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镇)善治的多中心共生发展政策
2009-10-30孙圣勇
孙圣勇
【摘要】 分析了乡(镇)多中心共生发展的必然性,接着从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善治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镇)治理;多中心;共生发展;共生理念;善治政策
一、乡(镇)多中心共生发展的必然性
乡(镇)治理势必出现多个中心,处理好多中心关系需要共生思维。共生思维“要求人们站在一种全新的理念上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社会以及不同民族、国家,不同文化价值体系之间更加合理的生活和安身立命,由此需摆脱非此即彼的对立型思维,养成互补双赢的共生型思维”。“共生”本来是一个生物学的概念,它意味着“不同种的生物共同生活”。弄清楚了“共生”概念和具备了“共生思维”后,要重点区分两组极易混淆的术语。
一组是“寄生”与“共生”。在生态学理论中,谈到生物的种间竞争时会引入“寄生”与“共生”两个概念。从乡(镇)多中心间竞争的角度看可以分为“寄生”和“共生”两种模式。另一组是“共生”与“共同”。“共同”指当事者共同具有某些价值、规范和目标,“共生”则是以异质者为讨论的前提,异质才能够建立更加“相互生存”的关系。共生发展是指各异质群体在共生关系的基础上谋求共同的进步与发展。乡(镇)多中心要运行好,发展好,就应该是“共生发展”的关系。
二、乡(镇)多中心“共生发展”的善治政策建议
1.以“复合型共生理念”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
在宏观政策层面上,要注意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适用于乡(镇)多中心的共同发展政策,以更多地表现出对多中心的普遍的公正、公平和关心。原来重点强调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和追求效率优先的原则,要适当调整到以全体乡(镇)个体共生发展、共同富裕和效率与公平并重的政策上来,从根本上防止农村社会两极分化的扩大化和对多个治理组织的扶助。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关键需要“复合型共生理念”先导。
(1)战略管理理念。所谓战略管理是我国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管理普遍遇到的一个难题。战略理念主要是从整体、长远、根本上去观察问题。战略理念共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全局性,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长期性,战略是一个在较长时间中起作用的谋划和对策;相对性和层次性,全面和局部也在发生着流转,局部应该服从全局。
(2)科学决策理念。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机关“树立科学决策意识,健全决策机制,完善决策方式,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决策责任,保证决策的正确有效”。如何决策,决策的效果如何,是检验乡(镇)政府执政水平的重要标志。
(3)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和必胜信念相统一的理念。乡(镇)政府要负责乡(镇)的全局运行。实现各项任务,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因为我们肩负着重大使命。还需要产生奋斗勇气和拼搏精神的必胜信念,并做到它们的有机统一。
(4)时效理念。“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建设效率政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5)信息理念。现代社会进入了“信息社会”。日本把情报能力比喻为“驼鸟的腿”,把情报意识比作“山鹰的腿”。情报信息系统已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活动的“血管”,大量的情报信息则成为社会赖以生存和进步的“血液”。乡(镇)政府要主动地做好“信息传输”和“信息转化”。
2.加强培训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理论分析和实际情况表明,亿万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在调整原有的政策和制订新的共生发展政策微观操作层面上,当务之急就是要加强各类职业培训与技能训练,提高多中心的个人素质和知识水平,增强多中心的“合作”能力。乡(镇)政府必须在政策上给予专门的扶持,并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多中心人员的培训。单靠政府和社会对多中心的救助和“输血”,是永远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多中心群体问题的,必须从长远着手,以人为本,培养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乡(镇)多中心的主要组织个体是农民。只有把农民素质提高了,农民才能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人,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教育工作的资金投入,对农民进行多方面的培训,一是面对市场为农民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技术,了解新信息,增强致富发展的本领;二是法律知识培训,通过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达到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参考文献
[1]顾智明.论共生思维[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9)
[2]曾鹏.生态学视野下的城市成长研究——基于种间竞争的城市“寄生”与“共生”[J].城市问题.2007(6)
[3]熊铭.谈现代战略管理理念[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7(6)
[4]张春贤.努力提高科学决策能力[J].求是.2008(19)
[5]林文.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危机感[J].福建理论学习.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