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尚”在专业教学中的运用
2009-10-30贺哲
贺 哲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不断更新,英语学习变得更加便利。同时,学生也知道英语在其升学、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愿意把英语学好。但是,英语教学成绩却并未见明显进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语教学忽略了文化情感内容上的审美趣尚。
[关键词]趣尚英语教学需求层次理论
与其他各个教学领域一样,外语教学领域也普遍接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近年来,英语教学在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上却并无根本性的转变。无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非英语专业学生,都了解英语在其未来升学、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理智上也很愿意把英语学好,可是大多数英语课堂上却并未呈现出一派积极主动的热烈景象,英语学习的效果也无突破性的进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语教学忽略了文化情感内容上的审美趣尚,使英语学习变得机械单调、枯燥乏味。
英语教学中趣尚的缺失
自市场经济发展以来,教育界难免受到影响,有急功近利的趋势,教学也有走向实用主义的倾向。香港作家董桥在《听那立体的乡愁》一文中写道:“机械文明用硬体部件镶起崭新的按钮文化;消费市场以精密的资讯系统撒开软体产品的发展网路;传播知识的途径和推广智慧的管道像蔓生的藤萝越缠越密越远;物质的实利主义给现代生活垫上青苔那么舒服的绿褥,可是,枕在这一床柔波上的梦,到底该是缤纷激光的幻象还是苍翠田园的倒影,却正是现代人无从自释的困惑。”反映到现在的英语教学上,各种教学参考书、模拟试题册、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光盘数不胜数,信息量不可谓不大,但在缺乏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实际上却脱离了“言语”实际,脱离了“文本”,既无英语味道,又无审美趣尚,难怪学生兴趣索然。
中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方式和内容仍然大同小异,缺乏在高级需求方面的追求,在英语学习上往往侧重于背诵孤立的单词,热衷于大量的模拟试卷练习,而很少接触重要的英语文献和优秀文学作品。
另外,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中学生没有养成阅读英语作品的习惯,阅读范围仅局限于部分教材和考试试卷上的阅读理解题。很多学生对英语教材也不感兴趣,有些原来英语基础较薄弱的同学,甚至连快速阅读里的文章都看不下去。由于阅读量太小,学生无法体会英语文学作品的优美和英语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既缺乏语感,也缺乏理解力、想象力和联想能力。由于英语学习少有乐趣可言,反过来,也抑制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以及克服学习困难的决心和毅力。为此,有必要将英语教学中的审美趣尚问题提到日程上来。
英语教学中应注重审美趣尚
趣尚,即志趣和好尚。语言与情趣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正基于此,我们认为英语教学要注重在文化情感内容上的审美趣尚。作为人类高级需求之一的趣尚,应该成为英语教学上的追求和魅力所在。
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可分为两大类7个层次:
第一类为“生存需求”(Deficiency Needs),即人的基本需求,包括生理需求(Biologieal & Physiologie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归属与爱的需求(Belongingness & Love Needs)、尊重需求(Esteem Needs)等四个层次。
第二类为“成长需求”(Being/Growth Needs),包括认知需求(cognitive Needs)、审美需求(Aesthetic Needs)、自我实现需求(Self-Actualization Needs)等三个层次。这是人的高级需求。
在人的基本需求,即生存、安全、归属和尊重的需求都未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很难要求学生专注于学习。而在上述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的高级需求就占据了主导地位。人们开始追求智力方面的成就、文化方面的趣尚,进而创造潜能,完成“自我实现”。与基本需求不同,人的高级需求永远不可能完全得到满足,因而它们对于人们的促进作用也就永远不会停歇。
英语教师应该努力培养自己在英语小说、散文、诗歌、电影,以及其他文学形式方面的造诣,使学生对他们这方面的能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只有这样才足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崇拜,并愿意“言听计从”。这里所说的“言听计从”,是指英语学习的经验之谈、方法之谈,即授之以渔的“渔”。倘若教师们自己就是一个个英语学习的成功楷模,学生势必以教师为榜样,努力用功,将英语学好。再若,师生共同沉浸在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中,那么英语学习效果一定能够事半功倍。纵观众多英语教学界的名家和大师,他们无不是熟读英语文学名著并受益匪浅!在《外语教育往事谈——教授们的回忆》中,我们看到了许国璋、杨周翰、王佐良、周珏良等许多专家学者大量熟读英语文学作品所产生的功效。
从这些名家、大家的经历也可以看出,语言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整体。在人本主义的课程观看来,课程应强调感情而不是注重认知结果。在马斯洛和罗杰斯的著作中,这种课程观的目标就是“自我实现”(马斯洛)和“完满的人性”(罗杰斯)。人本主义者更多的是强调情感过程,他们追求更高的意识领域和人文情感上的趣尚。对这种高级需求的追求,也是语言学习上不竭的动力。
讲究趣尚,提高英语文学鉴赏水平
英语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尤其涉及到人的情感和审美趣尚。讲究趣尚,就是要提高英语文学鉴赏水平,以情感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大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写情、写景、写人的范例,其中都有其深层的美的含义,应引导学生欣赏英语语言之美,尤其是修辞之美。
比如有一篇题为The Glorious Messiness of English(中文译为《英语中绚丽多姿的杂乱无章现象》)的文章。这个题目初看令人费解:其中的dorious(绚丽、辉煌)和messiness(杂乱)意义相悖,极不协调。读者需看完全文才能理解:原来是基于自由精神的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才成就了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辉煌;英语的杂乱无章其实是多姿多彩、百花齐放的一道风景。由此看来,文章的这个胚目实在是非常贴切的。
又如题为A Miserable,Merry Christmas(中文译为《又悲又喜的圣诞节》)的故事。从字面上看,这个题目很令人费解。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与之相关的圣诞树、圣诞歌、圣诞老人、圣诞礼物仿佛都是幸福快乐的代名词,怎么可能有“悲”的成分?况且“悲伤”与“喜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用“悲”与“喜”两个反差极大的形容词来修饰同一个圣诞节,必定会令读者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意欲一睹为快!
再如,有一篇泛读教材中的文章,题为Why Leaves Turn Color in the Fall(中文译为《秋天树叶为何改变颜色》)。仅从题目,读者可能会以为这是一篇科普文章。但事实上,这篇文章的作者是美国诗人、散文家和自然主义者Diane Aekerman,整篇文章辞藻的华丽,可以说是美得摄人心魄,读者阅读过后一定是久久无法忘怀。但作者的目的并不在此,而是传达出更深一层的意义:借树叶寿终正寝时绚丽的色彩告诉人们,这不是消亡,而是从一种美的境界升华到另一种美的境界……
英语文学作品中还经常出现利用词语的语音特点创造出来的音韵修辞格(包括拟声、头韵、尾韵和半谐音等),借助词语的变化和语义的联想创造出来的词义修辞格(包括明喻、暗喻、转喻、拟人、拟物、反语、夸张等),以及通过句子结构的均衡布局或重点突出而创造出来的句法修辞格(包括对照、排比、渐进、突降、反复、设问、倒装等)。如果教师适时引导,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一定能够培养出一大批英语文学作品的“粉丝”,对学生的审美趣尚和语言禀赋都会产生良好作用,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整体英语水平。
结语
秦秀白教授在介绍人本主义教学观与“新世纪大学英语《综合教程》的编写理念”时说过:“在中国语境下从事英语教学,不仅要借鉴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还要汲取我国源远流长的语文(国文)教学传统和经验。……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可用三句话概括:一是坚持人本主义教学观;二是主张自主学习;三是注重文本分析。”这为我们的英语教学提供了重要启示。
英语教学应借鉴语文教学的传统,对于学生,不仅要晓之以理,而且还要动之以情。将生动直观的形象思维与科学理性的逻辑思维结合起来,把审美趣尚的培养与专业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创设宽松、和谐、自由、高雅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英语教学活动达到最佳状态。
教师的角色就是帮助学生成功地满足高级需求,提高认知水平和审美趣尚,为学生的自我认识提供便利,并帮助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以达到“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