率一直维持在70%以上的比例,2004年中国15~64岁人口比例高达71%。

这么巨大的劳动力规模使得中国的劳动力价格一直处于世界劳动力价格的低位,劳动力价格的低廉和劳动力的充足供应,十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面对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未来20年持续的人口红利期,社会必须要为不断增长的世界罕见的高比例的劳动人口提供就业,不能不说是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峻考验。

3.中国农村人口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专业职业技能差,就业结构不合理

在广大农村,高中以上学历人口和有一技之长的人口占整个农村人口的比例很低。据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所显示:以湖南为例,农村地区有一技之长的人口比例只有8‰左右,从事农林牧渔等传统农业的人口占农村在业人口的89.88%,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分别是89.88%,4.92%和5.20%。与历史上开始进入工业化时期的西欧和北美相比,我国农村目前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比重太大,就业结构不合理,必须加以合理引导和调整。大量既缺乏技能培训文化素质又不高的低素质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着生产率的提高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

4.家庭结构的日益简单将使农村养老矛盾更加突出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强力实施,农村有将近50%的家庭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孩子,当孩子成年以后,如果仍然以我国目前占主导地位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方式来看,那么一对小夫妻将不可避免地要担负起4~6个老人的赡养责任。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未来社会,无论是谁,先别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就是在时间和精力上都将是个难以完全顾及的无法很好解决的社会问题。

二、解决农村人口结构问题可选择的路径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人口和生育政策,做好农村出生人口质量工作,平衡出生人口的性别比

在目前的经济发展条件下,农村人口和生育工作的关键之一就是要作好细致、周到、深入人心、能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思想教育、宣传工作。随着农村税收工作的基本免除,基层政府应该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投入到农村公共产品的服务工作上来。国家要建立农村基层工作者进行经常性的培训机制,让他们能及时掌握、了解国家的方针政策和阶段性的工作任务,对工作方式方法也应该进行定期的学习和培训,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农村家庭结构的日益简单,男孩、女孩在父母中的地位也越来越平等。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机遇,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倡导新型婚嫁模式,提倡男到女家,改变“重男轻女”这个阻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的最大的传统思想。就不在有人想为了生个男孩去做胎儿性别鉴别,偏高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也将会慢慢恢复到正常值。提高人口出生质量,控制出生婴儿性别比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经济、文化、政策、宣传等各个方面加以统筹和完善。

2.发展农村教育和医疗水平,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1)要制定切实有效的配套政策措施,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中、小学从教。提高农村中、小学师资水平,提高教育质量。计划经济时代的一些政策和措施对今天还是有现实借鉴作用的,如可以每年在大学本科招生计划中划出一定的比例来招收定向包分配的公费生。这样既可以解决农村中学、其它单位或基层政府的合格专业人才的短缺问题,也大大缓解了部分家庭困难学生读不起大学的社会问题。应该是个两全其美,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政策措施。

(2)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教育指导方针。常言道,教育乃百年大计,说明办教育事业要求有一定的前瞻性和长期性,它的产出成果是要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体现出来的。市场的变化是比较迅速、复杂的,用“瞬息万变”来形容也是不过分。要解决这对矛盾,教育体制和教育方针就应该在基础知识和核心思想、道德和价值体系上重视坚持用正确的、长远的、民族的、有明确是非观的知识来进行基础教育。应该在中、小学就注意着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这不仅对青少年未来适应社会、就业提供了最核心的基础,且事关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和国家前途的大事。

(3)面向市场发展各类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着重培养青少年和农民的专业职业技能和适应市场竞争的必备心理、思想素质。只有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专业职业能力提高了,才能顺利调整农村的产业结构和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人多地少的矛盾和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城镇化进程,促进新型农民的成长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

要提高人口素质,还必须改革和完善农村医疗保障体制,在实践中探索出一个能让农村村民、医生、社会都能接受的改革方案,让农民能看得起病,愿意去看病,医生和医院也乐意为村民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高农村的生育质量和健康水平。让在城市居民中较普遍存在的保健意识,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视等生活态度也能普遍进入农村居民的生活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经常所强调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和社会福利保障方面的一体化。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农村残障新生儿的比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提高农村人口的身体素质。

3.从多方面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发展和农村城镇化水平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国的开展,各地结合实际创造了许多的农业发展途径和模式,但总体来说,农业向产业化发展和建立高效、低能耗的产业体系是各地统一的发展指针。主要是各地都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利用比较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业和乡镇企业的附加值。农业产业化的目的就是要将农业产业做大做强,利用本地的农产品原料进行深度加工,储运,销售等延伸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包括乡村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大力发展,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改变、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城镇化建设;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诸多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的积极作用。

4.建立和完善农村各项社会保障制度

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是在还没有完全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对于一个刚刚尝到现代化的些许甜头,正准备迈开大步前进的国家来说,是个巨大的考验,无疑会增加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本,但反过来,如果处理得好了,同样可以从中收益,变不利为有利。这中间最根本的就是要求我们尽力加快建立一套能覆盖所有公民、全方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要包括占全国人口64%的农民。

我国1.3亿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就有将近1亿住在农村,大多依靠家庭养老为主,部分老年人仍然老无所养,生活状况非常令人担忧。相对大多数城市家庭而言,农村家庭经济基础相对弱,竞争能力较差,政府一直以来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提供又相对很少,广大农民家庭的经济条件差,养育小孩和赡养老人的负担相对沉重,家庭规模的小型化和失地农民的增加,使得农民的抗风险能力有日益弱化的趋势,急需各项社会保障。

由于我国国情的复杂性,各地发展水平不均,要在短期内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似乎不大可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逐步进行建设。多渠道筹措资金,开动脑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主动性,加强宣传,集思广益,办法不仅肯定会有而且会有一套很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

参考文献

[1]陈卫,宋健.中国人口的年龄性别结构[J].人口研究.2006(3)

[2]宋健.红利期还在继续,老龄化已然加深[J].人口研究.2006(3)

[3]胡伟略.人口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人口结构发展战略影响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