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水稻种子育秧及施肥管理

2009-10-29张春雷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09年17期
关键词:施肥水稻管理

张春雷

摘 要:水稻播种前的种子处理与育秧过程中的管理是决定水稻产量的直接因素,而合理施肥是决定水稻是否高产的关键,因此,两者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都是不可忽视的。

关键词:水稻;种子育秧;施肥;管理

1 水稻种子处理与育秧管理

1.1 播种前的种子处理

为提高水稻发芽率,播前应晒种,再用百克(25%咪鲜胺)2毫升或恶线清(16%咪鲜胺·杀螟丹)15克,加水5~6公斤浸5~6公斤稻种,每5~6公斤水中再加1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浸72小时,日浸夜露,然后催芽播种,可有效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和前期灰飞虱。

1.2 育秧管理

水分管理旱育秧在揭膜时要及时浇一次透水,防止死苗;3叶期前保持秧苗湿润,促进根系和叶片快速生长;3叶期以后以控水旱管为主,做到不卷叶不浇水,雨天做到雨停田干。水育秧不要长时间保持深水层。

肥料运筹旱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在苗床充分培肥的情况下,秧苗期一般不需要再施追肥,但培肥不好、底肥不足、出现落黄的秧田,要及时撒施速效氮肥,每亩施10~20公斤尿素,并及时浇水,以防肥害。水育秧秧苗期需肥量相对较大,追肥量较多,要求少量多次均匀撒施,防止烧苗。

1.3 病虫害防治

落谷前每亩用48%毒死蜱乳油150毫升和35%辛硫磷微囊粒剂1公斤,于整地前撒施,落谷后再用100克40%辛硫磷乳油拌饵料于傍晚撒施在秧田四周,防治地下害虫。齐苗后防治立枯病、青枯病,每亩秧田选下述2个配方中的一种,加水50~75公斤喷雾。秧田除草可在2叶1心期至4叶期,每亩用苄·二氯(32%苄嘧磺隆·二氯喹啉酸)30~40克,加水30~40公斤喷雾。施药前排干水,药后1~2天上2~5厘米水层,并保持5~7天。防治病虫可每亩用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克加菌克毒克250毫升或稼洁(50%氯溴异氰尿酸)30克加三福顺(6%丙硫咪唑·多菌灵)100克,加水50~75公斤喷雾,5~7天一次。

2 合理施肥

施肥必须考虑土壤,只有在土壤对某一养分供应不足时,才需要施肥。因为大多数营养元素,土壤(或大气)已能充分供应,盲目施肥会造成浪费,甚至造成作物中毒。肥料施入土壤后会发生一些列变化,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肥料效果,不考虑土壤,也就谈不上真正的合理施肥。

2.1 土壤分析

作物的土壤营养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化学环境和养分环境。

土壤物理环境首先影响作物的水分和空气供应,也直接影响养分的供应和保蓄。土壤是由大小不同的颗粒组成,这些颗粒构成了土体的三相,即固相、液相和气相。一般肥沃土壤,它的固相占整个土壤体积的一半以上,另外不到一半的体积,充满水分和空气。土壤孔隙不仅承担着作物水分、空气的供应,本身也对作物生长有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养分在土壤中的扩散。土壤粘粒、土壤有机质和土壤酸度是影响土壤化学环境的重要因素。土壤养分即使在施肥的情况下也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据估计,在一般施肥情况下,中等产量水平时,植物吸收的氮中有30%~60%、磷中50%~70%、钾中40%~60%是来自土壤,可见土壤养分环境对作物营养的重要作用。

增加土壤养分无论施用有机肥料或无机肥料都能增加土壤养分。无机肥料大多易于溶解,施用后除部分为土壤吸收保蓄外,作物可以立即吸收。而有机肥料,除少量养分可供作物直接吸收外,大多数须经微生物分解,作物方能利用。在分解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以及各种有机酸和无机酸。二氧化碳除被植物吸收外,溶解在土壤水分中形成的碳酸和其它各种有机酸、无机酸都有促进土壤中某些难溶性矿质养分溶解的作用,从而增加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有些肥料(如石灰、石膏)除直接增加土壤养分,还能通过调节土壤反应,提高土壤中有效养分的含量。

改善土壤结构施用有机肥料和含钙质多的肥料,除了能增加土壤养分外,还能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因为有机肥料在土中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矿化作用增加土中有效养分,同时,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腐殖质在土中遇到钙离子就会和土粒凝聚在一起形成水稳定性团粒结构。改善粘土的坚实板结以及沙土的跑水漏肥等不良性状,提高土壤肥力。

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一般有机质都有吸水和保水的能力,特别象腐殖质这一类亲水胶体,保水能力更强。土壤中的腐殖质和粘土粒结合形成团粒,在团粒内部有许多毛管孔隙,也能保存很多的水分,能被植物利用。由于腐殖质是综黑色的物质,土壤中腐殖质含量多,土壤颜色较深,可增加吸收日光热能,有利于提高土温。同时,腐殖质保水能力强,比热较大,导热性小,土壤温度变化慢,有利于作物生长。增加生理活性物质增施有机肥能促进微生物的活动。由于微生物活动的结果,除了增加土壤中的矿物质营养和腐殖质以外,还能产生多种维生素、抗生素、生长素等,具有促进根系发育,刺激作物生长,增强抗病能力。

2.2 使用测土施肥法合理施肥

水稻测土配方施肥要掌握以土定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有机无机相结合、氮磷钾平衡施用的原则。

2.2.1 测土配方

测土是测土配方施肥的前提,通过对土壤养分分析测定,较准确地掌握土壤养分状况及供肥性能,为配方施肥提供科学依据。在测土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特性、栽培习惯、作物的需肥规律、生产水平和气候等条件,结合上年的产量水平,确定目标产量,再根据肥料的效应,提出氮、磷、钾的最适用量和最佳比例。按照配方要求选择优质单质肥料或专用肥、复合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等肥料品种进行科学搭配,再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的生育特性和需肥规律,制定相应的施肥模式。

水稻的需肥量为每100公斤稻谷需要吸收氮素2.0~2.4公斤,五氧化二磷0.9~1.4公斤,氧化钾2.5~2.9公斤,综合考虑土壤供应能力,肥料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水平等因素,在土壤养分中等的情况下,施用肥料中氮、磷、钾配比应为1∶0.5∶0.9左右。

2.2.2 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机肥属完全肥料,含有各种养分,除氮、磷、钾外,还有钠、镁、硫、钙及各种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可改善土壤通气性能,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稻株稳健生长,从而有利于水稻获得高产优质。农家肥一定要选用腐熟的农家肥。

2.2.3 控制氮素肥

水稻适量施用氮肥可促进稻株发棵生长,但过量施用,不仅会造成无效分孽增多,变青、倒伏、病虫害加剧,而且导致空秕粒多,结实率下降,影响水稻产量。因此,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注意控制氮肥用量。

2.2.4 重视施用磷钾肥

磷钾肥是水稻生长发育不宜缺少的元素,可增强植株体内活动力,促进养分合成与运转,加强光合作用,延长叶的功能期,使谷粒充实饱满,提高产量。磷肥以基肥为宜,钾肥以追施较好。

2.2.5 适当补充中微量元素

中量元素硅、钙、镁、硫,均具有增强稻株抗逆性,改善植株抗病能力,促进水稻生长的作用,实践表明:缺硫土壤施用硫肥、缺硅土壤施用硅肥,均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微量元素如锌、硼等,能改善水稻根部氧的供应,增强稻株的抗逆性,提高植株抗病能力,促进后期根系发育,延长叶片功能期,防止早衰;能加速花的发育,增加花粉数量,促进花粒萌发,有利于提高水稻成穗率;还能促进穗大粒多,提高结实率和子粒的充实度,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猜你喜欢

施肥水稻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渭北旱塬玉米施肥现状及对策
小麦种植过程中施肥技术研究