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读书故事

2009-10-30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09年9期
关键词:帆布山芋学期

夏 飞

我上小学的时候,家里十分贫困,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上小学一年级的学费是一元钱,一元钱还是母亲卖鸡蛋积攒的,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每一分钱都十分难得、十分重要。

学校本是简陋的矮草房,用土坯支起的泥台子作为课桌,坐的是从家里搬来的木墩子,因为家里穷买不起书包,书本不多,我的书就放在手里拎着。

当地也有家庭稍微好一些的,女孩能背上用碎花布缝成的书包,有的男孩子竟背上了当兵的家庭才可能有的绿帆布书包,在我羡慕的目光里走动。那时的我十分调皮,学习一点也不认真。每当母亲让我好好学习时,我总要以绿帆布书包作为交换条件,母亲每一次总是微笑着答应我,但绿帆布书包也总是买不回来。

有一次,母亲下决心似地对我说:“咱家好久都没有面粉了,这个面口袋现在也用不着,就把这个面口袋当作你的书包吧,但你一定要好好爱惜,等到以后粮食打多了,咱家还要用它盛面粉呢。说不准你还能念出一个先生来,嘿——!”

冬天来了,我拎着那个大面口袋,小手冻得红红的,像胡萝卜。我对绿帆布书包的渴望更加强烈,因为有了绿帆布书包,我就可以把手插在衣袖里,不用受冻了。

那时,我总是一睡下就做着拥有绿帆布书包的梦。当我醒来的时候,又总是发现母亲就坐在我的床头。我告诉母亲,我又梦见绿帆布书包了,母亲每一次都会捏一下我的小脸,深情地说道,睡吧,让梦继续做下去。

第二年秋天收山芋季节,我们放了假,母亲让我好好地去拾山芋皮,拾起来就单独放着,等到假期结束,就把我拾的山芋皮单独卖掉,卖的钱可以为我买一只绿帆布书包。于是,我每天早早地去拾山芋皮,一直到晚上才回来。我拾的山芋皮越来越多,心情也越来越快乐,我仿佛感觉绿帆布书包已经挎到我的肩上了。

那一年秋忙假还没结束,母亲就因为劳累过度住进了医院。父亲把猪卖了,并向亲戚家借了不少钱。我把拾的山芋皮同家里的山芋干子放在了一起,我不想单独卖那些山芋皮了。一切都为了给母亲看病。

母亲病好了以后,父亲又回到了学校,依然乐于当他的民办教师。母亲依然一个人担起家里的重担。我那小小的愿望,便搁置到一边,无人问津了。

从那以后,我和其他几个没有书包的同学一起度过了我的童年。再也没有向父母提过绿帆布书包的事。

后来我升上了初中,初中还是那所学校,所改变的是我们班里的同学住上了砖腿房子,教室里的桌子也变了,变成了木头桌子,两人一桌。我清楚地记得初一的第一学期我没有交学费,因为我家里根本拿不出5元钱,学校给我免除了学费书本费。那学期我很用心,以至于把书本读破,卷成了卷,挨了父母很多次责骂,骂我不知爱惜书,直到期末考试我拿回来一张大奖状,父母才算不提这事。然而到了第二学期,我又遇到了困难,因为闹水灾,家家都没分到粮食。学校也不给我免学费了,根本原因就是像我这样的贫困生太多了,学生数一下子少了近一半。但我并不甘心就这样失去读书求学的机会,再说闲在家里也根本帮不上什么忙,到生产队里挣工分还不够年龄。所以我每天仍和往常一样继续到学校去,站在教室外听课——交不上学费是不能算作学校里的学生的。趴在泥土窗台上的我,从土坯缝隙里看着教室内有书读的学生,心里只有羡慕的份儿,我只能自叹生错了家,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本领。埋怨完了之后呢,便细心地听老师从教室内传出来的话语。虽说他们都不是什么高级教师,但对于我来说,他们所讲的课简直比大学教授还要动听。时间长了,我也习惯了,听到紧要处,我总觉得应该记笔记了。可我到哪儿去弄钱买纸笔呢?向父母要吗?不可能;偷吗?不成,哪家是有钱的人家呢?都穷。再说,我们穷人就剩下坚守贫穷这一条财富了,若是背上小偷这个罪名,那可是一辈子也别想抬头了。这也不成,那也不成,难道我的读书梦想就这样彻底绝灭了吗?

天无绝人之路,好机会来了。那是一个星期六的下午,班里的一个跟我很要好的男生夏玉林从教室里跑出来,一下子搂住我的脖子说:“夏飞,我有事求你,你一定得帮我,咱俩是好朋友。”我拨开他的胳膊问他是什么事?谁知是让我帮他打扫教室卫生。原因是他上周的作文没写,班主任罚他补交作文,还要他打扫卫生。而夏玉林的爸爸没在家,他妈又生了病,要他放学后去乡卫生院拿药。这不,他就要求我帮他打扫卫生,帮他写一篇作文。条件是:不许推辞,不许告诉老师,只把书借我用两天,但不许弄脏了,弄破了,若有一点点损坏跟我没完。

打扫好卫生回家的那晚我很高兴,真的,我从来没这么高兴过,有书的感觉,真的像见到了久违的好朋友。一页一页地翻看着,一本一本的抚摸着……不知弟弟什么时候也凑在了我旁边,他看到了《狼》那篇课文里的插图,伸手上去,就在我出手阻拦的刹那,把那页书撕破了。记得那时我哭了,哭着大吼:“你可知道我这书是借的?你可知道,我打扫了三间教室才换来这次读书的机会?你可知道……”

后来在父母的劝说下,平息了我的怒吼,弟弟躲到被窝里去了。夜深人静正是读书的好时光,我擦干眼泪认真地读着,帮夏玉林写完作文还是不肯去睡觉,恨不能把那些书上的东西在一夜之间全装进我的脑子里去。

第二天一大早,我母亲含着眼泪责怪我说:“这个月的‘洋油票没有了,仅有的一灯油都快让你用完了,以后还咋办?”父亲咂着嘴说:“这孩子还真是念书的料,唉……”他从主席像的后边摸出了两角毛票,对我说:“这两毛钱留作你零用吧,但要把它用在刀刃上。”

吃过早饭,我飞奔到集上,买来了两张白纸,两根铅笔。就在那个星期天,我开始了抄写语文课本的工作,用上那剩余的一点煤油,加夜班完成了全册的抄写任务。星期一的早上,母亲帮我缝制成书本模样——其实这就是我的书本,那学期我念的就是这样的书。

看到被撕破的书和剩下的铅笔头,夏玉林并没有要挟我,因为他的作文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不过,也就在那时我向他承诺,等我长大了,我一定写一本厚厚的书送给他。事实上,后来我也真的兑现了承诺。

更值得回忆的是,那学期快结束时,是在语文课上,郑老师对全班同学大声斥责:“上了三天的语文课,到现在还没有一人能背诵,真让我失望……”教室里出奇地安静,我在窗口外听得真真切切,郑老师说得没错,《卖炭翁》这首诗他讲得够详细了,从字词句到篇章结构,从时代背景到作品思想,附带还介绍了白居易的许多事例。这几天我在窗外听得可入神了,而且用从垃圾堆里捡来的铅笔头和留存的白纸片记得也很认真很细致。我默默地蹲下来,小声地试着背诵一遍,然后慢慢地移步到门口,对郑老师说:“郑老师,我可以背给您听听吗?”郑老师惊异地转头对我说:“你?就你……你要是能背诵……从今后,我就免费教你,我保证让你进教室听课……”不曾想,那次我还真的为自己挣了光,一字不错,一句不漏地背诵了下来,郑老师听得真真切切,全班同学也听得真真切切,随后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接下去郑老师对全班同学又是一阵数落:“看看,夏飞同学,不,夏飞这小孩咋就背会了呢?就是因为他肯用心,可你们……‘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不行,这篇课文你们都要背会……”

我站在门口久久不肯退去,直等到下课郑老师才走出教室,对我说:“进教室听课,我当不了这个家,得问问校长。”

过了几天,我得到了消息,经校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把我的学费减少一半,只要交两元五角钱即可。这对于我来说,依然是个天文数字。郑老师也在急我之所急,他翻遍了所有的衣袋,找出了一元三角钱,其中有一个五分的硬币中间还是有孔的呢。我清楚地知道,郑老师家里也不富裕,每月工资仅有18.5元,况且他还有三个上学的孩子。后来在郑老师的苦苦劝说下,校长答应让我进班听课了,但学校没有剩余的课本了。

我真不知道我那时为什么竟有那么大的学习劲头,而且还想在将来长大了当一名教师,甚至梦想着当个大作家,写出许多书来。

不知是谁说的,有了梦想就有实现梦想的机会,这话一点也不假,后来我还真的考取了师范院校。在师范就读的几年里,我得到了读书的好机会。那里有一个较大的图书馆,凭那个小小的借书证,我读到了好多书,像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外国名著,还有当代流行的名作,比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杨沫的《青春之歌》,贾平凹的《酒》,蒋子龙的《锅碗瓢盆交响曲》……初步领会了奉献青春价值的真正内涵,逐渐读懂了名人笔下的父亲、母亲,开始去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走上了教学岗位不久,有一天上午,我刚上完课,突然,管后勤的张老师站在教室门口对我说:“夏老师,你母亲来了,让我把这个绿帆布书包交给你。”

跑到大门口,我没见到母亲,她早已回家了。可我一直弄不明白,为什么这时候母亲还给我买绿帆布书包呢?

也许她是让我把这些故事说给我的子女和学生们听吧。我曾多次尝试着说给他们听,起初他们像听神话故事那般好奇,后来他们觉得有虚构的成分,我对他们解释说:真实的故事我都说不完,哪有工夫虚构?古代宋濂的读书故事你们可以怀疑,我们不能亲自验证,我的亲身经历岂能怀疑?不信去问问上了年纪的老人。

我真不知道,对于书的感情,两代人怎么会有这么大差别?不说他们的求学条件,高楼大厦,窗明几净;也不说他们的老师学问有多深,学历多过硬;单看他们用过的纸笔书包,以及老师们的苦口婆心,就深知,如今的孩子真是生活在幸福之中。可我常常听到他们说的最多的是:这年头,读书真难。

难在哪里呢?“一个没有顽强精神和意志支撑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因此培养他们的顽强精神和意志,培养他们与书的感情,劝他们多读书,读好书,乃是我们这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E-mail:hit790205@163.com

猜你喜欢

帆布山芋学期
平衡之力
远行的诗意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山芋飘香的春天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涂鸦入侵
挖山芋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山芋岁月
ACT和SAT的几个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